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急性败血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本文详细介绍了1例产蛋鸡典型新城疫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并提出全群紧急接种、提升群体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加强日常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B型诺维氏梭菌同宝菌株(TB05)产毒特性,应用不同培养基、不同p H和不同培养时间进行最佳产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含1.0%葡萄糖的VF培养基中37℃72h产毒达最高点,碳原比例及p H对本菌的生长及产毒具有较大的影响,1%葡萄糖、p H 8.0~8.4最适于本菌产毒。  相似文献   
3.
结合济宁市兖州区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现状,分析了林地变更工作中出现的相关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应用软件、遥感影像、技术认定、人财物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诸如软件和影像升级、统一技术标准、实行人财物科学化管理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1 流行及发病情况 2011年10月份以来,祁连县央隆乡托勒村三社25户牧民母羊群发生以小肠出血、胆囊肿大为特征的高致死性疫病,1个月内共发病96只,死亡94只,致死率为97.92%,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此起疫病病程为2~4 d,经用抗生素治疗后2只存活.该羊群6月份曾全群注射三联苗(快疫、瘁狙、肠毒血症). 此次发病均为2岁以上成年母羊,2岁以下母羊和羯羊未见发病;发病区域仅限于冬季草场、高山草场,其他村社未见发病.25户牧民存栏羊12 000只,发病率为0.8%.病羊曾用庆大霉素、消炎利胆片、油剂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环丙沙星类抗生素有一定疗效,但大部分仍然死亡.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蓝花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蓝花子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NaCl和甘露醇的MS培养基上,研究蓝花子在不同浓度的NaCl和甘露醇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相对发芽率、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揭示蓝花子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蓝花子的发芽率、株高、根长、叶绿素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都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在甘露醇胁迫时,蓝花子幼苗的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POD酶活性都随甘露醇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同十字花科其它植物相比蓝花子对盐胁迫十分敏感,而对干旱胁迫却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发病情况 近几年,每年秋末冬初,青海省祁连县默勒乡幼年羊都要发生急性死亡。2003年8月初~9月10日共死羊700余只,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D型肉毒灭鼠剂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利用该院80年代末首次从动物体内分离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的一种新型生物灭鼠剂,为了了解该灭鼠剂应用于灭鼠的同时,对鼠类的天敌是否存在二次中毒现象,笔者于2004年4月在西宁市动物园用D型肉毒灭鼠剂对饲养于该园的胡兀鹫、黑秃鹫、草原雕、金雕和猫头鹰进行了灭鼠剂饲喂试验,  相似文献   
8.
绵羊肠毒血症的病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默勒镇2006年至2008年绵羊发生持续死亡,死亡数达3358只,从4只病死羊回肠中分离到疑似魏氏梭菌,经中和试验及毒素测定,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D型魏氏梭菌,静注小白鼠最小致死量为200—1600MLD/mL,从而诊断为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相似文献   
9.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6酵母硒、0.1%花粉、0.5×10-6酵母硒+0.1%花粉的混合物,投喂中华鳖幼鳖90d后。测定幼鳖的生长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同对照组相比,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P<0.05),0.5×10-6酵母硒组与0.1%花粉组的日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SOD酶和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56.06%、44.7%、47.5%(P<0.05)。0.1%花粉组、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血清中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39.9%、32.9%(P<0.05),但两组的SOD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以及0.1%花粉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0.1%花粉组的NK细胞活性也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增强中华鳖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省某地区初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on and respiatory syndrome,PRRS)的猪病料采用RT-PCR进行鉴定,获得1株PRRSV并命名为SD18。对该分离株的第2代细胞培养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其他参考毒株比较同源性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SD18毒株属于美洲型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该毒株Nsp2基因具有31个不连续的氨基酸缺失,已明显区别于以JXA1、HUN4、TJ株等为代表的30个不连续缺失高致病性分离株,其中第830位氨基酸位点是最新发现的缺失氨基酸。同时,该毒株的ORF3基因第17位插入1个丝氨酸(S),而ORF5基因编码的第13位和第151位氨基酸均为具有强毒特性的精氨酸(R),第137位则插入了具有野毒特性的丝氨酸(S),这4个氨基酸位点也表现出不同于以往高致病性毒株变异的特征。采用基因重组分析软件RDP4分析表明,该新型缺失株的多个部位发生了基因重组;SD18毒株病毒以美洲经典毒株VR2332作为重组的主要亲本毒株,疫苗株JXA1-R和新型毒株NADC30-like提供重组片段,多数重组变化集中在Nsp2蛋白区域,在非结构蛋白和次要蛋白区域也可见部分重组变化。本研究为深入探索PRRSV的遗传变异规律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积累了数据。综合分析表明,山东地区SD18分离株Nsp2、GP3、GP5相应氨基酸均出现了较大变异,特别是Nsp2出现一个新的氨基酸缺失,可能是该毒株形成了一个新的独立变异分支的重要原因;这些变异也提示该分离毒株在病毒编码蛋白及其免疫原性等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该病毒株的成功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为PRRSV衍化及流行病学调查积累了最新数据,也为预防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