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9篇
  2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玉簪花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观赏植物,同时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记载。为研究中国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玉簪”以及与“玉簪”有关的植物的原植物科学名称以及分类学地位,通过整理在历史典籍中出现的“玉簪”,以及与该名称相关的植物的原始记载、原始插图等各种信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思想,结合比较形态学的分析方法,确定“玉簪”的原植物为百合科玉簪属的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对“玉簪”原始资料的整理,揭示尽管中国先民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植物分类体系,但是依然准确而清晰地记述了不少重要的植物分类学信息。同时,根据“玉簪”的“傅面助妆”的记载,整理出中国古代妆容中主要饰品胭脂的植物性原料,结合先民对“玉簪”的认识,揭示出“玉簪”原植物本身的植物学特点,是该种植物为人类选择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库尔勒香梨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库尔勒香梨果萼脱落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工干预库尔勒香梨内源激素的分布,提高其脱萼率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库尔勒香梨花、鸭梨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库尔勒香梨脱萼花、宿萼花和鸭梨花器官不同部位(花柱、子房上部、子房下部)中IAA、ZR、GA_3及ABA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第4花序位的脱萼率最高,第1花序位的宿萼率最高。子房中的IAA、ZR及GA_3含量过高均会导致库尔勒香梨果萼宿存,子房下部IAA及ZR的含量过高对果萼宿存均有显著的影响;花柱中ABA的积累增多会导致果萼宿存;子房中ABA的含量高有利于果萼脱落。库尔勒香梨不同序位花器官中IAA、ZR、GA_3和ABA的含量分布均不同,且其均在花期即参与果萼脱落的调控,库尔勒香梨脱、宿萼花的IAA、ZR、GA_3和ABA含量分布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3.
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叶片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体的养分平衡特征,从而为库尔勒香梨园的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选择新疆特色果树库尔勒香梨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叶片的养分含量,并统计分析了其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氮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减小,钾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大,磷、镁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钙含量随着树龄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铁、锰、铜、锌的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表现出增加—减小—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树龄段之间,随着库尔勒香梨树龄的增加叶片氮、磷、钾、铁、锰、铜含量间的差异均逐渐减小,而其钙含量间的差异却显著,镁、锌含量间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树龄段库尔勒香梨叶片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叶片氮、磷、镁、铜、锌的含量均处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范围内,钾、铁含量均高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的上限值,锰含量低于梨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的下限值,钙含量处于梨叶片营养元素缺乏状态。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对比库尔勒香梨3种整形方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特征参数,评价不同整形方式优劣差异,为库尔勒香梨整形修剪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库尔勒香梨3种整形方式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并测定叶绿素值及比叶重,分析比较其差异,评判几种整形方式的优劣.[结果]库尔勒香梨3种整形方式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规律基本一致,但其特征参数存在差异.水平棚架形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和光饱和点均最高,但其光补偿点最低.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CO2饱和点分别为1 752、1 665μmol/mol,其值远高于水平棚架形.水平棚架形羧化效率和光呼吸速率均高于疏散分层形和开心形,而其CO2补偿点最低.叶片的SPAD值大小排序为水平棚架形>开心形>疏散分层形.水平棚架形叶面积和比叶重均最高,开心形次之.[结论]库尔勒香梨3种整形方式中,水平棚架形具有较强的光能捕获能力和光合生产力且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开心形次之,而疏散分层形对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弱,但其能适应更高浓度的CO2环境.因此,水平棚架形最优,理论上丰产潜力高于其它两种整形方式,而疏散分层形最差.  相似文献   
115.
为研究茶叶品质成分在红茶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探索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选择新品种春闺春季鲜叶原料进行花香红茶制作,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0、2、4、6 h (毛茶样)分别取样]的生化与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黄酮总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分别从36.1%、16.27%、3.54%、8.93%减少至30.77%、11.25%、3.2%、7.85%;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从0.52%、2.26%增加到0.84%、2.58%。在香气组成上,春闺品种花香红茶主要以醇类、醛类、酯类、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含氮化合物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醛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却呈升高趋势;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香气成分主要包括橙花叔醇(18.02%)、α-法呢烯(12.4%)、β-罗勒烯(7.89%)、吲哚(6.8%)、己酸叶醇酯(5.83%)、芳樟醇(5.52%)、香叶醇(5.45%)等;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春闺花香红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汤色由原先的橙红稍暗变化为红艳明亮、显金圈;滋味由苦涩向甜醇转化,香气也由稍浊带青气向花果香、甜香转化。  相似文献   
116.
