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林业   282篇
农学   388篇
基础科学   129篇
  395篇
综合类   1813篇
农作物   261篇
水产渔业   99篇
畜牧兽医   661篇
园艺   136篇
植物保护   31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开展优质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早中熟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种熟期类型杂交组合间产量差异明显,中熟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极显著高于早熟组合,对比分析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平均角粒数多和千粒重重,2种熟期类型组合间株高和一次分枝数差异较小,油菜菌核病感病程度中熟组合相对较轻。因此,油菜生产不可一味选择和使用早熟类型品种或组合,不然将较难获得理想产量和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方法]根据双流县气象局1971 ~ 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滑移气候相似距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进行分析.[结果]冬草莓最佳种植期在8月1日~翌年3月31日,其小苗移栽最早在7月中旬,最晚在8月中旬,最佳移栽时期平均在8月19日.早稻移栽时间平均为3月26日,拟收获期平均为7月26日.[结论]从气象角度研究了"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为双流县推广该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温、水、土地的生态效益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3.
我国芒果产区因缺乏采后处理条件,致使芒果在货架期品质劣变严重。本文研究了在果实生长期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对‘红贵妃’芒果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 mg/L的MeJA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货架期的病情指数和发病率、延缓了果皮转黄、提高了果肉的TSS和Vc含量、降低了TA含量,使芒果在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外观和营养品质。同时,MeJA处理抑制了采后炭疽病的发生,在货架前期降低了CAT和POD活性,提高了总酚、总黄酮、H2O2含量,在货架后期提高了CAT和POD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本研究表明,生长期MeJA处理使芒果保持较好货架期品质与其增强果实在货架期的抗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旨在探究围产期奶牛血钙浓度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于2018年7月20日—8月15日对北京地区36头围产期健康荷斯坦牛的血钙浓度进行测定,收集该牛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不同胎次、体况评分(BCS)、健康状况及血钙浓度变异度对血钙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血钙浓度与产后天数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经产牛的血钙浓度(1.40 mmol/L)极显著高于初产牛(1.31 mmol/L);不同BCS分组奶牛血钙浓度差异不显著;健康组的血钙浓度(1.41 mmol/L)显著高于患病组(1.30 mmol/L);血钙浓度变异度的大小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初产奶牛低变异度组的产奶量(16.70 kg/d)显著高于中变异度组(9.75 kg/d)和高变异度组(5.63 kg/d)。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围产期荷斯坦牛血钙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奶牛产后低血钙症的发生以及制定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的饲养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ABSTRACT

Aims: To assess the change in body condition score (BCS)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dry period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ostpartum diseases and milk yield in grazing dairy cows from central Argentina.

Methods: BCS assessments during the dry period, and cow health and milk production records up to 90 days in milk (DIM), were collated for cows from 28 farms at monthly visits between 2007 and 2008. Cows were categorised into four groups; those in Group 1 (n=7,067) maintained or gained BCS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dry periods; Group 2 (n=2,615) maintained or gained BCS during the early dry period and lost BCS during the late dry period; Group 3 (n=1,989) lost BCS during the early dry period and maintained or gained BCS during the late dry period; and Group 4 (n=5,144) lost BCS during the early and late dry periods.

