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15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传统药用灵芝主要是用来医治肝病,肾炎,高血压,高血脂,关节炎,神经衰落,失眠,支气管炎,哮喘,胃溃疡,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等。另外,灵芝的一些组分还有一些新发现的功效,如对肝细胞瘤的细胞毒害作用,抑制血小板的凝聚作用,消除紧张,降低胆固醇,阻止组胺的释放和抗艾滋病毒等。尽管在这种真菌中发现了很多中活性物质,如多糖、蛋白质、矿物质和甾醇等,但三萜系化合物是主要的活性成分。在过去的30年中发现120多种三萜系化合物,有必要对这些物质的活性及其结果作出总结。根据羊毛甾烷类三萜系化合物的结构和它们已知的生物学和药学功效可以分为10个类型,本文就此做了一些阐述。有关灵芝促进人体免疫能力的报道还不多。为了阐明灵芝的免疫抑制力的机制,自子实体中的萃取的甲醇抽取物可以分成6个组分,并把它们逐个加到人体血液外围单核细胞(PBMCs)中,发现在无粘附性细胞中,它们可以在细胞繁殖和生长时捕获细胞,但在粘附性的细胞上活性较差,用氯仿萃取物的活性更强,这种活性物质进一步硅胶柱纯化后,可分为7个亚组分。它们当中,GLE1,具有最高的迁移值(Rf值),在一定浓度下可以抑制细胞繁殖,该组分也可以抑制人体异源的淋巴细胞培养物(MLS)。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液中分泌的白细胞素-2(IL-2),可以发现GLE1组分可以抑制白细胞素IL-2的分泌,几乎完全阻断了IL-2的分泌。因此,GLE1也许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灵芝调节剂。  相似文献   
222.
应用FACS、MTT法对猪瘟基因疫苗pcDST、pcDSW免疫鼠外围血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等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pcDST、pcDSW猪瘟基因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对LPS有强烈的反应性,CD4^+细胞数量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CD8^+细胞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增加。CD4^+和CD8^+细胞数量在免疫后32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表明pcDST、pcDSW质粒免疫小鼠后诱发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23.
本试验用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 2周龄健康雏鸡 ,剂量是 2头份 /只 ,复制免疫应激模型。通过对免疫应激后第 1、 3、 5、 1 0、 1 5、 2 0d的法氏囊、胸腺、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各器官组织病理学、活性B淋巴细胞和IgG、IgM抗体生成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 ,结果发现 :(a)与对照组相比 ,各器官中浆细胞、巨噬细胞 (MΦ)、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而且脾脏、盲肠扁桃体中的淋巴小结数增多。 (b)各免疫器官中活性B淋巴细胞在第 5天开始显著增多 ,并且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c)各免疫器官中IgG抗体生成细胞在应激第 1 5天达到高峰 ,呈持续增长趋势 ;IgM抗体生成细胞法氏囊在第 5天 ,脾脏和盲肠、扁桃体在第 1 0天达到高峰 ,以后缓慢下降 ,且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这表明在本试验的免疫应激条件下体液免疫功能未被抑制。  相似文献   
224.
利用透射电镜连续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株人工感染雏鸡后不同时期法氏囊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对法氏囊内SIgM,SIgG,SIgA3种抗体生成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液中IgM,IgA,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结果表明,IBDV感染后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了严重变性、坏死,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碎裂、溶解,线粒体溶解呈空泡样结构,其他细胞器破坏溶解,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等细胞的胞浆中可见不同类型和排列方式的病毒粒子。IBDV感染后法氏囊内抗体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中抗体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揭示雏鸡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225.
The impact of rosemary extract on splenic mononuclear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Weanling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0, 100, 200 or 400 ppm rosemary extract or 400 ppm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in combinatiion with 10 or 20% casein enriched diets for 8 weeks. Splenic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se animals and mitogenic response to Concanavalin A (Con A), Phytohemagglutinin (PHA) and lipopolysaccharide was determined. Con A and PHA-stimulated proliferation of spleen cells from rats fed 10% casein and 200 ppm rosemary extra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ells from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animals. However, other levels of rosemary at 10% dietary casein or rosemary at any concentration fed along with 20% dietary casein had no impact on the mitogenic stimulation of splenic mononuclear cells. Thu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rosemary might not have a generalized immunoenhancing effect, and will probably be effective in some stressed conditions, such as protein or antioxidant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226.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6酵母硒、0.1%花粉、0.5×10-6酵母硒+0.1%花粉的混合物,投喂中华鳖幼鳖90d后。测定幼鳖的生长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同对照组相比,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P<0.05),0.5×10-6酵母硒组与0.1%花粉组的日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SOD酶和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56.06%、44.7%、47.5%(P<0.05)。0.1%花粉组、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血清中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39.9%、32.9%(P<0.05),但两组的SOD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以及0.1%花粉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0.1%花粉组的NK细胞活性也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增强中华鳖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P<0.05)。  相似文献   
227.
用两种方法分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投喂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复方2号、复方4号)1周和2周,采用MTT法和中性红法测定用药前后草鱼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活性。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测定两种中药制剂对烂鳃病病原菌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感染的保护性,同时测定用药前后感染状态下上述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使用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后,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两种复方中药制剂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为50%、14.6%;感染状态下用药组两种细胞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