段其宗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4):125-127,131
对陇川县细香核桃进行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的试验研究,对种植密度、施肥、修剪、浇水等技术环节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认为,与常规优选母树采穗相比,快速营建细香核桃采穗圃优点明显,主要为穗条来源清楚,穗条健壮、芽多饱满,种苗出圃率超出11.1%;造林效果分析,2种苗木造林成活率接近,抽发新枝数平均多0.19枝,保存率高出1.23%,建成第二年便可实现规模化采穗,可节约成本0.45元/条。  相似文献   
117.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库尔勒香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光合仪及FMS-2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对6种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叶片进行光合及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株行距3.0 m×5.0 m的净光合速率(P_n)最大,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较小。株行距5.0 m×6.0 m的P_n最小,F_v/F_m较大。各密度的P_n及气孔导度(G_s)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T_r)呈"单峰"或"双峰"曲线,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及F_v/F_m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栽植密度较大的3个果园,P_n、G_s及气孔限制值(L_s)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C_i随栽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密度较小的3个果园,P_n、G_s、L_s及C_i规律与之相反。株行距3.0 m×5.0 m梨园光合作用较强,耐光抑制能力较弱;株行距5.0 m×6.0 m梨园光合作用较弱,耐光抑制能力较强。株行距3.0 m×5.0 m为较适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花期温度变化对香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的关系,确定花期温度变化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增温处理,测定在坐果始期、萼片离层形成期与萼片脱落期的果实同化物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结果】与对照相比,香梨不同花期增温处理均能降低脱萼率,盛花期增温处理的脱萼率差异极显著,降低了2.29倍;各处理组间坐果率差异均不显著。在坐果始期,盛花期增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相比对照分别高1.86和2.79倍,但初花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萼片离层形成期未形成离层果实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离层形成果。在萼片脱落期,各处理宿萼果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与脱萼果。【结论】初花期增温处理对萼片脱落率和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没有显著影响;盛花期增温处理促进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进而抑制萼片的脱落。  相似文献   
119.
库尔勒香梨PsiER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克隆库尔勒香梨萼片脱落与宿存的相关基因,研究其在脱萼样品与宿萼样品中表达。【方法】 以库尔勒香梨脱萼和宿萼花器官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从Unigenes中选出一条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测序结果共有的与萼片脱落宿存相关的具有AP2/ERF结构域的差异基因,命名为PsiERF,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花期不同阶段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结果】PsiERF cDNA序列的长度是1 195 bp,包含一个编码264个氨基酸长度为795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一个123 bp的5'端非编码区和一个277 bp的3'端非编码区。库尔勒香梨的PsiERF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ERF109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其在全花样本中,宿萼组全花样品表达量在所有时期均高于脱萼组全花样品,而在宿萼组样品末花期萼片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子房。【结论】筛选、克隆并鉴定一个新的库尔勒香梨PsiERF基因,该基因属于AP2/ERF家族中的ERF亚家族,与库尔勒香梨的萼片宿存脱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特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5年生库尔勒香梨(Pyrus brestschneideri Rehd)为试材,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含量以及6种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占总糖中的比例50%以上,随着果实的发育,山梨醇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到果实成熟期,总糖中的比例降到24.7%。而在中后期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所占的比例缓慢上升,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成熟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为16.16%,果糖、山梨醇、葡萄糖和蔗糖占可溶性总糖中的比例分别为38.7%、24.7%、 22.0%和14.4%。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在果实发育前期活性较弱,随着果实发育而逐渐增高。果实发育早期蔗糖合成酶(SS)活性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后期则随果实发育而逐步增强。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随果实发育持续上升,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急剧升高,与蔗糖迅速积累的时期相一致。山梨醇脱氢酶(SHD)和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果实的发育先降低后增高,但前者的变化幅度大,且其活性水平始终显著高于后者。【结论】在果实幼果期山梨醇为主要糖,而成熟期果糖含量超过山梨醇成为果实中的主要糖。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积累主要受山梨醇的影响,受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积累差异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