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304篇
园艺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曾慷 《水产学报》2001,25(5):464-468
采用MTT颜色反应法研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lin A,ConA)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离体状态下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的头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和LPS能促进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的转化,而对感染后存活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作用;纯化的ISKNV对健康鳜头肾淋巴细胞没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但对ConA的作用有抑制,对感染后存活的30d或60d的鳜头肾淋巴细胞,纯化的ISKNV有一定的促进转化的作用,感染存活的鳜头肾中有对ISKNV的免疫记忆性T细胞。另外,用建立的ISKNV PCR检测方法对健康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鲜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健康鳜为阴性,而ISKNV感染后存活的鱼,头肾、后肾、脾脏和部分鱼的心脏为阳性。ISKNV在鳜体内形成潜伏感染。  相似文献   
22.
探讨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在各多糖安全浓度范围内,用MTT法测定三种多糖对健康和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综合比较,三种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顺序为: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结论,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优于其单一中药。  相似文献   
23.
【目的】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纯化多糖,研究灵芝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灵芝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煮醇沉法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粗多糖,经反复冻融、Sevag法脱蛋白和Sepharose CL-6B柱层析,纯化得灵芝多糖(GLP)。通过HPLC鉴定GLP的纯度,G.C.分析其单糖组成。采用MTT法、中性红试验、Griess法、比色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GL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O产量和iNOS活性以及TNF-α产量的影响。【结果】GLP为白色粉末,分子质量为51ku,HPLC分析GLP为单一狭窄对称峰,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Glc)和半乳糖(Gal),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6.8∶1。GLP能够刺激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当GLP质量浓度达到100μg/mL时,能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其分泌iNOS的活力和NO的生产量;同时,当GLP质量浓度≥200μg/mL时,能显著促进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的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GLP能够增强小鼠免疫细胞活性,有望成为重要的生物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4.
雏鸡感染巨型艾美耳球虫后细胞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用地塞米松处理鸡和用特异性抗原刺激因子的微量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PA),研究雏鸡抗Eimeriamaxima再感染中细胞免疫现象。结果表明,地塞米松处理可损伤鸡抗E.maxima再感染的免疫力,这提示了CD8+T细胞,γ-IFN及IL-2等在抗.Emaxima再感染中的作用,利用E.maxima卵囊抗原作刺激因子的微量全血LPA结果表明,其刺激指数值与鸡抗E.maixima再感染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25.
26.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相似文献   
27.
雏鸡用马立克氏病(MD)三价疫苗免疫后,其脾脏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和以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的雏鸡显著增强(P<0.05),外周血液T辅助细胞(T_M)和单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雏鸡HVT疫苗免疫后,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比未免疫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增强(P<0.05),而胸腺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虽有增强,外周血液T_M数量虽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8.
养殖环境等各种应激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通过研究持续应激条件下受试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指标的改变以及HSP90在免疫脏器的分布,以探索持续热应激对肉鸡免疫能力的影响,为养殖环境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试验鸭32只分4组,第1组接种鸭瘟强毒,第2组接种鸭瘟弱毒,第3组先接种鸭瘟弱毒,2周后再接种鸭瘟强毒,第4组为对照。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鸭瘟病毒对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鸭瘟强毒和鸭瘟弱毒对鸭淋巴细胞的PHA反应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鸭瘟强毒的作用迅速而且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剧烈下降,并很快导致动物死亡,出现典型的鸭瘟病变,但也有个别鸭能够耐过强毒的攻击而生存下来,耐过鸭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逐渐恢复正常,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鸭瘟弱毒的抑制作用是暂时的,宿主淋巴细胞对PHA的反应性很快即恢复正常,剖检也未见有鸭瘟病变;对于接种鸭瘟弱毒以后再攻强毒的鸭,其对PHA刺激的反应性未受到影响,攻毒后2周,宿主还表现出对PHA的反应能力有增强的趋势,剖检未见有鸭瘟病变。此结果与其他病毒所致的PHA反应抑制和加强作用相类似。  相似文献   
30.
对15例百岁高龄老人进行了染包体畸变(CA)、淋巴细胞微核(MN)、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的观察。结果表明,年龄与自发频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