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21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Red‐mark syndrome (RMS), a disease seen mostly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is of unknown aetiology. The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n intracellular bacterium in RMS‐affected fish. A positive reaction was observed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with skin lesions,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of affected fish sampled from several locations within the United Kingdom using two different polyclonal antisera raised against 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The same reaction was also seen with a number of different anti‐P. salmonis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A disease with similar clinical signs to RMS, referred to as strawberry disease (SD), has been reported in the USA. A Rickettsia‐like organism (RLO) has recently been associated with SD based on analysis of 16S rDNA sequences. Using the same panel of anti‐P. salmonis antibodies used to screen the RMS samples, similar staining was obtained in tissue of SD‐affected fish by IHC.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RLO‐specific primers was also performed on RMS‐affected fish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samples were positive for the RLO 16S rRNA sequenc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ame aetiological agen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RM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D in the USA.  相似文献   
42.
东海三个海鞘优势种的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成分。海鞘是一类典型的海洋污损生物,对东海3个海鞘优势种皱瘤海鞘、乳突皮海鞘和长纹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比较,发现乳突皮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 PUFA,含量为5.20%;长纹海鞘油脂中含有EPA一种ω-3PUFA和二十碳四烯酸一种ω-6 PUFA,含量分别为12.7%和3.17%;皱瘤海鞘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0.9%和5.74%,以及亚油酸和二十碳四烯酸两种ω-6 PUFAs,含量分别为11.6%和5.94%。与磷虾油文献数据相比较,皱瘤海鞘油脂总体质量与磷虾油相近,显示了ω-3/ω-6 PUFAs较为均衡的特点。表明皱瘤海鞘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渤海石油平台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渤海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24种,以温带种和广温种为主,优势种是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japonica)、理石叶钩虾(Jassa marmorata)、拟钩虾(Gammaropsis sp.)等.季板分析结果显示,表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1764.23 g/m2,中层季板的平均生物量为2322.31 g/m2.试验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但种类和附着量季节性差异明显,污损生物附着盛期为夏季和秋季.污损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秋季最高.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污损生物群落按时间可分为3个群落类型,反映出渤海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和中层试板污损生物的生物量与水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86(P<0.01).  相似文献   
44.
A rickettsia‐like organism, designated NZ‐RLO2, was isolated from Chinook salmon (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farmed in the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In vivo growth showed NZ‐RLO2 was able to grow in CHSE‐214, EPC, BHK‐21, C6/36 and Sf21 cell lines, while Piscirickettsia salmonis LF‐89T grew in all but BHK‐21 and Sf21. NZ‐RLO2 grew optimally in EPC at 15°C, CHSE‐214 and EPC at 18°C. The growth of LF‐89 T was optimal at 15°C, 18°C and 22°C in CHSE‐24, but appeared less efficient in EPC cells at all temperatures. Pan‐genome comparison of predicted proteomes shows that available Chilean strains of P. salmonis grouped into two clusters (p‐value = 94%). NZ‐RLO2 was genetically different from previously described NZ‐RLO1, and both strains grouped separately from the Chilean strains in one of the two clusters (p‐value = 88%), bu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aqMan and Sybr Green real‐time PCR targeting RNA polymerase (rpoB) and DNA primase (dnaG), respectively, were developed to detect NZ‐RLO2.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New Zealand strains showed a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to one of the Chilean P. salmonis clusters; however, more Piscirickettsia genomes from wider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diverse hosts are need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assification within this genus.  相似文献   
45.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兴龙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5,24(3):204-212
土传病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于食物安全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防治因其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和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热点。本文从农艺措施改良和优化,利用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生防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和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植物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生物防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防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构筑北京郊区有机农业体系为奥运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北京向世界庄严承诺:要将第29届奥运会办成奥运史上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期间,粗略估计,1个月里将有几十万外国宾客涌入北京,他们饮食是个大问题。北京农业科技也做出承诺:到2008年,北京郊区所有食用农产品将基本上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奥运会期间,不管运动员有什么样的饮食习惯,都能吃上安全优质的食品。如何保障有机食品的质量成为北京郊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北京郊区农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开发有机食品新品种,丰富有机食品市场、减少化肥用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虫、草)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食品与饲料的安全性检测、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发展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吸引奥运观众和游客。  相似文献   
47.
遗传密码是基因与蛋白质进行信息对接的桥梁,研究不同进化阶层生物的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规律是揭示物种进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阐明不同生物和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作者选取了44种细胞生物、16种病毒、40种线粒体和20种叶绿体的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数据,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无论是古细菌,真细菌,病毒,真核生物还是两类细胞器,它们的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大多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生物和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频率之间相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细胞生物和两类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的高度一致性反映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显著的异质性则反映了它们分别经历了不同的进化选择压力.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相关程度不仅能被用作为测量物种进化过程中所经历选择压力的指标,而且也能被用作为碱基摆动和修饰的指示器.此外,文中还对生物进化早期存在DNA双链同时具有编码基因功能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
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对猪场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了快速、准确的诊断,并给出了猪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9.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29-234
生态空间变小、新梢生长快、叶质柔嫩易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台刈茶园。通过在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实施生物覆盖措施改善茶园温室度状况,促进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的发展达到“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目的。在试验的台刈茶园设置了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试验区,即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A)、对比套种决明的生物覆盖茶园试验区(B)、清耕茶园试验区(C)。从5月开始,当藿香蓟长至10~15 cm时开始调查3种不同耕作模式茶园的跗线螨及其天敌植绥螨的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并于盛夏的7-8月测定、记录试验茶园的空气温、湿度的变化。A、B 2个生物覆盖区,尤其是A区天敌植绥螨在9月中旬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C区的天敌植绥螨的高峰期不明显。在跗线螨及植绥螨的高峰期,C区跗线螨的密度高达6.6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仅为0.13头/芽梢;B区的跗线螨密度为5.3头/芽梢,天敌植绥螨的密度为1.26头/芽梢;而在A区,跗线螨螨口密度仅为2.1头/芽梢,天敌植绥螨则高达2.48头/芽梢。在盛夏的7-8月,A、B 2个试验区与C区相比,空气的平均温度降低2.57~2.84℃,平均相对湿度提高12%~13%。台刈茶园套种藿香蓟的生物覆盖措施,可显著改善茶园的小气候,为植绥螨提供丰富的食料,营造利于天敌植绥螨种群数量增长的生存环境,构建良好的茶树-藿香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扩展了植绥螨的种群,促进“以螨治螨”的生态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50.
反硝化聚磷菌C18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的一株反硝化聚磷菌C18,经16S rDNA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rimontii)。C18在pH 6.5~7.5之间能正常生长,pH为7.5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C18生长对温度没有特殊要求,当温度为30℃时,磷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到85.9%和83.6%。厌氧/缺氧最佳连续培养时间为厌氧2 h、缺氧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