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4篇
  2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证实前期消减文库的研究结果,揭示紫外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生态遗传机理。【方法】根据前人研究证明的细胞色素b基因和SOD基因的保守性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紫外线照射24,48h和对照麦长管蚜变异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及核苷酸分析,并推导氨基酸序列。【结果】RT-PCR扩增分别得到长度420bp的细胞色素b基因cDNA片段和357bp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细胞色素b基因编码140个氨基酸残基,30W紫外辐射48h处理的麦长管蚜细胞色素b基因突变位点为3个,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变异位点为2个;SOD基因编码119个氨基酸残基,且对照与处理的序列一致,未发现变异位点。【结论】紫外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细胞色素b基因发生突变部分的具体位点已经找到,其突变方式为转换和颠换;SOD基因未发现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52.
紫外诱变热带微藻选育高油脂藻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高含油量微藻藻种,本试验以优势藻株La4-37为原材料,采用紫外线辐射法对其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296株藻株。利用尼罗红荧光检测法对获得的藻株进行荧光检测,筛选获得相对含油量最大的诱变藻株M077和M040。通过对诱变株生长及脂荧光强度动态跟踪发现,诱变株生长周期和油脂积累时期基本一样,当达到平稳期时,诱变株油脂积累能力均有较大提高,脂荧光强度分别是原始藻株的6.2倍和1.7倍。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玉米幼芽提取物(extract of maize plumule,EMP)对长波紫外线(UVA)损伤的小鼠皮肤超微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A模型小鼠真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核周间隙扩张;表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固缩,细胞核染色质边集。EMP保护的小鼠皮肤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构基本正常。EMP可显著提高UVA辐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及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与V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表明EMP能够抵抗UVA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4.
用不同时间的紫外线辐照(5,15,30min)处理羽化后8h雄果蝇,分别测定雄蝇寿命和繁殖力,再将雄果蝇与同期收集的未经辐照处女果蝇进行交配,统计其后代的畸形个体数量。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各处理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半数死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但各辐射组之间的寿命变化差异不显著。各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后代成虫数显著减少(P<0.05),各辐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辐照组的F1代出现少量畸形个体。  相似文献   
55.
为比较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光损伤的抑制作用,用不同浓度的绿茶、红茶提取物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预处理6 h,以60 mJ/cm2的剂量照射细胞,比较细胞生存率和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用荧光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并对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辐射模型组的HaCaT细胞活性下降了21.61%,细胞损伤严重;与UVB辐射模型组相比,绿茶、红茶提取物可提高UVB辐射后HaCaT细胞的存活率,提高SOD、GSH–Px活性(P<0.01),降低LDH活性、MDA含量和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P<0.01),降低由UVB辐射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使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6.94%和3.68%;绿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红茶,绿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优于红茶提取物。综合分析以上结果,认为绿茶、红茶提取物可以减少由UVB辐射导致的HaCaT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增强和氧自由基的加速清除有关,且绿茶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比红茶提取物的好。  相似文献   
56.
为了选育耐低温草菇菌株,以草菇V23、V3552为亲本,采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两种方法对草菇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到耐低温的突变株;然后利用紫外灭活(20 W,30 cm,110 s)和热灭活(50℃ 3 min)的双亲灭活标记法对突变株进行化学融合,结果表明在400 g/L的PEG6000、pH 8.0、融合时间30 min和融合温度32℃的条件下融合率最高,达到0.517%, 共获得200个融合子。经过0℃低温筛选,最终获得15株草菇耐低温菌株,菌丝在0℃的耐冻能力提高了4.5倍。经出菇实验证明其子实体与出发菌株相比具有明显的耐低温性,液化现象明显推迟,说明该方法筛选出的菌株具有进一步应用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复合涂膜结合紫外处理对鲜切木瓜冷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延长鲜切木瓜的保鲜时间,利用尼辛、那他霉素、薄荷油、氯化钙、香兰素、壳聚糖制成复合保鲜涂膜液,考察涂膜及紫外线处理对木瓜鲜切块贮藏品质(包括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水率、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霉菌酵母数、菌落总数)的影响。由均匀设计试验优化涂膜液配方以及紫外线处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涂膜及紫外线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木瓜的色泽,抑制褐变,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抑制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的增长。采用SAS软件建立各参数与菌落总数关系的回归方程。利用非线性规划法得到较佳的复合涂膜配方与紫外线处理参数为:壳聚糖质量分数1.0%,氯化钙质量分数0.6%,Nisin0.10g/kg,那他霉素14.0mg/kg,香兰素质量分数0.3%,薄荷油1.5mL/L,紫外照射时间22min,紫外照射距离范围44~66cm。此复合涂膜配方与紫外线处理可使货架期至少达到6天,为鲜切木瓜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8.
