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0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247篇
农学   627篇
基础科学   74篇
  281篇
综合类   1550篇
农作物   543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10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为比较鄂通两头乌与通城猪肌肉营养和风味物质的差异,分别对两群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和硫胺素4类营养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通城猪肌肉氨基酸种类齐全,16种氨基酸总量为(19.42±1.31) g/100 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0.98) g/100 g,主要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0±0.46) g/100 g;脂肪酸种类丰富、营养风味价值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04%±1.8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6.96%±1.84%,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7%±2.6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50%±2.50%,亚油酸含量达8.93%±2.36%。而其风味物质硫胺素和肌苷酸的值分别为(0.23±0.05) mg/100 g、(3.23±0.67) mg/g。鄂通两头乌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2.08%±4.72%)、亚油酸(11.36%±4.44%)和硫胺素((0.23±0.05) mg/100 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通城猪,上述其他性状与通城猪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鄂通两头乌和通城猪的猪肉均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等特点,而且鄂通两头乌除保留了通城猪肉的营养风味外,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胺素含量更高,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2.
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木本植物抗涝性研究的进展,在涝渍条件下植物形态结构,高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变化明显,光合作用、酶促防御系统、呼吸代谢等生理反应也有相应变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涝性评价指标以及抗涝性品种选育研究概况以及抗涝性育种的主要方法,提出了抗涝性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3.
树木的引种驯化是增加林木种质资源的一种传统育种方法。山东省有记载的针叶树引种历史应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出现两个引种高峰期,分别占引种种质的26.5%和21.5%。山东有计划的科学引种针叶树种约30个,其中银杏科1个属1个种,19份种质;松科5个属39份种质;杉科4个属5份种质;柏科3个属3个种质,共计66份种质,其中松科种质占总引种种质59.09%,而松属种质占松科种质79.49%。从1978~2006年省林业厅鉴定或获奖的项目中针叶树遗传改良占4.77%,审(认)定品种占总数量5.22%。建议:(1)强化针叶树引种驯化策略;(2)明确引种驯化程序、标准和关键技术;引种驯化与种质创新相结合;(3)重视乡土树种驯化及开发。本文对针叶树引种驯化与遗传改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4.
一种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茅栗居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湖北武汉的北部山区发现一种与板栗有较高嫁接亲合性的茅栗居群,3~5年生该茅栗居群做砧木与当地品种大红袍嫁接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后20年仍然能正常结果;应用RAPD技术分析该居群与栽培板栗品种、野生板栗、锥栗的遗传关系,表明该茅栗居群与板栗的亲缘关系紧密,尤其与野生板栗接近。分析认为该茅栗与板栗嫁接亲和性高的原因可能是该茅栗居群“渗入”更多的板栗基因.  相似文献   
65.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Research in Agroforestry (ICRAF) is a member of the 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GIAR) system and has recently established a Multipurpose Tree Germplasm Resource Unit (MPT-GRU) in Nairobi, Kenya. The first major activity of the MPT-GRU was to undertake a regional germplasm collection ofSesbania in 5 countries in southern Africa in a collaborative mode with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s (NARS). The collections took place in Botswana, Malawi, Namibia, Zambia and Zimbabwe.Key elements of a generalised collaborative mode (the model) are indicated follwed by a summary of actual events. The initial phase involved joint planning and training sessions between NARS, three sister CGIAR centres and one regional institution, the Southern Africa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ADC) Regional Gene Bank (SRGB). This was followed by actual collections during 1993 led by National scientis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GIAR participation in each of the five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Board of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BPGR) took the lead in pre-collection training activities, ICRAF for developing the collection programme and the International Livestock Centre for Africa (ILCA) for seed drying, testing and despatch for field trials. NARS gene banks guided the necessary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The ICRAF lead scientist for the species and provenance evaluation phase was a crucial member of the planning process thus allowing integration of the collection with the eventual field evaluation.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llection strategy, administrative protocols for actual collections and summary results. Some advantages and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llection programme and model are discussed. The collections were important in bringing together agriculturalists and foresters in a common germplasm collection exercise.  相似文献   
66.
福建柏优树选择及种实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调查研究福建柏资源基础上,制定了福建柏优树选择方法,于1998年6~11月和1999年7~11月在福建省福建柏自然分布区和栽培区以及湖南省道县福建柏天然林中选择出优树175株,其中从天然林中选出57株,从人工林中选出118株。这些优树总体表现较好,生长量大,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15 49m、28 6cm和0 51263m3,树干通直圆满,树体健康,无病虫害,平均树龄为35 3a。1999年10~11月,采集到129株优树的球果,测定了各优树的种子千粒重、球果出籽率、球果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和苞鳞数等8个指标,结果表明各优树在种实性状上差异比较大,差异最大的是球果重,平均单果重2 757g,变幅为1 342~4 748g,变异系数为27 86%;平均千粒重为6 378g,变幅为3 647~11 349g;平均出籽率为2 56%,变幅为1 62%~4 79%;球果大小相差较大,球果近球形但略长些。相关分析表明,优树各种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与球果重量、大小呈密切的正相关,与出籽率、苞鳞数及球果形状关系不大;出籽率与其他种实性状间相关性很小,可能是个独立的性状;单果重与苞鳞数及球果大小呈高度的正相关关系,与球果形状没有关系。收集选出的175株优树中的162株,在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福建柏种?  相似文献   
67.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 tree genetic germplasm resources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in China is introduced which including the background, decision-making of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the plan of area division and tree species classification, the sample strategy of germplasm conservation, the advances in conservation pattern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research, the achievements of germplasm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The recent achievements and data related are listed.  相似文献   
68.
我国耐寒桉树的种质资源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中 《桉树科技》2006,23(1):24-31
本文概述了中澳合作“耐寒桉树”研究项目在良种筛选与遗传改良方面的主要工作。通过对我国耐寒桉树目标推广区气候特点的认识,及对20年来这些区域桉树引种试验的重新评估,项目筛选出一批耐寒能力在-5℃至-10℃的优良桉树,并它们把分为2类,一类为适生于高海拔地区树种,主要有: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和亮果桉;一类为适生于低海拔地区树种,包括:邓恩桉、赤桉、巨桉、柳桉。在耐寒桉树的遗传改良方面,该项目通过改建、新建等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以上树种的种子园19个,并制定了各树种的详细改良计划。为获得更多优良耐寒树种,我国近年已建立了一大批耐寒桉树筛选试验,可望在耐寒能力的提高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69.
对引进保存的个咖啡种质进行种质特性和适应性研究及评价;对用部分种质的基因型作有性杂交,164获得份不同杂交组合种子实生苗材料进行筛选;推广小粒咖啡卡蒂莫(15CIFC7963F6)生产种植6 984hm2,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0.
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要加大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与保藏的科研投入,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创新与利用研究,尽早确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防止食用菌种质资源流失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