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8篇
  免费   612篇
  国内免费   1002篇
林业   540篇
农学   961篇
基础科学   350篇
  639篇
综合类   4495篇
农作物   702篇
水产渔业   556篇
畜牧兽医   2149篇
园艺   447篇
植物保护   123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498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834篇
  2011年   850篇
  2010年   670篇
  2009年   578篇
  2008年   471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Objective] Dimorphic InDel markers can be used for cotto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and purity detection,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cotton seed testing, and to play a role in molecular breeding of cotton. [Method] Based on the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121 cotton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the InDel markers with high polymorphism wer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 and were applied in the genetic distance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by using 66 cotton varieties in China. [Result] Totally 10 967 InDel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data of 121 cotton varieties. Among the 85 pairs of InDel primers synthesized, 64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35 from At group and 29 from Dt group. The minimum average allelic frequency(MAF) of At and Dt chromosomes were 0.45 and 0.32,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IC were 0.49 and 0.40, respectively. The genetic distances of the 66 cotton varieties ranged from 0.04 to 0.65 centimorgan (cM), with an average of 0.39 cM. The two varieties with the largest genetic distance were Simian 3 and CCRI 36, and the two varieties with the smallest genetic distance were Xumian 18 and Xuza 3. [Conclusion] The 64 cotton dimorphic InDel markers can effectively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eties based on the genetic distance, and distinguish cotton varieti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hi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相似文献   
102.
基于中国农村1986~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并测算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效应及其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缓减,并且在促进农村贫困缓减的过程中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并存。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春恢350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gm(t)抗谱广、抗性强。春恢350是超级早稻春光1号的恢复系,该恢复系配合力强,丰产性好,但不抗稻瘟病。本研究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谷梅4号为抗源,以春恢350为轮回受体亲本,在回交选育过程中,通过表形筛选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将Pigm(t)基因导入到春恢350中,获得3个带有目标基因的改良恢复系纯合株系。以江西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20个菌株对这3份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其抗性频率为85%~100%,而原始对照春恢350的抗性频率仅为5%,表明抗性基因已成功导入春恢350中并表达;并用不育系江农早4号A与改良的春恢350测配,其杂种一代田间表现优势强,抗性强。  相似文献   
104.
黏虫蛹性别的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蛹生殖孔的位置、腹部腹节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生殖孔(产卵孔)至排泄孔之间的距离,快速、准确鉴别黏虫蛹性别。雌蛹第8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与第9腹节的产卵孔连接形成一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生殖孔下端与第9腹节的前缘连接、产卵孔下端与第10腹节的前缘连接,形成2个明显的"人"字纹。雄蛹第8腹节无纵裂缝,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的生殖孔呈现的纵裂缝连接第10腹节,裂缝两边各有一个半圆形瘤状突起。雌雄蛹排泄孔均在第10腹节腹面,雌蛹产卵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400.85±151.10)μm,雄蛹生殖孔下端至排泄孔上端之间的距离为(178.21±93.59)μm,约为雌蛹相应距离的一半。采用该方法观察的270头羽化蛹的性别鉴别准确率100%。该方法对于快速鉴别黏虫蛹的性别、开展黏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以及预测预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为筛选适宜保定地区栽植的早熟苹果品种,以嫁接在SH40中间砧上的不同早熟苹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了不同品种(系)早熟苹果树体生长发育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除嘎啦早熟变异外,其他供试品种(系)树体生长较好,3年生时Xu2-7、Xu3-2树高330.0~352.5 cm,4年生时为394.0~417.5 cm,Xu3-2、藤牧1号、信浓红4年生为336.5~381.0 cm。4年生时,干径以Xu2-5最大;短枝、中枝、叶丛枝均以Xu2-5最多,长枝以Xu2-7最多,总枝量以Xu2-5最多;藤牧1号短枝所占比例最高(57.4%)。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Xu2-5、Xu2-7、信浓红、藤牧1号果实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106.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为防风林建设及调整提供合理化意见。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防风林林带照片进行自动识别,通过Otsu算法自动将树木实体区域和孔隙区域分割,从而测定林带疏透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Otsu算法测定林带疏透度的方法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快速、准确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防风林疏透度与林带行数、棵数、枝下比例、株行距、密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构建疏透度与林带行数、密度间的关系模型:β=-0.060 1N-0.065 8ρ+0.810 9(R2=0.961 3,P=0.000 29)。根据建立的防风林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可对防风林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化的指导,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7.
新疆核桃腐烂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促生菌群的构建提供菌株材料,通过对新疆核桃拮抗菌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对核桃腐烂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能在其根际稳定定殖的优质高效菌株。从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新疆核桃主产区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拮抗菌30株,采用对峙试验法对其拮抗能力进行测定,选出拮抗菌14株。经耐利福平诱导后剩余7株。将其进行大田定殖试验后,最终筛选出7株拮抗菌。经16S r DNA鉴定,这7株拮抗菌属于3个属,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其中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种属,且拮抗效果及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8.
嘉禾县2016年烤烟种植发生大面积早花现象,笔者从2016年气候因素和栽培管理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烤烟种植出现早花现象的原因,从选择适宜品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提高整地质量、提高移栽质量和早管促早发等方面提出了预防烤烟早花的对策,并针对不同程度的早花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09.
椭圆嗜蓝层孔菌(Phellinus ellipsoidea)子实体甲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其乙酸乙酯分部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这11个化合物分别为: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1)、原儿茶酸(2)、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3)、原儿茶醛(4)、Hispidin(5)、Hispolon(6)、Inoscavin A(7)、Phelligridin K(8)、Inoscavin C(9)、Inoscavin E(10)和Inonoblins B(11),其中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0.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的真菌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绝收,因此水稻品种的抗稻瘟病审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加强对四川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审定工作的认识,笔者总结了水稻的重要地位、稻瘟病的流行危害及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工作,回顾了四川省水稻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工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国家南方区试稻瘟病抗性鉴定在长江上游的部署与发展。这为以后发展水稻品种抗病审定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