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8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29篇
  37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水稻条纹病毒云南分离物NS2蛋白基因的分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核苷酸测序表明,我国云南的16个RSV分离物,依据NS2蛋白基因同源性,基本按采样年份(2002、2003)分为了2组。结合已报道的日本T、O分离物,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我国云南分离物与日本分离物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2.
水稻纹枯病菌分离,培养及人工接种技术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0.1%盐酸升汞液消毒1.5min或用3.75%次氯酸钠消毒7s,可以在越冬病标样上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利用无菌水漂洗菌核再加培养也可以分离到纹枯病菌丝。土壤中纹枯病菌丝可用打孔试管埋管法分离。病菌扩繁以小米培养基为好。对稻株接种可以将接种物直接置于叶鞘深处,不必保湿。  相似文献   
103.
用大豆蛋白膜改善预油炸春卷微波加热后的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预油炸春卷经冷冻、微波加热后因水分外迁造成产品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涂布大豆蛋白膜对保持春卷皮脆性的影响。通过对大豆蛋白膜的成型条件及机理的研究,由单因素与正交实验得出大豆蛋白膜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40 g/L、甘油15 g/L、谷氨酰胺转胺酶1.5 g/L;应用此涂膜后,电镜观察显示春卷皮层较未涂膜前致密而平整,经微波加热后能保持良好的脆性。进一步对涂膜春卷的微波升温特性进行考察,发现大豆蛋白膜的应用提高了春卷皮对微波的感受能力,缩小了春卷表皮和馅心之间的温度梯度,进而可缩短微波复热时间,对保持微波复热后的脆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4.
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交联剂(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5.0%、甘油1.5%、Na2SO3 0.1%、TG酶0.2%,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膜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甘油含量,Na2SO3和TG酶的浓度对膜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5.
小黑豆分离蛋白的制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小黑豆分离蛋白的制取与功能特性。试验表明,小黑豆分离蛋白(SBSPI)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为8.5,碱溶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0。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相比,小黑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均较好,但起泡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6.
大豆活性肽酶解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物理方法与酶解技术相结合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确定了大豆肽的制备工艺参数,即:温度为55℃,pH为8.5,底物浓度为3%,酶与底物比为6%,水解时间为1.0h,此条件下水解度(DH)为92.27%,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微波处理能提高水解度(DH)和氮溶指数(NSI)5%以上。  相似文献   
107.
广西猪链球菌2型的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菌操作采取疑似猪链球菌病的仔猪组织,接种血平板,对染色镜检为链球菌的菌落分纯、液体培养后进行DNA抽提,用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基因、胞外蛋白因子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出236bp、572bp和867bp大小的目的片段,鉴定确认该菌株为猪链球菌2型。  相似文献   
108.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地区山羊病料中分离出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学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参照已知山羊支原体ADI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析得到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的大小为316 bp的条带,最终确定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相似文献   
109.
Over 3 million racing pigeons (Columba livia) are registered in Beijing City Center for gambling purposes. During 2008–2010, we evaluated the occurrence and prevalence of Chlamydia psittaci in racing pigeons as well as the possible zoonotic transmission to pigeon fanciers in six districts of Beijing where pigeon races are particularly popular. C. psittaci‐specific serum antibody titres were obtained from 370 pigeons and 79 fancier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n addition, 206 and 67 throat swab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pigeons and fanciers and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chlamydial antigen using immunofluorescence. C. psittaci‐specific serum antibody was detected in 37 of 370 pigeons and 19 of 79 fanciers. Of 206 pigeon clinical specimens, 55 were positive for C. psittaci antigen, while 16 of 67 swabs from the pigeon fanciers were positive. Based on ompA sequence analysis, the genotype of several avian and human isolates was genotype B. Thus, both high‐titre C. psittaci‐specific antibody and C. psittaci‐specific antigen were found with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in the pigeon flocks as well as in the pigeon fancier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C. psittaci infection is prevalent among the racing pigeon population in Beijing. Moreover, detection of serum antibodies and antigen in pigeon fanciers suggests that exposure and possible zoonotic transmission of C. psittaci from racing pigeons to humans does occur. In view of the life‐threatening respiratory illness C. psittaci may cause in humans, regulatory public health measures, to prevent further spread of the pathogen in avian populations and possible transmission to exposed humans, 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110.
小麦条锈菌ZS有性与无性菌系毒性差异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条锈菌毒性不断变异是造成小麦条锈病频繁发生和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对小麦条锈菌新菌系开展品种抗病性评价,并探明条锈菌有性菌系、无性菌系间的毒性差异,为科学、超前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017 — 2021年从454个小麦条锈菌有性菌系和1 728个无性菌系中,获得ZS有性菌系35个和无性菌系167个,占比分别为7.71%和9.66%;其中已归类ZS-1、ZS-18、ZS-52类型中有有性菌系14个、无性菌系72个,占比分别为3.08%和4.17%。2022年选择ZS有性与无性菌系重要类型混合菌,对76个甘肃省内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成株期接种鉴定,结果发现,有性ZS菌系与无性ZS菌系对供试小麦品种苗期致病力分别为97.37%、92.11%,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53 0、0.248 7;成株期致病力分别为 72.37%、71.05%,相对寄生适合度分别为0.362 7、0.184 0。表明有性菌系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均高于无性菌系。建议在陇南越夏区,及早调整小麦抗病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