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林业   216篇
农学   267篇
基础科学   496篇
  458篇
综合类   1172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96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针对理想条件下采用解析法往往导致水质参数估计较大误差的问题,以及针对含有多参数的二维水质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具体介绍了采用有限单元法和实码遗传算法求解二维水质模型未知参数的基本步骤,对水质参数(包括纵向、横向弥散系数和衰减系数)分别进行编码,通过计算机模拟浓度输出,并与实测值比较从而得出最优的水质参数估计值.算例表明,采用有限单元法-遗传算法估计河流水质模型的参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2.
建鲤自交及与黄河鲤正反杂交子代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建鲤、黄河鲤为亲本,建立了建鲤自交JL(建鲤♀×建鲤♂)、正交JH(建鲤♀×黄河鲤♂)、反交HJ(黄河鲤♀×建鲤♂)3个试验组合,PIT标记后在养殖157、398、598 d时测定生长参数.结果表明:(1)157、398 d时增重率均为HJ>JH>JL,HJ与JL差异显著(P<0.05);598 d时JL>JH>HJ,子代差异不显著(P>0.05).(2)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在157、398 d 时HJ>JH>JL,598 d 时JL>HJ>JH.体长的变异系数小于体重的变异系数.(3)肥满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长,JL的肥满度最高并与JH、HJ差异显著;(4)雌、雄鱼生长差异显著,雌鱼生长始终快于JL;雄鱼仅在157 d时有优势,398、598 d时杂种优势衰退.(5)在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上,398 d时子代均以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598 d时HJ(♀)、JL(♀)中体高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L(♂)、HJ(♂)、JH(♀)中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H(♂)中体长、体高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差异很小.(6)养殖时间对体重的差异显著性、绝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长、绝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变异系数、生长指标及肥满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鱼的不同交配组合和不同性别对上述生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3.
畦田Philip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同步推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通过对畦灌地表水面线的概化,并将Philip入渗公式等同为α=0.5的Kostiakov修正模型,由此建立了利用畦灌水流推进过程同步推求Philip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模型.结合文献资料和大田试验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并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出不同地表储水形状系数σh下的入渗参数和糙率,并分别对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同步推求土壤入渗参数和田面综合糙率是可靠的,并且计算方便,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4.
根据膜孔灌溉大田灌水试验资料 ,分析了膜孔灌溉特点和灌水技术要素对膜孔灌灌水定额的影响 ,研究了单宽流量与开孔率与膜孔灌灌水定额的关系。研究成果为膜孔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犁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铧式犁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此,阐述了1LB-240水平摆式双铧犁的主要结构、工作过程、主要技术参数和试验结果,并对换向机构及核心部件换向销进行设计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有生产率高、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6.
低温胁迫对四种野生常绿藤本植物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鹰爪枫Holboellia coriacea、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尾叶挪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sp. urophylla、山蒟Piper hancei等4种野生常绿藤本植物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对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3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细胞膜透性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则随着温度的降低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低温下耐寒性强的种类能保持较高的POD活性.4种野生常绿藤本植物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以鹰爪枫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南五味子和尾叶挪藤,山蒟抗寒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77.
南海北部张网主要技术参数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丰  杨吝  张鹏  谭永光 《南方水产》2008,4(6):108-112
根据2000~2005年和1983~1985年渔具渔法调查资料,对南海北部张网主要技术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1983~1985年相比,现阶段张网网口纲长、网口网目尺寸和网身末段网目尺寸等稍有增大,网衣拉直长、网囊长和网囊网目尺寸等略有减小,网身长与网囊长之比、网身大头宽与小头宽之比等明显增大,其平均值分别由原来的5.8:1、19.8:1增至现在的13.8:1和26.2:1。张网主要技术参数的变化反映了张网渔具结构已经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是积极的、革命性的改革。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和促进张网渔业可持续发展,应根据南海北部渔业资源的特点研究相适应的选择性张网捕捞技术或装置,减少对幼鱼、幼虾资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8.
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通过遗传途径提高产蛋数和控制合适的蛋重是培育优良品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探索适合我国白羽肉鸡育种中的基因组选择模型,本研究以2 474只白羽肉鸡品系的产蛋性状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机器学习算法KAML、BLUP(包括:PBLUP、GBLUP、SSGBLUP)和Bayes(包括:Bayes A、Bayes B和Bayes Cπ)方法对产蛋数和蛋重性状的预测准确性,准确性以5倍交叉验证进行评估。利用系谱以及基因组信息估计了产蛋数和蛋重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产蛋数性状遗传力为0.061~0.16,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蛋重遗传力为0.28~0.39,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产蛋数与蛋重是中等遗传负相关(-0.518~-0.184),不同阶段产蛋数之间是强的遗传正相关(0.736~0.998)。不同模型预测43周产蛋数和52周蛋重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结果表明,KAML方法对两者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115和0.266,与GBLUP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118和0.283)和SSGBLUP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136和0.259)的准确性差异显著,同时显著低于Bayes方法(准确性分别为0.230~0.239、0.336~0.340)的预测准确性, PBLUP方法预测准确性最低(准确性分别为0.095和0.246)。因此,在白羽肉鸡产蛋数和蛋重性状中应用Bayes方法将获得最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  相似文献   
79.
讨论了时滞recurrent神经网络模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ov函数,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了一类常时滞recurrent神经网络的新的充分条件,所获的稳定性条件是时滞相关的,稳定性判别条件更宽松.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
蓝桉、直干桉重要材性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预期增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种子园育种区4个区组内,从蓝按和直干按中各抽30个家系对它们的纤维长度、木材密度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遗传增益作了估算.蓝按纤维长度和木材密度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6745±0.0746和0.3546±0.1010;直干按两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3416±0.1011和0.0670±0.0850.两树种的纤维长度与木材密度、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而木材密度与树高和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是负数.为这两树种提出了选择的主要性状、选择方法和标准,还为高世代育种应注意的事项作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