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建立了饱和蒸汽下原木除害处理木材中心温度变化规律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蒸汽温度、初始温度、加热时间、原木密度、含水率、半径等因素是升温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升温所需时间与原木半径平方成正比,与径向导温系数成反比。通过模型的进一步推导,得出了原木中心点最大升温速率时间及最大升温速率的理论表达式。通过模型计算表明,采用饱和蒸汽进行原木热处理具有操作周期上的可行性,通过在最大升温速率点的保温加热可进一步缩短处理周期,提高除害处理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42.
The accuracy of measuring the outer shape of Scots pine (Pinus sylvestris L.) saw logs with an X‐ray LogScanner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accuracy of using a 2‐axis optical scanner, a 3‐axis optical scanner and an ideal 3‐D optical scanner. The different scanners were simulated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CT) data from the Swedish Stem Bank. The outer shape of 60 saw logs was measured every third centimeter. The error attributable to bark when using optical scanners was simulated separately. The results from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when measuring the outer shape on bark, the X‐ray LogScanner facilitated measurement of the minimum shadow diameter with the same accuracy as with a 3‐D optical scann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of combining the X‐ray LogScanner with a 3‐D optical scanner should b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43.
为了筛选出适宜辅助南方地区甜樱桃落叶的尿素喷施浓度,为甜樱桃在南方地区种植和发展制定合理的生长调控措施,并为达到稳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树龄5年甜樱桃(Summit)树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尿素单次/多次喷施,研究其对甜樱桃落叶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尿素后甜樱桃落叶效果明显,单次喷施处理中喷施5%尿素落叶量最大。多次喷施落叶效果最好,落叶早、快且落叶量大。单次喷施5%尿素后,树体对氮素的回收与利用率较高,翌年叶片中全氮含量最高,新梢生长量较大。杭州地区甜樱桃晚秋可通过叶面单次喷施5%尿素来辅助落叶,从而促使树体进入休眠期以利于养分回收与贮藏。  相似文献   
44.
塔河林区火烧原木虫害与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塔河林区火烧原木害虫进行了抽样调量,确定云杉小黑大牛(Monochamus sutor L.)是威胁木材的主要害虫,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水存法、涂刷法和熏蒸法等一系列现场治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方法保存火烧原木均行之有效。其中,熏蒸法选用磷化铝作熏蒸剂,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渗透力强、杀虫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45.
海南单优龙脑香科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优青梅群落和单优无翼坡垒群落是海南岛幸存的低海拔特色热带雨林,前者主要分布在万宁石梅湾和文昌迈号镇,后者主要分布在三亚甘什岭地区.本研究分析了2种群落的分布特点、生境特征、群落组成、群落结构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单优青梅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热带雨林特征不明显;该群落的形成与发展受沿海土壤性质的影响.单优无翼坡垒林物种相对丰富,群落结构复杂;该群落是混合雨林受人为干扰破坏后发育而来.通过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不仅能保护特殊森林生物多样性,而且能为未来沿海沙滩等低地森林恢复提供实物样板.  相似文献   
46.
梨套袋对柑橘小实蝇的防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9年连续3年在浙江大学果园监测柑橘小实蝇发生动态,调查其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套袋梨区与不套袋梨区的柑橘小实蝇虫口数量和危害程度相差甚大,诱虫量后者比前者多5.35倍。2007-2008年套袋梨区在梨果采收前诱虫量很少,仅占总诱虫量的0.25%,盛发期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梨果几乎不遭受柑橘小实蝇危害;而不套袋梨区在梨果采收前诱虫量占总诱虫量的6.06%,成虫盛发期在8月中旬-10月中下旬,覆盖着梨果的整个转色至成熟采收期,采收期梨果受害率高达78%~95%。由此表明,采取梨果套袋和及时捡拾落果并加以妥善处理,能显著减少柑橘小实蝇对梨果的危害程度,推迟和缩短成虫盛发期,是控制柑橘小实蝇的安全、环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倒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许多重要、独特的生态功能。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倒木进行研究,发现平均每块样地共有兴安落叶松和白桦倒木32株,总材积为14.92m3,大约165m3/hm2,兴安落叶松占78%。研究认为,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兴安落叶松的浅根性生理特征是影响倒木输入的内在原因;风和多年冻土是影响倒木输入的重要生态因子。由于大兴安岭林区低温高湿的环境,倒木分解非常慢,其中Ⅱ、Ⅲ级腐烂级倒木的现存量最多,兴安落叶松倒木的分解常数是0.0136/a(R2=0.9557),白桦为0.3508/a(R2=0.8789)。倒木的产生为森林经营管理提出了警示,预示达到成熟年龄的林分要及时进行抚育渐伐,避免树木心腐而浪费资源;同时,倒木的发生及其分解产生了很多重要作用和病虫害以及森林火灾隐患,应进行合理地管理利用。  相似文献   
48.
通过查阅文献和利用平通河流域的固定样地观测资料,对该流域主要树种的冠层截留、枯枝落叶层持水、土壤蓄水和蒸散发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此为指标对该流域防护林调整前后林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在对平通河流域防护林进行调整布局后,蓄水量从原来的37 912万m3减为37 135 m3,而蒸散发从21 344 m3增加到22 304万m3。通过估算,调整成林后流域内经济效益增加1.63亿元,调整后更有效地利用了流域水资源,增加了流域内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9.
研究基于访问日志挖掘的高校综合信息门户页面推荐。从高校综合信息门户服务器日志中获取用户日志数据,对日志数据中的“脏”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将用户浏览兴趣度数据集划分为多个具有相近兴趣度的用户集合,凭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页面推荐。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校综合信息门户页面推荐方面具有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地区的江西省内不同森林类型、林分类型林内倒木的生物量、碳储量及其数量特征分布格局,为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积累基础数据。[方法]以亚热带典型森林133个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对样方内直径≧1 cm,长度≧1 m的倒木逐一测量其中央直径和长度,并记录其分解程度和树种组成。[结果]表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倒木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0.684 t·hm~(-2)、0.279 tc·hm~(-2)和0.553 t·hm~(-2)、0.207 tc·hm~(-2),常绿阔叶林和次生常绿阔叶林分别为11.293 t·hm~(-2)、4.781 tc·hm~(-2)和1.888 t·hm~(-2)、0.812 tc·hm~(-2),松阔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分别为1.248 t·hm~(-2)、0.521 tc·hm~(-2)和1.28 t·hm~(-2)、0.432 tc·hm~(-2);针叶林中Ⅱ、Ⅲ径级倒木生物量较大且与其他两个径级差异显著,针阔混交林中Ⅱ径级倒木与Ⅰ、Ⅲ径级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常绿阔叶林林内Ⅰ径级倒木生物量与Ⅱ、Ⅲ、Ⅳ和Ⅴ径级差异显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中度分解倒木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332 t·hm~(-2)、0.321 t·hm~(-2),且分别显著大于相应林分类型中的轻度和重度分解倒木;常绿阔叶林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结论]中亚热带地区典型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生物量差异显著,而针阔混交林差异不显著。3种森林类型(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不同林分类型之间倒木碳储量差异显著。江西森林倒木主要分布在5 10 cm和10 15 cm的Ⅱ、Ⅲ径级,且主要处于中度分解等级。针阔混交林(松阔和杉阔)倒木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下,常绿阔叶林倒木分布在海拔650 m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倒木由于其较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可能会在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和碳循环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且在未来的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该重视倒木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