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0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42篇
  112篇
综合类   95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203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为了探讨血管活性肠肽Ⅰ型受体基因(VIPR-1)的多态性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的关系,采用PCR-RFLP方法对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2个群体的VIPR-1基因与肉用鹌鹑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4-5的BsrDⅠ位点在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GG、GT、TT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08、0.490、0.102;0.222、0.444、0.334。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CH4Ⅳ位点在法国巨型肉用鹌鹑和莎维麦脱肉用鹌鹑中检测到AA、AG、GG这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0、0.020、0.960;0.056、0.111、0.833。关联分析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4-5的BsrDⅠ位点与法国巨型肉用鹌鹑的肝重有显著关联性(P<0.05);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CH4Ⅳ位点与法国巨型肉用鹌鹑的体重、屠宰重、肝重有显著关联性(P<0.05),与莎维麦脱肉用鹌鹑的体重、屠宰重、全净膛重、心重、胸肌重、腿肌重、肝率、胸肌率有显著关联性(P<0.05)。VIPR-1基因可以作为候选基因应用于肉用鹌鹑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分别以蓝塘猪作为父本和母本与长白猪杂交,比较其F1代胴体和肉品质的差异.【方法】以广东地方品种蓝塘猪与外来品种长白猪为模型,采用正反交试验分别获得杂交F1代,即蓝×长猪和长×蓝猪,并采用相同日粮饲养至180日龄,比较蓝×长猪和长×蓝猪的生长性能.试验结束后每个品种分别选择接近平均体质量的8头肥育猪(公母各半),屠宰测定其胴体性状,并分析背最长肌的肉品质性状和肌球蛋白重链mRNA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和结论】蓝×长猪和长×蓝猪的胴体性状无明显差异.但从肉品质来看,蓝×长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长×蓝猪,而且公猪显著高于母猪(P0.05).蓝×长猪花生四烯酸(C20∶4)的比例显著高于长×蓝猪,但杂交后代肌纤维类型和肌苷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品种和性别间MyHC-I、MyHC-IIa、MyHC-IIb和MyHC-IIx基因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由上述结果可知,以蓝塘猪为父本、长白猪为母本得到的杂交F1代肌内脂肪含量和花生四烯酸比例均较高,说明蓝×长猪可能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H-FABP、MC4R基因在麦洼牦牛中的结构和功能,克隆测序麦洼牦牛H-FABP、MC4R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区序列、蛋白质结构、功能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麦洼牦牛的H-FABP基因全长440bp,其中编码区为401bp,编码133个氨基酸;MC4R基因全长1 434bp,其中编码区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麦洼牦牛H-FABP和MC4R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猪、人和小鼠的核苷酸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83%~99%、85%~99%,其中与普通牛的最高(99%、99%),其次是绵羊(96%、95%),与小鼠的最低;说明在不同物种中,这2个基因属于直系同源的基因。H-FABP和MC4R蛋白均为疏水性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994.
李苗  喻闻  戴健 《新疆农业科学》2021,58(6):1168-1176
【目的】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分析收入与消费支出、消费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价格变化对肉类消费量、消费支出的影响,分析肉类消费趋势,为从需求侧多因素研究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特征以及消费需求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城镇居民对牛、羊、猪、禽肉类消费的相关数据作为材料,采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测算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消费的支出弹性、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1995~2018年的23年间,牛羊肉消费量占比提高了4.1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比上升了7.33个百分点。牛肉替代羊肉消费的趋势明显,牛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重增加了9.29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了18.91个百分点。而羊肉消费量占肉类总消费量的比下降了6.07个百分点,消费支出占肉类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了11.56个百分点。猪肉作为辅助性消费的性质明显,消费量占比基本稳定在20%,消费支出占比在15%左右。【结论】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稳步增长,收入与肉类消费支出和需求表现出正相关,消费交叉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和支出弹性反映出肉类消费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联性。新疆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以牛羊肉为主。市场肉类消费变化受价格弹性影响明显,牛、羊、猪、禽肉类之间价格关联性强。羊肉在肉类消费中的重要性弱化,显现出多元化的消费格局,收入变化对肉类消费支出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5.
