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0篇
  免费   567篇
  国内免费   1150篇
林业   447篇
农学   685篇
基础科学   944篇
  1214篇
综合类   4152篇
农作物   423篇
水产渔业   312篇
畜牧兽医   1789篇
园艺   298篇
植物保护   199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70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701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691篇
  2013年   599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618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592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生产农作物绿色食品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范围都要引起 重视的普遍课题,我国更需迫切重视。使用一般的无公害杀虫剂是不能生产出绿色食品的,而目前病 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还不成熟,现在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高效无毒的杀虫剂在我国已首先研究出来 了,当前缺少的仅是农产品市场完备的农药残留检测机制,解决这个瓶颈问题可给绿色食品创造存在 的空间,从而实现农业绿色产业大发展,这一天的到来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氟铃脲在韭菜中使用的安全性,开展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量及残留降解研究。进行1年4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施药;最终残留试验按氟铃脲11250 g/ha(562.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的1.5倍)和7500 g/ha(375 g a.i/ha,推荐最高剂量)施药,施药1~2次,施药间隔7d,1次施药按照药后间隔10、14、21d采集韭菜样品;2次施药按照末次药后间隔7、10、14d采集韭菜样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氟铃脲进行定量分析。田间消解动态试验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消解较快,在山东保护地和安徽露地半衰期分别为7.7和11.5d。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氟铃脲在韭菜中的残留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建议使用5%氟铃脲乳油防治韭蛆,用药量7500~11250 g/ha,韭菜收割后2~3d,根部喷淋,最多施药2次,施药间隔7d,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4.
Develop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hytohormon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plant hormon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n this study,an 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sepa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rans-zeatin,trans-zeatin riboside,gibberellin A_3,indol-3-acetic acid,salicylic acid,abscisic acid,and jasmonic acid(JA) without any label.The sepa 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Agilent Explus Plus C18 column by using methanol and water as mobile phases with gradient elution.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and quantified by mass spectrum via posi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trans-zeatin,transzeatin riboside,indole-3-acetic acid,and via nega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r gibberellin3,salicylic acid,abscisic acid,and JA.The limits of detection ranged from 0.0127 ng L~(-1) for gibberellin A_3(GA_3) to 33.26 ng L~(-1) for JA and were lower than the currently reported values in literature.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phytohormones in peanut gynophores and pods.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phytohormones ranged from 80.20 to102.56%.The contents of seven endogenous hormones varied specificall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peanuts.This study provides a 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detection method for hormones and elucidate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ynophore and peanut fruit,which are controlled by seven endogenous hormones.  相似文献   
15.
用19只绵羊(注苗前BTV琼扩和ELISA均为阴性)注射BTV灭活苗后7~139天的血清进行BTVELISA和琼扩平行试验,结果表明,注苗后7~30天11只试验丰ELISA阳性,注苗40天13只羊ELISA阳性,注苗90天以后全部试验羊只均为ELISA阳性,而琼扩试验则始终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两株单克隆抗体混合后包被ELLISA微孔板,加牛冠状病毒抗原,加经白陶土处理过的兔抗牛冠状病毒免血清,再加上辣根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加底物质显色间接ELISA检测牛冠状病毒抗原获得成功。用此方法检测细胞培养的牛冠状病毒上清液,其敏感度高出血凝试验(HA)8倍,从武汉市附近3个奶牛场采集犊牛腹泻粪便105份,用单抗ELISA检测牛冠状病毒抗原,共检出阳性36份,并与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  相似文献   
17.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 Pm)是引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主要病原菌。对 T Pm的检出及高效疫苗的研制是根除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关键。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是一种皮肤坏死毒素 ,也是一种活性很强的有丝分裂原 ,单独就可引起细胞 DNA的合成及分裂。基于此毒素的特性 ,已经建立了诸如豚鼠皮肤坏死实验、小鼠致死实验、细胞促生长实验、胎牛肺细胞毒性实验、EL ISA及 PCR等方法来检测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随着人们对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活性的研究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疫苗也逐渐向更安全、有效的毒素疫苗发展。文章主要对 T Pm的检测方法、毒素生物学活性及疫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8.
SMD残留检测的ELISA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戊二醛法将SMD与载体蛋白BSA偶联 ,制备合成抗原SMD BSA作免疫原 ,同法合成包被抗原SMD OVA ,免疫健康家兔获得抗血清。分别用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和ELISA试验对抗血清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结果表明所获抗血清特异性针对SMD。用所制备的抗血清建立间接竞争ELISA方法。优化了ELISA的工作条件 ,方阵测定确定了包被抗原最佳浓度 (50 μg/mL) ,抗血清最佳稀释度 (1∶1 0 0 ) ,酶标抗体的最适工作稀释度 (1∶50 0 ) ,并建立了ELISA标准工作曲线。工作曲线表明在 1 0~ 2 0 0 0 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检测底限为 63μg/L,低于国际规定残留限量 (1 0 0 μg/kg)和国内规定残留限量 (30 0 μg/kg)的要求。本法同时测定了回收率以及实际样品血清中的SMD的残留含量  相似文献   
19.
木材干燥应力连续监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建民  余雁  刘志军 《木材工业》2004,18(3):1-3,13
本文在卡普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木材干燥应力连续监测方法,并设计了所需的配套装置。该方法采用涡流传感器对干燥过程中卡普片的矢高进行连续测试,同时通过计算机自动采集、存储数据。结果表明:矢高与干燥时间存在精密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部分达到0.99以上,从而实现了木材干燥应力的自动与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20.
3种农药的微核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3种农药(甲胺磷、甲基硫菌灵和盐酸吗啉胍)在不同浓度下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3种农药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或P<0.01),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呈剂量-效应关系,盐酸吗啉胍的诱变效应大于其他2种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