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3篇
农学   24篇
  28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5个候选基因在不同花纹组间的表达量与毛囊各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候选基因与毛囊发育特性间的关联,筛选用于后期功能验证的基因。【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基因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量,结合组织学与显微观测技术,分析5个基因与毛囊发育间的关联。【结果】湖羊毛囊成群分布,湖羊大花、小花、中花多以3毛囊群居多,直径较大的为中心初级毛囊,直径相对较小的为侧部初级毛囊。湖羊大花与中花、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小花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中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小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次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初级毛囊数大花、中花、小花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相同视野中大花初级毛囊数多于中花、小花。中花次级毛囊数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差异不显著(P>0.05);MMP2基因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差异不显著(P>0.05);BMP7基因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呈显著差异(P <0.05),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SFXN1基因在小花皮肤中的表达量与大花、中花分别呈显著差异(P<0.05),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中花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基因在3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MMP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次级毛囊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BMP7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次级毛囊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SFXN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初级毛囊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及极显著正相关,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在BMP7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初级毛囊直径比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大,小花次级毛囊数比中花次级毛囊数多,这与切片结果相符。MMP2基因在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大花毛囊数多于小花,中花最少,这与切片结果一致。此外,在SFXN1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毛囊直径最大,大花次之,中花最小,这虽与切片结果不相符,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相差很小,总体来说趋势相同,结果基本相符。其余基因虽与毛囊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大中小花组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BMP7、MMP2、SFXN1三个基因可作为湖羊早期羔皮选育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2.
将毛发皮质醇激素作为反映慢性应激程度的黄金标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毛发皮质醇激素不仅可用于检测及估计动物慢性应激程度,且有助于了解动物体生理病理过程,并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血液、唾液、尿液及乳汁中皮质醇激素含量作为反映急性应激程度的模型,被用于检测和建立持续的皮质醇激素昼夜循环规律研究。而毛发作为一个很好的补充模型却可以回顾性地反映慢性应激程度。毛发皮质醇激素作为反映慢性应激的生化指标不仅具有采样应激小、检测灵敏、方便的优点,而且是可遗传性状(h2=0.31),可以作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活性标记,进而利用其解释遗传变异对慢性应激中HPA轴活性变化的影响程度。作者综述了皮质醇激素与动物体健康的关系,慢性应激下机体调节机理及遗传适应改变,慢性应激评定指标研究进展,毛发作为皮质醇激素研究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毛发皮质醇激素作为反映慢性应激的生化指标的限制与未来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73.
IAA对水稻根毛形成与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培条件下,IAA极性运输对水稻根毛形成及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超表达OsPIN1a的转基因水稻和野生型水稻为研究材料,当种子根长为0.5-1.0 cm时,分别用不同浓度IAA、IAA和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抑制剂、IAA和生长素输入载体抑制剂复合处理的琼脂块贴在根尖一侧,黑暗条件下培养12 h后观察根毛生长情况,测定根毛的密度、长度及根毛形成后根尖部分相对含水量,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根尖及根毛内的OsPIN1a-GFP亚细胞定位,再通过半定量RT-PCR检测根毛形成前后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结果】(1)在0-5.0 mg·L-1 IAA浓度范围内,随IAA浓度增加,根毛长度和密度也增加,当浓度超过5.0 mg·L-1时,根毛长度和密度不再增加,根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2.5 mg·L-1 IAA诱导效果最好;(2)只有根尖分生区IAA处理后,才能诱导新的根毛区形成根毛,而其他区域处理后无法诱导根毛形成;(3)根毛形成不受低浓度的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出载体抑制剂TIBA、NPA和IAA复合处理的影响,高浓度TIBA、NPA和IAA复合处理则显著抑制根毛形成及根的生长;(4)低浓度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载体抑制剂CHPAA和IAA复合处理能显著抑制根毛形成和根的生长;(5)IAA不但能诱导根毛形成,也能诱导多种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提高根尖相对含水量;(6)根尖及根毛内的OsPIN1a基因的表达和OsPIN1a-GFP含量均受IAA诱导,并在根毛细胞内大量表达。【结论】在气培条件下,根毛形成需要IAA诱导,而IAA诱导根毛形成过程需要生长素极性运输输入和输出载体蛋白的参与,其中输入过程对根毛的形成影响最大。IAA极性运输输入或输出载体蛋白特异性抑制剂处理显著降低根毛形成和根的生长,因此OsPIN1a在根毛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根毛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量增加,提高了根尖相对含水量,减缓了气培条件下水稻根尖的水分胁迫。  相似文献   
74.
