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9篇
  37篇
综合类   223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71.
以菊花‘神马’和‘黄绣球’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了基因型及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诱导分化培养基为:‘神马’:MS+6-BA 1 mg/L+NAA 0.1 mg/L;‘黄绣球:’MS+6-BA 2 mg/L+NAA 0.1 mg/L。最适增殖培养基为:‘神马:’MS+6-BA 1 mg/L+NAA 0.2 mg/L;‘黄绣球:’MS+6-BA 1 mg/L+NAA 0.5 mg/L。两者的最适生根培养基都为:1/2MS+NAA 0.2 mg/L。  相似文献   
72.
干旱胁迫对地被菊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被菊的抗旱能力,用盆栽控制浇水模拟干旱的方法,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地被菊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地被菊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显著,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地被菊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在重度干旱条件下下降。POD活性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表明地被菊有较高的抗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73.
拟南芥花期基因FT转化切花菊‘神马’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叶片中克隆FT基因,经过测序分析、酶切之后,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Super1300+,构建植物重组载体FT-Super 1300+,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FT基因导入切花菊'神马'中,鉴定其在转化植株体内的整合和表达.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与GenBbank上的FT基因同源性为100%;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酶切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转化后得到了29株抗性植株,PCR和PCR-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8株抗性植株为阳性,说明外源基因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RT-PCR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叶片中表达.其中转FT基因的一个株系在组培条件下分化出花芽,表明转基因植株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响,花期可以提前.  相似文献   
74.
拟南芥花期基因FT 转化切花菊‘神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T-PCR 方法从拟南芥叶片中克隆FT 基因,经过测序分析、酶切之后,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Super1300+,构建植物重组载体FT- Super1300+,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FT 基因导入切花菊‘神马’中,鉴定其在转化植株体内的整合和表达。扩增得到的基因片段经测序分析与GenBbank 上的FT 基因同源性为100%;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过酶切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正确插入;转化后得到了29 株抗性植株,PCR 和PCR-Southern 杂交结果显示,8 株抗性植株为阳性,说明外源基因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RT-PCR 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叶片中表达。其中转FT 基因的一个株系在组培条件下分化出花芽,表明转基因植株花芽分化不受光周期影响,可以提前花期。  相似文献   
75.
基于ISSR标记的大菊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大菊品种数量众多,形态繁杂。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瓣类大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菊花品种分类和品种演化研究提供重要资料。【方法】选取涵盖大菊品种5个瓣类的150个品种,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从50对引物中筛选出的10对引物共检测到清晰可重复的22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20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96.0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485和0.5154;5个瓣类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都比较高,其中平瓣类最高(PPB=95.20%),桂瓣类(PPB=86.90%)和匙瓣类(PPB=89.52%)最低;瓣类类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不同花型内品种间的变异。在瓣类的UPGMA聚类中,聚类结果与瓣类形态差异显著相关。【结论】ISSR可以有效揭示大菊品种瓣类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化程度和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品种演化和分类鉴定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以孔雀开屏式悬崖菊及龙凤呈祥悬崖菊为例,介绍了悬崖菊嫁接栽培技术及绑扎方法.  相似文献   
77.
菊花花瓣培养不定芽的形成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次培养诱导菊花花瓣形成不定芽,以 MS+IAA10mg/L+6BA10mg/L+KT0.1mg/L 培养基为好。培养45天的芽分化率为68%~80%;平均每个发芽块产生的芽数是4.7~8.6个。用花瓣的基部组织进行培养,芽分化率(95%)显著高于中部(70%)和上部(60%)。不同接种方向对菊花花瓣不定芽形成无显著影响。菊花花瓣组织培养的效果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形成不定芽能力的强弱顺序为白色>黄色>红色>粉红色。  相似文献   
78.
亚硒酸对菊花切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1、0.2mg/L H2SeO3溶液瓶插菊花切花,结果表明,低浓度Se溶液可延缓瓶插菊花切花衰老,维持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膜透性,减少叶绿素与蛋白质降解,提高SOD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维持叶片、花瓣还原糖含量。1.0mg/L的高浓度Se加速菊花切花衰老。  相似文献   
79.
地被菊花幼苗耐旱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选用地被菊品种White Snow 10叶龄扦插生根幼苗进行自然失水胁迫和PEG胁迫处理。划分了不同处理萎蔫指数,测定了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叶片溶质渗透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萎蔫指数划分的主要形态特征因胁迫方法而异。自然失水胁迫8 h为幼苗恢复极限;在恢复极限内复水,幼苗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MDA含量和SOD以及CAT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20%PEG胁迫4 h为恢复极限;复水期间的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溶质渗透势、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综合上述,这2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地被菊花幼苗耐旱性快速评价;不同的胁迫处理方式可利用的水分状况和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0.
平阳霉素对盆栽小菊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2、4、8 mg·L-1平阳霉素(PYM)对小菊品种意大利红离体培养的叶片和茎段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PYM对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PYM质量浓度的增加,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茎段外植体经不同质量浓度PYM处理后的M1代,进行田间主要观赏性状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诱变后代与对照相比,平均株高、冠幅、节间长度和叶片长/宽均减小,花径增大,管状花数目和舌状花数目增加.诱变后代中还出现了叶色、叶型、花色以及花型变异的植株.随着PYM质量浓度由低到高,花型的变异率分别为0、2.5%、3.3%和1.2%,花型多为舌状花向下翻卷,或舌状花前端变尖;花色的变异率分别为0、4.9%、8.2%和1.2%,花色均往浅色方向变异.PYM最适的诱变质量浓度为2~4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