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201篇
农学   114篇
基础科学   139篇
  156篇
综合类   823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花粉活力测定采用固体培养基法,通过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魁金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最适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培养基组合分别为10%蔗糖+0.1%硼酸和5%蔗糖+0.01%硼酸;根据自花结实率4.70%证明魁金杏为自交不亲和类型,结合花粉重量和花粉量测定,初步探讨魁金杏自花结实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魁金杏自花结实率与花粉管长度关系最为密切,与花粉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基质无土栽培中基质的最佳用量,试验研究了每株1 ̄5L的基质用量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受根际基质用量的影响,在1 ̄5L的范围内,基质用量增多,黄瓜的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但每株基质用量在4 ̄5L时,黄瓜生长及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在除去基质成本时,基质用量4L的黄瓜效益比5L的高370元/667m2。因此,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黄瓜采用炭化稻壳和木屑混合基质栽培时,每株基质用量可采用4L,即每667m2的用量为8m3。  相似文献   
93.
用涂茎、喷雾和拌种3种方法施药,定时采样测定棉苗中内吸杀虫剂的数量动态及调查对棉蚜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喷雾法施药,久效磷在棉苗中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为5天;克百威粒剂拌种施药,用药量虽大,但对棉蚜有效控制期仅为10天;涂茎法施药,药剂用量少,棉苗中药剂浓度高,对棉蚜的有效控制期可达12天以上。  相似文献   
94.
本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四株维氏网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中,以菌株N_(13)的发酵周期短(1~2天),海藻酸合成最大(5.82 g/L),产海藻酸活力强(活力系数为2.60);不同条件下,菌株N_(13)在所试菌龄内,海藻酸合成最均高于其他菌株,其一天菌龄的浓度高达5.45±0.43 g/L,不同发酸液的海藻酸合成最仅在pH 8.0时低于菌株14~#,尤以pH6.0时,高达8.61g/L.在旋转式摇床或往复式摇床上,亦以菌株N_(13)的海藻酸合成量最高(3.61±0.26 g/L和4.39±0.12 g/L),试验温度范围内,也以菌株N_(13)的海藻酸合成量最高,32℃时达到最大值(6.41 g/L),菌株N_(13)以2~8%(V/V)的接种量试验表明:旋转式摇床为2%,往复式摇床为2~4%。  相似文献   
95.
文中报道了关于稻叶瘟病斑田间产孢若干问题的初步定量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扩展型、中间型、停滞型病斑的产孢潜能比值约为100:30~40:5;病斑日龄(x)与病斑产孢潜能(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y=1.04-|ln(0.5x+1.8)-1.57|,气温(t)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令x=4×(t-10),则y=sin(0.317857x+0.008125x~2+0.000067x~3);空气相对湿度(x)与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关系可表达为y=-1004+11.04x(x≥91%);依据保温保温时间(x)来推算叶温病斑相对产孢量(y)的计算式为:y=-12.96+4.42x(24>x>4)。上述研究结果为组建以田间病斑产孢为重要子模型的稻叶瘟流行模拟模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常显波  刘举  韩京龙  苏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423-1423,1426
采用常规方法对山东省烟台市周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pH值和含水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果园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呈增加的趋势,而全氮和全钾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的三大类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仍然是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不同土层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放线菌数量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运用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13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典型相关极显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达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不显著。前5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子指铃重因子、早熟因子及伸长率因子可代表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87.23%。各性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中,应注意各性状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育成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98.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6℃,5℃以下、35℃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99.
小麦干物质积累与穗粒重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研究了11个品种(系)穗粒重形成过程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特性。小麦开花后穗粒重形成可分为初期(即穗粒形成期,开花至花后10天)、中期(花后10天至30天),和后期(花后30天至成熟)三个阶段穗粒重与中、后期的灌浆速率密切相关,其相关数分别为0.9757和0.8518后期灌浆速率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可供育种家利用。本研究指出,重穗育种应在增加同化源的基础上,着重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100.
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至2004年间,对苹果黑星病潜育期及其病原菌产孢量研究结果表明,苹果黑星病在嘎啦、富士、秦冠3个品种上的潜育期分别为11.1 d、13.2 d、15.7 d;温度对潜育期有很大影响,日平均温度为18℃时,最适宜发病;病菌在3个品种叶片上的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产孢量分别为2.8263×104、7.4168×103和1.1465×103孢子/m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