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7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林业   603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43篇
  889篇
综合类   714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249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介绍了吉林架树台湖湿地公园的基本概况和湿地退化状况,并从湿地生态补水、渠系改造和修复、水域清淤、珍稀水鸟及栖息地生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湿地修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2.
禁牧对退化草地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草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之一,但目前草地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针对草地退化提出的围封禁牧措施对草地植被、土壤及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发现适度放牧对草地恢复是必需的,但采取长期围封禁牧恢复与重建草地的做法不可取,围栏封育并非恢复退化草地的万全之计。建议在我国要因地制宜,根据草地的退化程度,采取合理的划区轮牧强度和放牧时间,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围封措施结合,以达到既能恢复退化草地,又可收获畜产品的双赢目的,实现草地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3.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限制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湿地公园建设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新型模式,也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最有效方式。阐述了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主要限制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以山西省三交林场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分析了在自然更新下的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油松人工林、灌木林、草本丛)下物种的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重度火烧后,草本丛的优势种重要值变化不明显,但喜阴耐旱的植物重要值显著升高;而灌木林主要以阳生耐旱草本植物占主要优势;油松人工林林分群落结构变化只是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物种的更替。(2)重度火烧后所有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样地,油松人工林在重度火烧后多样性明显升高,油松人工林草本丛灌木林地。说明重度火烧2a后,不同类型植被恢复仍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6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系统识别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探索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与修复的方法路径。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域,从数量、质量、空间格局等3个方面系统诊断了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退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基于生态源地的识别,并以土地覆盖类型、距离水源距离、植被覆盖度、坡度、高程等5种因子构建生态阻力面,通过最小阻力模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进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综合生态系统问题诊断与生态安全格局需求,系统地辨识出了武汉市蔡甸区的生态保育区、自然修复区、人工修复区和生态廊道建设区。结果显示,共提取出1 901.52 hm2林地和水体作为生态源地,识别出18 168.12 m潜在生态廊道。从生态保育、自然修复、人工修复、生态廊道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66.
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地势低平、海水易内侵、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大量盐碱地,对该地区盐碱地进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生态安全意义。文章综述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成因、盐分主要构成、盐胁迫对植物尤其竹类植物的影响,以及竹类植物在滨海盐碱地应用种植情况,认为竹类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性和生态及经济价值,在滨海盐碱地有种植先例和研究报告,种植技术成熟,可以通过筛选、引种、驯化耐盐碱竹类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生态修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67.
西京古道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遗存丰富,且孕育着繁茂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对西京古道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古道沿线植物资源现状并分析其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在对西京古道沿线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石漠化背景下的古驿道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68.
试验通过建立景观水模型,探究了木聚糖酶在不同作用条件下对景观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的降低效果。结果表明:作用时间、温度、酶浓度一定时,pH值7.0时COD降低19.19 mg·L-2,去除率可达9.84%;pH值、酶浓度、温度一定时,作用时长11 h时COD降低19.36 mg·L-2,去除率可达10.86%;pH值、作用时间、温度一定时,酶浓度3 IU·L-2时COD降低31.97 mg·L-2,去除率可达17.02%;pH值、酶浓度、作用时间一定时,55℃时COD降低18.16 mg·L-2,去除率可达9.39%;酶浓度4 IU·L-2、温度50℃、作用时间11 h,COD降低57.06 mg·L-2,去除率可达29.53%。因此,木聚糖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高效降解景观水中部分有机物,有望联合其它水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景观水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69.
杨洁  金继明  邵进  王玉宝 《农业机械学报》2021,52(5):258-266,257
针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水文要素变化和水文要素之间关系不明确的问题,以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型气候的延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通用陆面模型CLM5.0,模拟1980—2018年土地覆盖变化对流域关键水文要素和水文要素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3277km2减少到2018年的2400km2,减少了26.76%,而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44km2和528km2。土地覆盖变化导致延河流域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明显减小,减幅分别为12.34%和11.46%。土地覆盖变化导致延河流域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和多年平均月径流系数明显减小,其对丰水季径流量影响较小,对枯水季径流量影响较大,并使年内径流分配趋于集中化。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