猪场沼液絮凝上清液的紫外线杀菌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猪场沼液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为确保其排放或循环利用的卫生和环境安全,应对其进行有效的杀菌处理,目前国内沼液杀菌相关的研究缺乏。由于猪场沼液原液的色度和浊度很高,紫外线透过率很低,采用紫外线杀菌前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该研究采用絮凝方法处理猪场沼液,对所获取的不同透射率沼液絮凝上清液进行杀菌试验,试验以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数量变化及其杀菌率为指标,在4种沼液絮凝上清液透射率(0.01%、0.69%、3.78%和8.54%)、3种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1、2和3 cm)和5种水力停留时间(1、5、10、15、20和30 min)试验条件下,探讨紫外线对沼液絮凝上清液杀菌的可行性及其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絮凝上清液透射率(T254)、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紫外线的杀菌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3种因素之间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试验紫外线灯管强度为395μW/cm2,当沼液絮凝上清液的透射率为0.69%、水力停留时间15 min和紫外线杀菌装置内水深2 cm时,紫外线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杀菌率分别为(99.99±1.20)%、(99.99±1.43)%和(100.00±0.01)%,使沼液絮凝上清液中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从3.9×106个/L下降至检出限(3个/L)以下,紫外线杀菌处理出水达到现行国家标准的无害化卫生要求,该研究可能为沼液的紫外线杀菌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沼液安全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紫外线降解水果中农药残留设备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高效降解水果中农药残留的方法,设计了紫外线降解农药残留的设备,利用紫外线照射水果表面,使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发生降解。同时以乔纳金苹果和砀山酥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该设备的使用效果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用波长为253.7 nm,有效强度为2243 μW/cm2的紫外光分别照射农药残留超标的苹果和梨3、2、1、0.5 min, 与未经照射的对照组相比,经处理的水果农药残留均大幅度下降;综合来看处理1 min的效果较好。苹果和梨处理1 min后残留乐果的降解率分别是57.40%、60.12%;残留氰戊菊酯的降解率分别是42.23%、41.25%;处理后的苹果和梨中的农药残留均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0.
为了了解多西环素(DOX)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降低检测成本,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3种土壤中DOX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通过采用乙腈和Na2EDTA-Mcllvaine(1:1,V/V,pH 4.88)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试剂,HLB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净化,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分离,以0.01 mol/L草酸(A)、乙腈(B)和甲醇(C)为流动相系统,在355 nm波长下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时提取效果最佳。以3倍信噪比确定方法检测限,以10倍信噪比确定方法定量限。结果表明,DOX在10 min出峰,在0.1~10 μg/mL范围内,DOX的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2 747x+3.3256,相关系数是0.9999。本方法DOX的检测限为0.05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1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8.96%、75.84%和83.06%,变异系数为1.00%~9.54%;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2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3.89%、70.48%和81.07%,变异系数为2.40%~8.83%;当土壤添加浓度为0.4 μg/g时,DOX在壤土、砂壤土及砂土中的回收率分别为59.02%、76.16%和81.29%,变异系数为1.52%~5.89%。本检测方法高效、稳定、特异性好,可以用于不同类型土壤中DOX的检测与定量,有助于环境中DOX检测方法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