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0篇
  免费   1100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林业   892篇
农学   1115篇
基础科学   388篇
  1438篇
综合类   5333篇
农作物   1831篇
水产渔业   790篇
畜牧兽医   5066篇
园艺   1346篇
植物保护   622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693篇
  2020年   634篇
  2019年   808篇
  2018年   688篇
  2017年   662篇
  2016年   940篇
  2015年   1184篇
  2014年   1253篇
  2013年   1296篇
  2012年   1302篇
  2011年   1020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678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3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鳝消化道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肠卷石蜡法 ,对幼鳝和成鳝的消化道全长作纵切片 ,HE染色显示消化器官组织结构 ,嗜银法显示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结果显示 ,黄鳝消化道为一直形管道 ,主要由食管、胃、前肠和后肠组成。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哺乳类有许多相似之处 ,基本上由 4层组成。但食管上皮为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的复层上皮 ,除胃体部外 ,其余器官内均缺腺体。本研究还显示了各器官连接部的结构变化。上述器官内均有散在分布的消化道内分泌细胞 ,表明黄鳝消化道还是一个主要的内分泌器官  相似文献   
42.
水土保持是山丘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肖秧(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610000)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幅员辽阔,境内高山峻岭,江河纵横,是一个有一亿多人口的农业大省。由于历史原因,森林曾遭严重破坏,加之人口众多,人均耕地数量少,垦殖指数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遥...  相似文献   
43.
应用电镜技术检测传代细胞中的细菌污染,即快速又准确。根据细菌的形态及其鞭毛、噬菌体等指标的其中一项均可以判定细菌的污染,该检测结果为传代细胞的应用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相似文献   
44.
几种因素对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探讨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及干细胞因子(SC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等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在饲养层上,精原干细胞贴壁时间缩至8~12 h,饲养层具有促进其分裂增殖的作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SCF、LIF及bFGF,可延长精原干细胞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其中加入30μg/LSCF后,其体外存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5.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纯林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喀左县位于辽宁西部地区,现存大面积油松人工纯林,不仅改善地力和水土保持效益差,而且火险性强、虫害蔓延成灾、生长早期衰退。为改善其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综合效益,在中三家镇对25年生油松人工纯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山杏、刺槐、沙棘等乔、灌木树种,利用林间空地、林缘隙地、侵蚀沟壑和疏林地造林,在大面积油松纯林连片地区进行窄带状或块状砍伐后造林,5年后效益显著,林分相对湿度提高了2.2%,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4%,土壤含水量提高9.8%,减轻土壤容重3%,林分虫害明显下降,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2.6%、19.8%。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山地橄榄2种病害:叶斑病、炭疽病;5种虫害:橄榄星室木虱、黑刺粉虱、恶性叶甲、橄榄枯叶蛾、橄榄野螟的主要特征和危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8.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它与正常干细胞有相似的表面标志和生化特点。在此,综述了干细胞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干细胞工程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肿瘤发生发育的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用单层分化法研究了 ES细胞从 0~ 316 h(第 14天 )的神经分化过程。无饲养层培养的 ES细胞在无血清的N2 B2 7培养基中开始神经分化。从 72 h开始 ,神经外胚层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Sox1表达 ,在克隆的边缘逐渐出现向外迁移的细胞 ,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有 1~ 2个细胞突起。在 191h(第 8天 )之后 ,细胞可迁移至克隆边缘的 2 0 0 μm之外 ,这些有细长突起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 Tau。以后 ,迁移细胞的突起开始交叠成网状。 316 h(第 14天 )时 ,细长的纤维可跨越在不同的克隆之间 ,长达上千微米。此时 ,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 ,在克隆的中央有较多的圆形 Nestin阳性细胞 ,而克隆的边缘有大量的 β- tubulin 阳性细胞 ,它们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图像。阶段性表达基因的表达时序研究表明 ,ES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 Oct4开始减弱时 ,Sox1表达开始 ,此时细胞由全能状态进入早期神经分化状态 ;Tau的表达是 Sox1表达的下游事件。这一时序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发生的时序相符。单层分化法能直观地展示 ES细胞的神经分化过程 ,可作为研究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及药物筛选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50.
Markers, old and new, for examining Phytophthora infestans diversity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ate bligh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is an ongoing threat to potato and tomato crop production worldwide and considerable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long-term aim of improved disease control.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processes and rates of P. infestans evolu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durability of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 A range of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tests has been applied to achieve this goal, but each has limitations and new methods are sought. Recent progress in P. infestans genomics is providing the raw data for such methods and new high-throughput codominant biomolecular markers are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that have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the study of P. infestans population biology, epidemiology, ecology, genetics and evolution. This paper reviews some key applications, recommends some changes in approach and reports on the status and potential of new and existing methods for probing P. infestans genetic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