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63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3篇
  21篇
综合类   280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提高粳稻体细胞培养绿苗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证明:(1)通过异地、异季种植和温度预处理等可以使那些难以分化的粳稻材料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2)在 N_6培养基中,降低生长素的浓度,添加水解乳蛋白和水解核酸也可提高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但其效果远不及前者。  相似文献   
62.
林敏灵 《茶叶通讯》2006,33(2):31-32
采用RH植物液肥800倍进行苗圃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茎粗、株高等性状有显著作用,茶苗生长较为健壮。  相似文献   
63.
为了摸清番茄试管苗与实生苗幼苗素质与产量的差异,明确番茄试管苗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行性,开展了番茄试管苗与实生苗的幼苗生长及其前期产量构成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试管苗幼苗与实生苗幼苗的幼苗生长及前期产量构成差异显著,试管苗幼苗生长发育较快,株高适中,根系更发达,外观健壮,干物质积累更快,根冠比、G值、壮苗指数、根系活力等幼苗素质指标均更好;试管苗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量呈现明显的叶>茎>根,而实生苗幼苗呈现叶、茎>根;番茄试管苗幼苗根的干物质积累量占干物质总积累量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实生苗;试管苗番茄的始花节位降低,开花提前,坐果数与坐果率提高,前期产量和理论产量均提高。由此可见,番茄试管苗在番茄实际生产中具有较大前景。由于番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较低,其炼苗、移栽育苗技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4.
雷颖  任一杰  沈晓燕 《园艺学报》2015,42(7):1393-1399
以松潘乌头(Aconitum sungpanense)嫩茎切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松潘乌头初生嫩茎长至5 ~ 10 cm时将其切下作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MS + 6-BA 4.0 mg • L-1 + NAA 1.0 mg • L-1是较适合的分化培养基,分化率达94.8 %,平均芽数4.2;不定芽增殖以MS + 6-BA 3.0 mg • L-1 + IBA 0.3 mg • L-1效果较好,在此增殖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G钾5 mg • L-1,GA3 0.3 mg • L-1,蔗糖为50 g • L-1,琼脂7 g • L-1,对玻璃化苗的控制效果较好,增殖倍数可达7.26,苗高达4 cm左右;生根培养基以1/2MS + IAA 0.3 mg • L-1较为理想,平均生根数为10条左右,生根率为96%以上;瓶苗移栽于森林土和草碳(1∶1)混合基质中生长良好,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5.
基于环境控制的组培苗无糖培养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开放空间组培苗无糖培养,建立了一种集成环境控制装置的无糖培养系统。系统培养箱中的空气通过管道循环流过空气净化装置,确保培养箱内环境洁净,切断杂菌的传播途径;系统以CO2气体为碳源,用珍珠岩做支撑基质和定时人工光照、定时供应营养液培养组培苗;培养箱中的温度、相对湿度采用上下限控制,CO2浓度采用模糊—积分方法控制。试验表明,在光照培养期间,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72%~76%;在暗培养期间,培养箱内温度控制在14℃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CO2浓度控制无超调量,上升时间为30 min,稳态误差为43 μmol/mol;该系统培养的菊花组培苗优于试管培养。  相似文献   
66.
为改变目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中存在的多、杂、乱、差、代数不清的局面,改革原有的脱毒薯多级生产体系,建立二级脱毒种薯生产体系,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脱毒种薯.本试验尝试直接用脱毒试管苗经很植后,移栽于网棚内,株行距为20 cm×60 cm,生产零代薯.从而省去了用脱毒苗生产微型薯的环节,并且结薯量远远高于生产微型薯,大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植体及NaCl等因子对花花柴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与植株再生的影响,并优化花花柴的再生植株体系,建立直接从茎端诱导丛生芽的植株再生体系。【方法】对生长约为2个月的花花柴植株进行不同的处理。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细胞分裂素6-BA(6-Benzylaminopurine)和生长素NAA(α-Naphthaleneacetic acid)的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0.8%(w/v)琼脂粉)。【结果】最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2 mg/L+NAA 0.6 mg/L;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 mg/L+NAA2.0 mg/L;从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培养基;诱导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NAA mg/L。【结论】花花柴叶片是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材料,NaCl胁迫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8.
刺山柑腋芽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从意大利西西里岛引进的刺山柑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预处理、丛芽诱导、丛芽增殖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研究,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出各阶段的适宜培养基.结果表明:在诱导阶段,较低的激素水平能促进幼芽萌发,其适宜的培养基为DKW+0.3 mg·L-16-BA+0.05 nag·L-1NAA+20 g·L-1庶糖;继代增殖阶段,丛芽增殖系数与6-BA用量成正比,但随着6-BA用量加大或长期在高浓度6-BA上培养,芽苗多且细弱,不适合做生根诱导,其适宜的培养基为DKW+0.3 mg·L-16-BA+0.025 mg·L-1NAA+30 g·L-1庶糖;生根培养阶段,其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0.2 nag·L-1 IBA+100~200 mg·L-1 VB1+20 g·L-1庶糖,生根率87%.生根组培苗移植至草炭灰:珍珠岩(3:1)基质中成活率为92.31%.  相似文献   
69.
NaCl、KNO_3胁迫处理对麻疯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0.3%、0.5%、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浸泡麻疯树(Jatropha curcasL.)种子(以自来水浸泡作对照)24 h后播种,置于温度25℃、光照12 h.d-1、光照强度2 000 lx条件下培养;15 d后将幼苗移栽置于自然条件下,观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盐溶液胁迫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比对照下降15%以上;0.5%的KNO3溶液处理麻疯树种子对其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0.7%的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有效提高幼苗的抗性。  相似文献   
70.
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缨杜鹃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马缨杜鹃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园土+腐殖土+珍珠岩(1:1:1,体积比)是马缨杜鹃组培苗最适宜的移栽基质,其成活率最高,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