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135篇
农学   172篇
基础科学   26篇
  159篇
综合类   955篇
农作物   221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55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采用微波萃取的方式提取莪术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微波萃取莪术挥发油的得率为3.36%,高于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中莪术呋喃烯酮含量最高,达到20.14%,其次是莪术醇,为18.34%。该实验可为莪术药材及其挥发油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2.
锦橙汁辐照和巴氏灭菌处理后相关品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辐照和巴氏杀菌对橙汁品质的影响,对锦橙汁分别进行1.4、2.8、5.6kGy3种不同剂量辐照及巴氏灭菌处理,使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橙汁色度、pH值和Vc含量,并对橙汁香气进行感官评定。在鲜橙汁、巴氏灭菌汁和3种辐照样品中分别检测到了54、47、57、55和53种成分,2.8kGy剂量辐照处理后橙汁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最高,β-月桂烯、柠檬烯和γ-松油烯等橙汁特征香气物质经辐照后保持率高于巴氏灭菌。各种处理后Vc含量均有所下降,橙汁橙香均减弱。1.4kGy辐照后的橙汁感官评价结果最好,因此可以对橙汁进行低剂量辐照灭菌。  相似文献   
133.
介绍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装置device、原理、萃取模式、影响因素、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概述了SPME技术在植物油溶剂残留、香气组分分析、污染物的测定以及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或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4.
勾兑白酒的质量与食用酒精的质量息息相关,简述了食用酒精质量对勾兑白酒口感的重要性,食用酒精对提高勾兑白酒质量的作用,以及生产工艺中挥发性杂质的组成及来源,阐述了如何在生产工艺环节中控制挥发性杂质含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5.
以广佛手不同成熟期的鲜果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萃取及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物质含量成分及变化。结果表明:从花后160~200 d的5个成熟期共鉴定出25种成分,各成熟期成分的种类、数量基本相同。挥发性物质成分以烯类为主,占含量的96%以上,其中又以柠檬烯和松油烯为主,分别占含量的44%和27%以上。这些主要成分的含量之和先上升后下降,在花后180 d达最高值,说明花后180 d应为佛手采收最佳期。  相似文献   
136.
桑果经过压榨、过滤获得桑果汁,以桑果汁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过程分别获得桑果酒和桑果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对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化合物进行分析和分类,并经过NIST05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桑果汁中含有36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酯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酒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醇类化合物为主;桑果醋中含有39种挥发性成分并以酸类为主。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所含的挥发性成分中,相同的化合物有15种。  相似文献   
137.
以小麦、大米和夏秋茶为原料,茶酒曲和母曲作为发酵剂,采用传统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酿造一种具有独特茶香、保留传统酒香特色且酒体清澈透明的白酒。探讨不同茶叶含量酒曲酒醅中游离氨基酸以及结合感官审评分析比较发酵茶酒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所酿造的茶香型白酒风味独特,酒醅中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30%茶酒曲的酒醅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样品总量;其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酮醛类、含氮化合物、芳香族、酸类等78种化合物,其中添加茶酒曲酿造的白酒中总酯含量高于母曲酿造的白酒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8.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差异,探索烟叶分切加工的化学物质基础,为烤烟原料的分切加工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浓香型初烤烟叶为材料,从叶尖到叶基分切成10段(HN-1~HN-10),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研究叶片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并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对不同区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烟叶不同区位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平均为12.43 mg/g,变幅为9.01~20.56 mg/g,各组分平均含量表现为:亚麻酸(5.59 mg/g)棕榈酸(2.83 mg/g)亚油酸(2.04 mg/g)油酸(1.02 mg/g)硬脂酸(0.89 mg/g)十五酸(0.06 mg/g)。棕榈酸、亚油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在不同区位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区位(HN-1→HN-1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从叶尖到叶基,亚油酸和亚麻酸呈逐渐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棕榈酸和半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基于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的不同区位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区位聚为3段,第1段叶尖部(HN-1~HN-5)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83 mg/g,第2段叶中部(HN-6~HN-8)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2.30 mg/g,第3段叶基部(HN-9~HN-10)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为11.61 mg/g。【结论】不同区位的半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从叶尖到叶基呈规律性变化;烟叶HN-2~HN-5区位工业可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评价植物挥发性物质对苹小吉丁Agrilus mali Masumura林间引诱效果,为有效地监测苹小吉丁林间发生动态及成虫诱杀为主的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野外苹果园内悬挂4种波长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评价林间引诱苹小吉丁效果。【结果】4种颜色粘虫板与5种挥发物组合对苹小吉丁在林间的引诱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顺-3-己烯醇分别与蛋黄色和浅绿色粘虫板组合对苹小吉丁的引诱效果较强,3 d 最大引诱数量分别达到66.00、63.00头/张,3 d 平均引诱数量分别为24.67、22.48头/张,与其它挥发物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雌虫的诱捕数量明显高于雄虫。苹小吉丁引诱数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挥发物剂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结论】苹小吉丁对蛋黄色粘虫板与浅绿色粘虫板具有较好的趋向性,顺-3-己烯醇对粘虫板具有增效作用。蛋黄色或浅绿色粘虫板与顺-3-己烯醇组合,可作为苹小吉丁林间种群动态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挥发性香气成分作为烟气组分的前体物质,影响着烟草感官评吸质量,通过对赣州烤 烟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分析,挖掘不同产地烟叶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并进行产地预报分类, 从而实现对烟草的质量控制。【方法】通过静态顶空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测定赣州 6 个产烟区县(石城、 瑞金、安远、会昌、兴国、信丰)共 62 个烤烟样品中的 54 种挥发性化合物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样品产地进行分类,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进行变量筛选,用线性判 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反传 - 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PANN)、最小二乘 - 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s, LS-SVM)3 种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进行 产地预报。【结果】直接对样品进行 PCA,分类效果并不理想;采用 GA 对挥发性化合物含量进行变量筛选后 得到 11 个变量,分类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结合分类结果分析了来自不同区县的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 BP-ANN 和 LS-SVM 的预报正确率分别达到 96.8% 和 98.4%,展现了较好的实际使用价值,据此建立了赣州烤 烟样品的产地鉴别模型。【结论】该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赣州烤烟样品的来源,同时可以找到不同产地烤 烟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规律,亦可用于全国各地烤烟的香型风格监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