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38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281.
2004~2007年对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蝗虫进行了大量调查,并以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植物保护标本室所收藏的蝗虫标本为主,结合东北其他院校所提供的蝗虫标本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和鉴定,在参阅其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共整理和发现蝗虫84种,分别隶属6科32属,其中有国内新记录种5个,黑龙江省新记录种14个。文中记述了各个种的学名、别名和采集地。  相似文献   
282.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Robinia pseudoacacia) is a woody plant with larger leaves and richer nutritional content than normal diploid black locust, with greater biomass and wider adaptability than herbaceous plant forage. However, currently no stockbreeders have adopted it as a major forage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for a lack of information on the evaluation of nutritional ingredients of leaves and stems of young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YTBL) by in situ digesting test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assess the nutritive value of YTBL that bourgeoned from root stumps in the spring by determining the ruminal in situ disappearance kinetics of dry matter (DM), organic matter (OM),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ADF) from leaves, stems and a mixture of both leaves and stems (MLS) of YTBL; 2) to compare these kinetic estimates with those of Leymus chinensis, a widely used ruminant forage in China. All samples were evaluated in situ by using five ruminally cannulated crossbred steers (550±22.7 kg BW). The results of 48 hours, the representative incubation period, indicate that in situ disappearance rates of DM and OM in YTBL leaves, stems and MLS are on average about 40% and can attain the level of digestibility of L. chinensis. In situ disappearance rates of leaves, stems and MLS of YTBL for CP and EE were 41% and 58% respectively, rates higher than those of L. chinensis. But the disappearance rates of NDF and ADF were, on average, respectively 30.62% and 24.89% and lower than those of L. chinensis. By analyzing synthetically all of our results it could be inferred that MLS of YTBL offers effective ruminal degradability of DM, NDF, ADF, CP, EE and OM, similar to the nutrients of L. chinensis. This supports our contention that the YTBL leaves, stems and MLS are suitable feed for those ruminants requiring high levels of nutrients, such as dairy cows and Boer goats, instead of plant forage, which is decidedly lacking in some part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283.
为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强度植被反射光谱与植被参数和蝗虫密度的关系,使用地物波谱仪于2015年和2016年对5个放牧梯度,共20hm~2样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植被地上总生物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关系为y=0.034 8+0.002 9x(R~2=0.645 5,P=0.000 2),蝗虫密度与NDVI线性关系为y=0.067+0.013x(R~2=0.415,P=0.006)。对其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植被地上总生物量、植物高度、糙隐子草生物量是蝗虫数量和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植被地上总生物量是显著性影响因子(P=0.00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蝗虫密度与草地NDVI显著相关(P0.05),随NDVI增大而增多。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放牧区蝗灾遥感监测和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4.
不同生态型中国沙棘的引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态型中国沙棘的引种育苗试验孟丽,王均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郑州450002)冯振莹(郑州市城市园林研究)张顺英(河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1985年以来,我国开始把大力发展沙棘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振兴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已取得了举世瞩...  相似文献   
285.
探讨了萌条年龄与根系年龄的不同组合,对刺槐薪炭林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割柴林分的萌条密度、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割柴后萌生的林分,萌条数量增长缓慢,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萌条与根系年龄差距的加大,下降的趋势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286.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内蒙古草原蝗虫连续泛滥成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气候变化是内蒙古草原蝗虫消长的最重要因素。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是蝗卵安全越冬的重要保证;在春季气候变暖的同时,配合一定量的降水,为蝗卵孵化出土提供了适宜的温湿度,加上温度升高牧草提前返青,蝗蝻有充足的食物,个体发育好,下一代产卵量增加;草原开垦,为蝗虫提供了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更宽的食物选择范围,蝗虫数量不断膨胀,由不规则间歇性发展到近年来的持续性大发生。  相似文献   
287.
近几年西藏飞蝗的发生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苏红田  白松  姚勇 《草业科学》2007,24(1):78-80
近几年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ssp.tibetensis又进入了发生高峰期,从2003年以来逐年加重,2006年危害面积达到25万hm2.通过在西藏阿里、日喀则和四川甘孜、阿坝地区的实地调查,认为2006年是有详细记载以来西藏飞蝗危害面积最大的年份,分布范围也有所扩大,从金沙江沿岸东扩到大渡河沿岸;危害严重区域从雅鲁藏布江流域转移到噶尔河和金沙江流域.  相似文献   
288.
试验研究东亚飞蝗成虫抗菌活性物质的萃取参数与抑菌效应。采用针刺蘸大肠杆菌菌悬液方法,以抗菌活性为指标,用杯碟法测定临床多重耐药菌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初步研究抗菌谱。结果表明,东亚飞蝗抗菌活性物质粗提液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水稻白叶枯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菌谱为:金黄色葡萄球>水稻白叶枯病原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其中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抗菌活性物质浓度为11.782mg/mL,蝗虫抗菌活性物质收率为8.623%。经纯化后的抗菌活性物质增强对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作用。采用针刺蘸大肠杆菌方式可成功诱导东亚飞蝗抗菌物质的表达,尤其以针刺蘸大肠杆菌诱导后饲养24h得到的抗菌活性物质抑菌活性最强。结果表明东亚飞蝗虫体内含有抗菌活性物质可被诱导表达,其抗菌作用机理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9.
陇东黄土地区刺槐林水土保持效益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定量及定性地分析了刺槐人工林影响降雨的物理过程以及暴雨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规律。计算了空旷地及林冠下单位降水水体的雨滴动能;测定了林冠下降雨雨谱分布参数;确定了林冠截持雨量及干流量的数学模型以及刺槐林地降雨侵蚀力的复合指标-E_bI_(10)  相似文献   
290.
河北花岗岩丘陵地的立地特性与刺槐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在河北山地,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丘陵地区.该区主要立地特点是干旱、土薄、养分贫乏.坡形影响水分、养分及土壤的再分配作用明显,是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该区刺槐槐生长的突出特点是过早衰退.刺槐的良好生长要求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但该区刺槐的营养要求与实际供应之间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刺槐的根系分布浅,吸收空间小,对该区立地条件适应能力有限.在经营上应适应刺槐生长的特点,实行早期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