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frican locust-bean (Parkia filicoidea Welw) seeds were allowed to fermen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e chemical changes occurring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were studied. Chemical analysis of fermented and unfermented beans showed a marked decrease in the total sugar content; crude and true protein levels all increased. The results of the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fermentation resulted in protein enrichment of the fermented locust bean (daddaw). Fermentation also imparts a characteristic flavour and odour to the beans.  相似文献   
62.
中国有数千年蝗灾发生为害的历史,建国初期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科研人员和广大群众的努力下,提出并实施了“改治并举”的策略,改造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近2/3,同时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初步形成了以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经过长期实践,蝗灾得到有效遏制,保障了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利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spp.等微生物的治蝗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生态控制(改造蝗虫发生基地)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蝗灾治理技术体系,并走在国际前列。该技术体系的长期大规模应用,不但在有效防治蝗灾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避免大规模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在支援国际蝗灾治理中做出了贡献。最后对未来蝗灾治理的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3.
黄土高原南部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泥河沟流域刺槐林地土壤水分2 a的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在干旱年份, 土壤含水量在114.3133.2 g·kg-1范围内,平均为124.6 g·kg-1,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上,大大高于凋萎湿度,土壤水分条件基本可以满足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对于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刺槐是较为理想的树种;而且秋季土壤水分(129.0 g·kg-1)高于春季(122.8 g·kg-1),更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4.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蝗虫痘病毒除对黄胫小车蝗有显著致死作用外,使感病寄主在接种13~33d后,食量比对照减少28.73%~70.40 %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接种后13~18d,对照组生长率为36.3mg/d,而处理组则分别为14.9、14.5和9.6mg/d,仅为对照的1/4~1/2。寄主羽化极不整齐,对照组整个历期只有5d,而处理组则为16~46d,随着接种剂量的加大,这种“拖延”趋势越发明显。寄主产卵量明显降低,甚至根本不能产卵。处理组寄主“畸形”和“自相残杀”的情况也较对照组严重。  相似文献   
65.
四倍体刺槐优良无性系间组织培养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四倍体刺槐K2、K5无性系芽增殖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比较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K2、K5无性系芽增殖各指标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配比情况下生长趋势表现均基本一致;K2、K5无性系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MS;芽增殖最佳激素配比为:6-BA1.0 mg/L+NAA0.5 mg/L+IBA 0.5 mg/L.  相似文献   
66.
草地蝗虫在吸捕机吸捕条件下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民  杜文亮  裴跃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751-752,809
草地蝗虫活动的强弱受日照、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蝗虫活动较盛时,利用自行研制的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蝗虫能收到一定的吸捕效果.研究了吸捕机的声、像以及气流干扰下对蝗虫跳跃高度、跳跃速度和跳跃方向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在显微镜下采集到的蝗虫切片图像通常同时具有高斯噪声和椒盐噪声。利用同时具有插值性、光滑性、紧支撑性及归一化特性的Shannon-Cosine小波,构造了多尺度插值小波算子,进而构造了去除图像中混合噪声的小波精细积分法。该方法在稀疏描述切片图像时,通过设置稀疏表示阈值,直接消除图像中的椒盐噪声;将图像的Shannon-Cosine小波稀疏表达式直接代入图像降噪P-M模型,将该模型变形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采用精细积分法求解,可实现图像的保边降噪,消除图像中的高斯噪声。实验结果表明,在满足降噪要求的情况下,本文方法可以较好地保持蝗虫切片图像中的各种纹理结构;随着高斯噪声方差由0.02增加到0.10,降噪图像的PSNR下降了11.67%,远低于其他方法。说明本文方法在处理蝗虫切片图像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采用本文方法描述蝗虫切片图像时,特征像素点只占图像像素总数的10%左右,有效降低了问题规模,提高了求解效率。  相似文献   
68.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此项研究根据环境因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了土壤水分与其它环境因子之间,以及刺槐人工林地的优势木平均树高与林地某些因子(地形、黄土母质类型和造林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土壤水分因子是影响当地刺槐人工林生长的主导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当地地形因素的影响。提出了该地区土壤水分等级表,和刺槐人工林标准林龄优势木平均树高的预测方程式。并编制了适合该地区的立地条件类型表,绘制了1355.0公顷面积范围内的立地图。  相似文献   
69.
应用2%阿维菌素可溶剂在高寒牧区对草原蝗虫进行防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梯度2%阿维菌素其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理想,从经济效益考虑,2%阿维菌素的剂量225ml/hm^2时即可作为青海省草原蝗虫生物防治的储备用药。  相似文献   
70.
锐劲特及其飞机防治蝗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锐劲特(氟虫腈)飞机防治蝗虫技术及其在中国的试验和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