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3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47篇
林业   197篇
农学   489篇
基础科学   217篇
  310篇
综合类   1447篇
农作物   457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247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提高香格里拉高寒地区饲草生产能力,在小中甸镇开展了牧草混播组合试验.试验设5个混播组合(A1、A2、A3、A4、A5),随机区组设计,连续两年对牧草产量和组分进行测定,第2年取混合样对营养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1和A5组合牧草产量显著高于A2、A3和A4 (P<0.05);A3、A1、A5年度间群落组分变化不大,稳定性较强;A2、A4、A5的粗蛋白含量较高,均超过24%.3项指标综合考虑,A1[安巴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cv.Anmba)+草地休衣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cv.Grasslands huia)+红三叶(T.pratense)]和A5[安巴鸭茅+雅晴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cv.Yatsyn)+海法白三叶(T.repens cv.Haifa)+普纳菊苣(Cichorium intybus cv.Puna)]适宜在香格里拉高寒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72.
播期和播量对橘园间作下山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橘园间作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经连续两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对豆科绿肥山黧豆(Lath yrus sativus)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播量对山黧豆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播量影响大于播期;2)山黧豆的鲜草和种子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P<0.05),9月2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29 406.0 kg·hm-2,种子产量则以9月30日播种的最高,为1 616.1 kg·hm-2.早播(9月播种)时,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根瘤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晚播(10月播种);3)播量为45.0 kg·hm-2时,其鲜草和种子产量均最高,拯种量过大对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有负向作用.综上,山黧豆在四川西充与橘园间作下的适宜播种期在9月,最佳播种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73.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the effects of parity of dam and breeding date on the litter size of Inner Mongolia White cashmere goats,determine the optimal mating time of Inner Mongolia White cashmere goat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productive.Data used were 1998 to 2013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records collected from the Arbas stock farm in Inner Mongolia,China.The GLM procedure of SAS 9.0 softwa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parity of dam and breeding dat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ity of dam and breeding date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litter size (P< 0.01).Litter size was the lowest in 1st parity does (1.37),the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litter size with advance in parity and decline after six parity;Mating cycles for September 29th to October 16th had the highest litter size (1.76),and the estrous months and estrus peak tim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October,so this stage in production could be used as breeding period of Inner Mongolia White cashmere goats.  相似文献   
74.
从苗木培育(包括播种育苗、根扦插法育苗和嫁接育苗)及丰产林(包括皮用丰产林和叶用丰产林)的营造、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叙述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5.
对辽宁东部山区黄波罗播种育苗的混雪层积时间和保留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混雪层积时间增加,黄波罗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呈上升趋势,混雪层积145d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最大,分别达到81.35%、64.59%;1年生幼苗保留密度为100株·m-2时,Ⅰ级苗单位产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6.
为了解不同覆土厚度对油松出苗率和出苗指数的影响,进行了油松育苗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深度为0.5cm时,出苗率和出苗指数最高;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大,幼苗出苗率也相应降低,当覆土厚度超过2.5cm时,几乎不能出苗。建议生产中油松播种覆土厚度保持在0.5~1.0cm。  相似文献   
77.
以蒙古栎种子为材料,研究播种时期对蒙古栎不同类型苗木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在秋季不同时间播种的出苗率均在60%以上,但以早期(9月下旬)播种的出苗率最高(大于80%),早期播种的苗木在苗高、地径、侧根数、根体积和根生物量等指标上都明显要高于其它播种时期,蒙古栎在秋播裸根育苗时应适时早播;秋季播种的容器苗在所有观测的形态指标上均好于春季播种的容器苗,秋季容器育苗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满足杂交稻钵苗育秧低播量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解决型孔滚筒式育秧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漏播指数高以及型孔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一种双充种型孔滚筒式杂交稻育秧精密播种器。方法 基于PLC控制技术,搭建型孔充种性能检测与控制系统,对播种器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并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开展不同型孔形状、第一充种室充种位置角及生产率对充种性能影响的仿真试验,对第一充种区的型孔滚筒工作参数进行优化。研制试验样机并进行性能试验,试验材料为‘培杂泰丰’杂交稻。试验分2步:第1步,第二充种机构不动作,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型孔深度、生产率和第一充种室充种位置角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验证仿真准确性;第2步,启动第二充种机构,研究进行双充种作用下的不同振动频率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探明设计第二充种机构后播种性能。结果 第1步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播种合格指数与重播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型孔深度>生产率>第一充种室充种位置角;影响漏播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生产率>型孔深度>第一充种室充种位置角。第2步试验结果表明,当型孔形状为椭圆凹槽形,第一充种室的充种位置角为35°、第二充种室振动频率为27 Hz、生产率在400~600盘/h,播种合格指数均大于90%,漏播指数均小于3%,试验结果满足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结论 采用双充种的填充方式改善了播种器每穴的填充性能,减少了漏播指数,本研究结果为轻简型杂交稻钵苗育秧精密播种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对在陕西省和安徽省审定的冬小麦品种西农109进行栽培技术措施探索,为其在关中地区乃至黄淮南片冬麦区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地农作物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通过探索不同播期、播量以及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对冬小麦西农109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品质的调控影响,综合分析得出:10月10日播种、157.5 kg/hm2的播量与144~168 kg/hm2氮肥水平栽培措施更适宜西农109小麦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80.
针对苏南地区油菜播种一体机作业过程中种子监测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VDF双压电薄膜的油菜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性能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播种机安装在测速轮上的编码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设定的目标播量,得到理论排种间距,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监测装置,采集油菜种子落粒数。为了滤除机器振动信号干扰,设置参照压电薄膜,通过逻辑运算模块降低振动干扰,采用施密特电路迟滞原理消除比较器抖动干扰。系统采用STM32F103VBT6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结合设定的理论株距、相邻脉冲电压信号的时间间隔与播种机前进速度,计算得出播种量、排种速度、漏播率与重播率等性能指标。试验台试验表明,在26.5~42.2 r/min排种轴转速下,系统对排种量的检测精度不低于96.4%,漏播检测精度高于95.8%,重播检测精度高于98.4%;振动频率8~16 Hz条件下,系统播量检测精度高于9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