Twenty-two Angora ki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ield bean (Vicia faba L. var. minor) on hair follicle activity, mohair characteristics and plasma total thyroxine (T4), triiodothyronine (T3), insulin (INS)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concentrations. At birth, their mothers were divided in two groups (S: supplemented, C: control), the S group being supplemented with 300 g/head/day of whole field bean. At weaning, diet of kids from S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80 g/head/day of whole field bean. At weaning, secondary hair follicle activity (S: 0.91 ± 0.01, C: 0.84 ± 0.02, p < 0.01) and staple length (S: 5.82 ± 0.13 cm, C: 5.16 ± 0.14 cm, p < 0.001) were greater in the S group. At 155 days of age, secondary fibre diameter (S: 16.54 ± 0.35 μm, C: 18.09 ± 0.31 μm, p < 0.01) was higher in the C kids.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lasma T4 and T3 were higher (p < 0.001) in S (120 ± 12 and 4.87 ± 0.92 ng/ml respectively) than in C kids (92 ± 8 and 2.97 ± 0.77 ng/ml respectively). At weaning, T4 valu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p < 0.05) with the secondary fibre diameter and the T3/T4 ratio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5) with the secondary to primary hair follicle ratio. At 155 days of age, both T3 and T3/T4 valu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1) with staple length. Plasma INS (0.11 ± 0.03 ng/ml) and total IGF-1 concentrations (232 ± 13 ng/ml) were not affected by diet. Improvements of diet quality in kids positively affected fibre diameter and length and follicle activity rate. We suggest that increased circulating thyroid hormones concentrations, but not those of INS and IGF-1, may contribute to the beneficial actions of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on anatomical growth and mohair production of kids.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通过制作霍奎耶羊驼皮肤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毛囊兴盛期结构,结果表明霍奎耶羊驼的毛囊结构同其他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内根鞘、外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兴盛期毛囊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末端膨大为毛球,呈一漏斗状,毛球内陷深入形成毛乳头。毛囊群中毛囊的数量较多,且由少量的结缔组织分为两小群。  相似文献   
76.
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干细胞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干细胞在内蒙古绒山羊初级毛囊、次级毛囊及表皮中的位置,通过对绒山羊颈部静脉注射BrdU,每周取皮肤样本,用4%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发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前10周内BrdU结果呈阳性,说明皮肤中存在干细胞,BrdU可用于大动物短时期的体内标记;BrdU用于大动物标记时在绒山羊体内的存留时间大约为10周;初步判断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及表皮中均存在干细胞,而且干细胞的niche可能就位于毛乳头处;用Ⅳ型胶原粘附培养初级和次级毛囊的毛乳头,其呈圆形或多边形,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少,细胞呈克隆生长,慢周期性,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步证明为毛乳头处存在毛囊干细胞.  相似文献   
77.
辽宁绒山羊2品系皮肤毛囊结构及其活性变化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2品系进行皮肤采样,利用Sacpic染色法制备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皮肤毛囊结构及其活性变化。结果发现:2品系毛囊结构一致。毛囊各性状呈周期性变化,初、次级毛囊深度值均在8月份最高,次年2月份下降到最低。季节型次级毛囊宽度值在4月份最低,而常年型的在2月份最低。常年型次级毛囊密度和活性均高于季节型,尤其是2~4月份差异明显。次级毛囊活性在8月份达到最高,12月份毛囊进入退行期,2~4月份进入休止期,4~8月份毛囊开始重建。常年型S/P值稍高于季节型,但只是在2月份二者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8.
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绒山羊初级毛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探讨雌二醇对绒山羊初级毛囊形态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在Williams E无血清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17-βE2(0.1、1.0、10.01、00.0 nmol/L),观测毛囊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速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0.1 nmol/L 17-βE2组与对照组生长速度基本相当,而1.0、10.0和100.0 nmol/L 17-βE2对毛囊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毛囊形态也表现出相应的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探明雌激素对绒山羊毛囊生长的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动物被毛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遗传、内分泌、营养及外界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是一种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物质代谢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研究结果发现,IGF-1对被毛/毛发生长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身,同时介导一些细胞因子对被毛生长的调节作用。为阐明IGF-1在被毛/毛发生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就国内外IGF-1对动物被毛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0.
羊驼毛纤维中黑色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羊驼毛纤维中黑色素含量的相关性,以为建立鉴定羊驼毛色的参数标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肉眼观察认为表型不同的22种自然毛色的羊驼,每个表型选取3只羊驼,从背部采集羊驼毛,用不同的方法溶解,以乌贼黑为标准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羊驼毛纤维中碱性可溶总黑色素(ASM)、真黑素(EM)和褐黑素(PM)的含量,通过单因素方差和线性回归曲线分别分析不同毛色羊驼毛纤维中黑色素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ASM和EM在不同毛色的毛纤维中呈差异显著(分别为P<0.01和P<0.05);而PM呈差异不显著(P>0.05)。线性回归曲线得到模式方程式:模式1:Sp.ASM=-0.313+3.168×Sp.EM+E(R2:0.902,t=-3.732,P=0.000,E为误差项;模式2:Sp.EM=0.285+0.143×Sp.ASM+E (R2:0.902,t=6.769,P=0.000,E为误差项。因此,羊驼ASM和EM与毛色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区别毛色的重要参数,二者间存在线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