Results: Cows in Group 1 had reduced odds of having retained fetal membranes (RFM), metritis, and clinical mastitis up to 90 DIM than cows in Group 2 (p<0.001), but the odds of disease were similar to cows in Group 3. The odds of having RFM or clinical mastitis tended to be lower in cows in Group 1 than cows in Group 4 (p=0.08). The odds of cows being culled or dying during the first 90 DIM were lower for cows in Group 1 than for those in Groups 2, 3, and 4 (p≤0.05). Mean accumulated milk yield up to 90 DIM was higher in cows in Group 1 than Group 2 and Group 4 (p<0.001), bu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ws in Group 3 (p=0.28).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Cows that lost BCS during the late dry period had increased odds of being diagnosed with several postpartum diseases and had decreased milk yield compared to cows that maintained or gained BCS during the entire dry period. Loss of BCS during any stage of the dry period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ulling or death during the first 90 DIM. These results should raise awareness among dairy cattle producers of the importance of properly managing cow body condition during the dry peri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te dry period.  相似文献   
46.
气候变暖背景下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风险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预估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风险,根据河南省19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夏玉米抽雄期常年观测资料和未来RCPs(representativeconcentrationpathways)气候变化情景数据,构建夏玉米花期高温风险评价指标,开展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时空特征及风险演变分析。其中RCPs气候情景数据包括基准气候条件(1951—2005年, RCP-rf)和未来(2006—2050年)RCP 4.5(中)、RCP 8.5(高)两种浓度路径数据。以抽雄普遍期及之后7d确定为夏玉米花期,并内插匹配气候情景格点数据。以花期最高气温≥32℃和≥35℃作为轻度和重度高温灾害发生阈值,根据轻、重度夏玉米花期高温发生频率和高温积害,建立风险评价指标并分级。结果表明, RCP-rf情景下全省夏玉米花期高温发生频率在20.5%~81.0%(≥32℃)和3.9%~51.9%(≥35℃)。与基准条件相比,≥32℃高温发生频率增加9.1%(RCP4.5)和11.0%(RCP8.5),≥35℃高温发生频率增加8.7%(RCP4.5)和8.3%(RCP8.5)。RCP-rf情景下全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积害在48.5~200.9℃·d(≥32℃)和9.8~138.5℃·d(≥35℃)。与基准条件相比,≥32℃高温积害增加25.4℃·d (RCP 4.5)和25.6℃·d (RCP 8.5),≥35℃高温积害增加25.8℃·d (RCP 4.5)和31.4℃·d (RCP 8.5)。由综合风险分析可知, RCP-rf情景下夏玉米花期高温灾害高值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新乡、郑州、许昌、漯河、周口及其以东以北的地区(商丘除外),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30.1%;RCP4.5情景下高值风险区扩大至洛阳和南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63.4%; RCP 8.5情景下高值风险区面积进一步向西扩大,约占夏玉米主栽区面积的占76.3%。  相似文献   
47.
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海南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的水稻生育期资料和1961~2014年历史气象数据,分析了海南不同地区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候变暖对海南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4 a海南水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早稻气候倾向率为0.21~0.3℃/10 a,以苗期最为明显,晚稻为0.18~0.24℃/10 a,以成熟期最为明显。不同地区水稻生育期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早于西部地区,早稻播种时间最大相差55 d,早稻收获和晚稻播种最大间隔42 d,降水和高温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随着气候变暖,海南大部分地区早稻生育期提前,晚稻生育期延迟,苗期和成熟期持续时间缩短,与该阶段平均气温呈负相关,但全生育期持续时间变异较大,部分站点略有延长。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海南早稻播期可适当提前,晚稻播期可适当延迟,并选用耐高温和抗干旱品种,以减轻高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前,由于缺乏准确的园林植物最佳观赏期的资料,导致优秀的规划设计方案难以落到实处,园林景点建成之后景观效果大打折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采用实地调查观测的方法对园林植物春季最佳观赏期和最佳观赏顺序进行了研究。记录整理典型地点园林植物的最佳观赏期和最佳观赏顺序,为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和养护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
没食子酸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没食子酸(gallic acid,简称GA)在水稻叶片上的残留时间,并在检测水稻叶片上残留量的同时接种病原菌,调查接种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情况,以确定GA在水稻叶片上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研究结果表明,GA不具有内渗作用,只残留在水稻叶片的表面。分别用100、200和400 mg/L的浓度处理叶片后,GA在叶片表面的残留时间分别为16、24和28 d。200 mg/L浓度处理叶片后,GA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作用的持效期为16 d。研究结果可为有效使用GA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0.
为揭示云南文山州辣椒成熟期果色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化学基础,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州辣椒成熟期紫色、红色、金色和杂色果实的叶绿素(chlorophylls,Chls)、类胡萝卜素(Car)和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文山辣椒成熟期不同颜色果实的叶绿素a(Chl a)和总叶绿素[Chl(a+b)]含量和叶绿素a/b(Chl a/b)及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b)/Car]特征均为紫色杂色红色金色,叶绿素b(Chl b)含量特征为紫色杂色金色红色,Car含量特征为金色红色杂色紫色,总花色苷含量(TAC)特征为紫色红色金色杂色,此外,4种颜色果实Chl a、Chl b和Chl(a+b)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但Car含量和TAC间的差异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文山辣椒成熟期果实颜色差异主要决定于Chl含量,叶绿素和花色苷共同贡献于果实的紫色,Car含量则决定了果实的金色和红色。本研究可为文山州辣椒果色呈现机理的研究和新奇果色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