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1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523篇
林业   333篇
农学   457篇
基础科学   115篇
  702篇
综合类   5199篇
农作物   355篇
水产渔业   1253篇
畜牧兽医   3807篇
园艺   383篇
植物保护   677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452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95篇
  2010年   764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847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529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小麦全蚀病拮抗微生物的分离及其拮抗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开封北郊的麦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对它们进行生理生化检验,确定为4个种,即: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分别利用平板拮抗和小麦活体拮抗对分离到的11株拮抗菌株的拮抗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株的平板拮抗能力较强,在活体试验中,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病强度。  相似文献   
942.
以amo A基因为标记,通过Real-Time 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法对鸡粪菌渣好氧堆肥过程中的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进行了丰度及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堆制初期、好氧发酵高温期及后熟期,AOB的amo A基因丰度均占主导优势,是AOA的38~992倍。进入好氧发酵高温期,AOA amo A基因丰度下降至发酵前的0.9%,AOB下降至17.6%,后熟期AOA与AOB的amo A基因丰度与好氧发酵高温期相当。在上述3个阶段AOA与AOB各自存在一个绝对优势菌群,分别为Cluster 3和Nitrosomonas europaea,其中Cluster 3克隆子数目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0.73%、54.28%、72.45%,Nitrosomonas europaea克隆子数目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78.44%、93.20%、94.27%。堆肥3个阶段AOA的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Shannon-Wiener值维持在1.53~1.60,但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演替,随着堆肥温度升高,堆肥前期的一些菌群(Cluster 4、Cluster 5、Cluster 6)逐渐消失,新的菌群Cluster 1出现并成为堆肥中后期的第二大优势菌群。AOB无论是多样性指数还是群落组成,都发生剧烈的变化。AOB在堆肥前期Shannon-Wiener指数值最大(1.47),种群数最多(6个基因簇,分别为Nitrosomonas europaea Cluster,Nitrosomonas halophila Cluster,Nitrosomonas communis Cluster,Nitrosomonas nitrosa Cluster,Nitrosospira briensis Cluster,Nitrosospira multiformis Cluster);进入高温发酵期,Shannon-Wiener下降至0.45,群落结构单一,只有Nitrosomonas europaea Cluster和Nitrosomonas halophila Cluster;进入后熟期,AOB多样性及种群数得到一定程度的回升。  相似文献   
943.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是植物根际重要的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形成共生体,对宿主植物具有促生抗逆作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包括提高植物对干旱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逆境胁迫的抗性、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抵御病原菌生物胁迫等.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期为益生菌与宿主植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4.
通过革兰氏等染色、个体及菌苔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方法,对6株分离自城市污水的优势高效降解细菌,即9、X-18、M-28、M-6、X-39和X-58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 sp.)、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obacter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945.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的种类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拮抗能力强、防病效果好的3株细菌进行分类,W10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eigmann)Chester],W3和Y2-11-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Prazmowski)Ash et al]。这2种对蔬菜灰霉病的高效拮抗菌为中国首次报道和应用。3株拮抗细菌的生长条件基本一致,最适培养时间为24-72h,最适生长温度是27-30℃,最适培养液pH值为7-8。  相似文献   
946.
焦瑞莲 《北京农业》2006,(10):26-27
危害果树的主要病虫 危害叶部的病虫鳞翅目的食叶害虫有危害苹果的潜叶蛾、舞毒蛾、苹果舟蛾、苹小卷叶蛾、棉铃虫等,危害枣树的枣尺蠖、黄刺蛾等;同翅目的食叶害虫,如危害苹果、桃树的蚜虫类,危害梨树的梨木虱,叶蝉类等;鞘翅目害虫,如危害多种果树的铜绿金龟子;蜱螨目的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病害主要有由病原真菌引起的褐斑病、灰斑病、叶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穿孔病等.  相似文献   
947.
蚯蚓脂肪及其在抗菌物理屏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为实验动物,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细菌浸浴诱导对蚯蚓体内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索氏抽提法不能从蚯蚓体腔液中获得脂肪,但是可从蚯蚓的组织中获得脂肪。(2)细菌诱导后,蚯蚓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0.81%(干物质基础),总脂中的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增加的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2.62%,1.58%和1.62%。(3)蚯蚓脂肪的抑菌作用具有选择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32cm;其次为绿脓杆菌,抑菌圈直径为0.97cm,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大肠杆菌诱导后,蚯蚓脂肪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增强,但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减弱。(4)蚯蚓脂肪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5、0.1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没有抑菌作用。但在细菌诱导后,蚯蚓脂肪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5、0.1、0.1g·mL-1;(5)蚯蚓的抗菌物理屏障主要是体壁和消化道,而具有抑菌作用的蚯蚓脂肪也主要分布在这些组织中,因此蚯蚓的脂肪代谢在蚯蚓的生态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8.
邓欣  赵廷昌  高必达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88-2494
 【目的】研究转基因抗虫棉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并监测nptⅡ基因向叶围细菌漂移的情况。【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方法分析转基因抗虫棉33B、SGK321和GK12、受体棉33、石远321和泗棉3号叶围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在整个生育期的种群动态变化,并以质粒pBI121为对照,根据nptⅡ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菌落PCR方法对分离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进行nptⅡ基因漂移监测。【结果】6个棉花品种的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总数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在同一棉花品种不同采样时间之间差异显著,而同一采样时间抗虫棉和对应的受体棉间多数差异不显著。在转基因抗虫棉品种SKG321,GK12及受体棉泗棉3号的叶围细菌中发现阳性片段。【结论】叶围卡那霉素抗性细菌的总数量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抗虫棉与对应的受体棉之间多数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棉中的nptⅡ基因可能向叶围细菌漂移。  相似文献   
949.
近几年,我们在邹城市冬暖棚黄瓜生产基地北宿镇调查发现,细菌性病害发生频繁,危害严重,菜农对细菌性病害知之甚少,把握不准黄瓜被细菌性病害危害后的主要表现,防治起来十分困难.为此把冬暖棚黄瓜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病症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50.
内生放线菌gCLA4对辣椒疫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皿内对峙试验从242株供试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辣椒疫霉病菌拮抗菌62株,抑菌带宽度≥5mm的24株,占试验总菌株的10%,分别分离自黄瓜、牛蒡等9种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用管碟法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发现其中6株的无菌滤液对辣椒疫霉病菌和大豆疫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20 mm,其中gCLA4的抑菌活性最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无菌滤液能够强烈抑制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及游动孢子的释放,原液对孢子囊形成及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高达100%和96.2%,稀释50倍后的抑制率仍分别达95.3%和85.6%,并且对其菌丝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CLA4对苗期的辣椒疫病有较好防效。接种疫霉菌前48 h2、4 h和0 h以20 mL/盆(2株/盆)浇灌gCLA4菌株无菌滤液于辣椒苗基部土壤,接种后7 d调查病株率,其防效分别达100%、92.3%和80.8%,而接种14 d后分别为77.8%、55.6%和36.1%,说明该菌株无菌滤液具有开发成生防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