为分析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rpoE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特性,通过16SrDNA、特异性基因、荚膜分型、脂多糖分型、rpoE基因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株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为B∶L2∶ST44基因型,rpoE基因和印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rpoE基因相似性为100%,分子量22.0ku,理论等电点4.86,属于不稳定、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有保守结构域和有潜在磷酸化的胞内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α-螺旋占比最高67.02%,三级结构为棒状微弯曲模型,存在多个抗原表位,预测可与10个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综上,本研究对一株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和rpoE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为进一步了解西藏牦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型和探索RpoE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驴肉在低温成熟过程中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性能的变化规律,选择10头育肥德州公驴,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在0~4℃低温环境下熟化72h,分别在0、1、6、24、48和72h测定驴肉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驴肉pH在72h内低温成熟期间发生极显著变化(P0.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显著的一次线性下降(PL0.001),24h显著低于1和6h,24h以后差异不显著;驴肉L*值在72h低温成熟期间有显著差异(P0.001),且随着排酸时间呈现一次线性增加的显著性变化(P_L0.001),a*值在低温成熟期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规律(P_Q 0.001),a*值在6h时达到最大值,b*值在低温成熟期间差异不显著(P=0.141);驴肉TVB-N和AV值在72h低温成熟期间没有显著变化(P=0.880,P=0.857),符合国家新鲜肉标准;驴肉PV值随着低温成熟时间延长呈现一次线性增加(P_L0.001),24h显著高于0和1h,TBARS含量在低温成熟期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788),-SH含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变化(P_Q=0.024),T-AOC、SOD、CAT和GSH-Px呈现相同的一次线性降低的变化规律(P_L0.05),48h后出现显著降低(P0.05)。综上,驴肉在72h低温成熟过程中pH和肉色发生改变,抗氧化性能降低,需要在肉色稳定性以及提高驴肉抗氧化性能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Sustainable meat consumption is critical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food system because meat products are among the most energy-intensive, ecological y burdensome, and ethical y concerned foods. This pap...  相似文献   
998.
Consumer acceptance of cultured meat is expected to depend on a wide diversity of determinants ranging from technology-related perceptions to product-speciifc expectations, and including wider contextu...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甘南牦牛CYGB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及生理功能。【方法】提取甘南牦牛血样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PCR分段扩增后拼接得到CYGB基因,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克隆出甘南牦牛CYGB基因,其长度为8 484bp,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外显子长度分别为143,232,164和34bp,内含子长度分别为5 175,280和2 379bp,可编码190个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编码存在明显的密码子偏倚现象。与普通牛相比较,甘南牦牛CYGB基因存在73处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2处发生在外显子2区域,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71处发生在内含子区域。甘南牦牛CYGB拥有"three-over-three"类型的螺旋"三明治"折叠结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甘南牦牛CYGB与黄牛、绵羊等物种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了甘南牦牛CYGB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牦牛CYGB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地网结合饲养模式对肉鸭生产性能与健康水平的影响,为地网结合饲养模式在肉鸭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按照功能分区,以网上为采食、饮水区,地面铺设生物垫料为活动、休息区,建立地网结合饲养模式。选取8日龄樱桃谷肉鸭600只,采用单因子3水平4重复试验设计,设置网上、地面、地网结合3个水平,进行5周饲养试验,检测肉鸭生产性能、发病率、外观健康水平、免疫器官指数以及肠道菌群数量等指标。【结果】与地面平养、地网结合组相比,网上平养组肉鸭的日均采食量分别显著提高4.65%和3.11%(P0.05),日均增重分别提高9.96%和4.91%(P0.05);3种饲养模式对肉鸭的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与网上平养、地面平养组相比,地网结合组肉鸭的发病率、翅膀长不对称检测值(FA)显著降低(P0.05);羽毛质量水平、42日龄步态评分为0的肉鸭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地网结合组肉鸭42日龄脾脏指数较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分别提高33.33%和21.35%(P0.05),盲肠乳酸杆菌数分别提高18.09%和12.65%(P0.05),大肠杆菌数分别降低9.83%和10.41%(P0.05),沙门氏菌数分别降低12.96%和10.84%(P0.05)。【结论】地网结合饲养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肉鸭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