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144篇
农学   514篇
基础科学   97篇
  169篇
综合类   1572篇
农作物   537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07篇
植物保护   8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991.
应用逐步判别法进行中稻白叶枯病流行的中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安徽省稻白叶枯病重病区六安和滁县地区 1979~ 1996年的历史资料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 ,分析气候条件与白叶枯病稳定期病情的关系 ,结果表明 :6月份月均温、降雨量、雨日和日照 ,7月份月均温、相对湿度、降雨量、雨日和日照与白叶枯病情密切相关 ,分别组建了六安和滁县地区一季中稻白叶枯病中期预测模型 ,历史符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992.
环境因素对荸荠秆枯病流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系统调查荸荠秆枯病的流行规律。建立病害流行预测方程D=5.5547-0.031x1+0.049x2+0.5233x3-0.3487x4。病害流行与田间种植密度及7-9月间温湿度、雨日雨量、露日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3.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对寄主细胞质膜伤害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毒素粗提液处理寄主愈伤组织2d后,可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严重的细胞原生质泡囊化现象,这是寄主受到毒素作用后于细胞水平所表现出的伤害症状,经毒素诱导后用ESR仪检测,寄主愈伤组织于2h内即可产生比对照高得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继而诱发膜脂肪过氧化反应;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寄主细胞膜脂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总的变化趋势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毒素作用后于4h以内即可产生大量的M  相似文献   
994.
经抗谱评价、 抗性类型比较、 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23(t)(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 用携有新基因Xa-23(t)的一对近等基因系(JG306//Xa-23(t))构建F2群体中选出160个单株用SSR(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995.
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从辽宁省各地分离到93个玉米纹枯病菌株,经菌丝融合测定,结合培养性状及酯酶同工酶谱带比较,首次明确了辽宁省玉米纹枯病菌的主要菌丝融合群为Rhizoctonia solani AG1-IA。致病性测定表明:R. solani AG1-IA是辽宁省玉米纹枯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以丹东RS-9501菌株的致病力最强;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沈试28最抗病,沈试29最感病。研究发现不同生育期的玉米下位叶鞘对纹枯病菌的抗性存在差异,按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顺序递减,这种趋势在第7叶位上表现较第3叶位明显。此外,还从碳源、氮源,VB1,温度,pH值,病菌存活力和腐生定殖能力6方面研究了玉米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6.
水杨酸诱导水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了水杨酸(SA)对水稻幼苗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效果。结果表明,SA诱导稻苗产生对白叶枯病抗性的最适浓度范围为5.0 ̄50.0μg/ml,浸根处理撮佳浓度比喷雾处理稍低。以5.0或10.0μg/ml浓度的SA分别在接种前1d或2d浸根或喷雾处理4叶1心期的稻苗,稻叶的发病率、病斑长度和病情指数都比清水对照明显降低,其中病情指数分别降低50.8%和50.4%。SA浸根或喷雾处理后接种白在菌的最佳间  相似文献   
997.
The response of key regulatory enzymes of the pentose phosphate and glycolytic pathways in disease development was assessed in genetically-related rice plants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to the sheath blight fungus, Rhizoctonia solani. The plants were grown and maintained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 and inoculated at 50% flowering. Uninoculated healthy plants served as controls. The activities of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enzymes (glucose-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and 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 increased more than two-fold in both the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plants. Activities of ATP- and pyrophosphate-dependent phosphofructokinase and phosphoenolpyruvate phosphatase increased in infected plants while activity of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in infected plants was lower than in the healthy plants. Furthermore, for enzymes with increased activity, the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resistant line than in the susceptible line. The enhancement of the enzyme activitie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post infection period.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altere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sheath blight infectio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ulating the rice plant's response to infection. The isolation of an infection-induced gene encoding a basic enzyme of pentose phosphate and glycolytic pathways could be used to develop plants with more resistance towards sheath blight disease.  相似文献   
998.
通径分析在毛竹枯梢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通径分析的原理 ,对 1 988~ 1 989年在尤溪设立的 8个标准地所收集的气象因子和病速的观察资料进行研究 ,力图剖析各因子对毛竹枯梢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其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平均气温与病速是决定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的主导因子 ,平均相对湿度对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的直接作用不大 ,但通过平均气温对其间接作用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999.
一份抗纹枯病水稻品种ZH5的抗病虫特性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年的温室、大田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等抗病虫鉴定结果表明,ZH5除抗纹枯病外,对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也具有较好的抗性。生育期、株型观察和稻米外观品质分析表明,ZH5综合农艺性状好,具备“理想株型”的特征。由于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特性,ZH5是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的理想品种,也是优质、多抗育种,特别是抗纹枯病育种的理想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辣椒疫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了枯草芽孢杆菌BS、GF1和荧光假单胞菌LX1、BCA1 4株生防菌对7株来源不同的辣椒疫病病菌的拮抗作用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S对辣椒疫病病菌菌丝的拮抗作用显著高于其它3株生防菌,抑制率达到33.2%~59.4%;温室防病试验中,BS喷雾处理和BCA1灌根处理对辣椒疫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达到56.83%和57.81%。BS抗菌粗提物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作用与抗菌粗提物稀释倍数呈负相关,稀释10倍时抑制率达到100%。BS抗菌粗提物处理使辣椒疫病病菌菌丝分枝增多,分枝间距明显缩短,分枝顶端原生质消解;同时可以显著抑制辣椒疫病病菌游动孢子的萌发速度和萌发率。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S菌株(gfp-BS)在辣椒幼苗各部位定殖情况的检测表明:该菌可以通过种子细菌化成功定殖于辣椒植株体内,出苗60 d后仍能检测到荧光标记的菌落,其定殖量维持在103 cfu/g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