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5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929篇
林业   1079篇
农学   816篇
基础科学   950篇
  1286篇
综合类   3129篇
农作物   279篇
水产渔业   168篇
畜牧兽医   430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184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80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30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673篇
  2011年   613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69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991.
mRNA疫苗技术具备研发周期短、安全性优良、生产技术通用性强的特点,但由于mRNA疫苗的特殊工艺,传统的生物制品厂房设计已不能完全满足其制备要求。科学合理的厂房工艺设计是确保mRNA疫苗产能与质量的主要条件,因此,如何设计既符合工艺要求又满足兽药GMP的动物mRNA疫苗生产厂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探究的课题。鉴于不同国家在能源结构、环保要求、设计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借鉴欧美已有的mRNA疫苗规模化生产设施和我国人用mRNA疫苗厂房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兽药GMP规范的mRNA疫苗厂房生产设施、工艺关键点和设计方案,以期为国内动物mRNA疫苗车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酶解工艺参数不仅会影响畜禽骨蛋白的酶解效率,而且会改变骨胶原肽产物的肽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和微结构性能,从而影响其高值高效化利用。以制备均一性低分子量骨胶原肽为目的,以牛骨粉为研究对象,以水解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牛骨粉的酶解效果,探究双酶分步酶解工艺、脂肪酶预处理的单独与组合应用对酶解效果的提升作用,选定最优的低分子量骨胶原肽制备工艺;结合酶解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产物表征分析和Pe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不同复合酶解工艺对产物特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脂肪酶预处理-碱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酶解工艺制备的骨胶原肽产物具有最佳的理化性质,优化的工艺参数为:底物质量浓度为0.09 g/mL、初始pH值7.5的牛骨粉溶液加入碱性脂肪酶(加酶量0.08%)在40℃下反应4 h,再加入碱性蛋白酶(加酶量0.36 U/g)在60℃下反应5 h后,最后加入复合蛋白酶(加酶量0.36 U/g)在55℃下反应5 h,此时,水解度可达16.12%,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可达171.571 mg/g,其Mw、Mw/...  相似文献   
993.
针对低压过热蒸汽干燥香蕉时高干燥速率与高品质难以同时保证的问题,提出了低压过热蒸汽-真空组合干燥方法,以提高干燥速率、降低物料温度,实现提高产品品质的目的.通过第一降速阶段和全阶段计算的香蕉逆转点温度分别为88.75℃和89.06℃.在高于逆转点的90℃进行低压过热蒸汽-真空组合干燥研究,结果表明:低压过热蒸汽-真空组...  相似文献   
994.
含有丰富蛋白资源的辣椒叶长期作为农业废弃物被掩埋和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辣椒素作为优质的天然生物抗菌物质因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限制了其开发与应用.基于微胶囊技术方法以植物辣椒叶中提取的蛋白质为壁材,辣椒素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叶蛋白辣椒素微胶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  相似文献   
995.
为进一步提升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质量,合理膜面覆土及减少扬尘,探究膜面覆土与气流间互作规律,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52986号气象观测站点近30年的年平均风速1.32m/s、年平均极大风速18.07m/s、月平均极大风速26.5m/s为仿真数据来源,以正北方向为基准,以农户经验选择覆膜方向范围0°~90°的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为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方向,分别建立T1(0°)、T2(45°)、T3(90°)3个种床模型,采用CFD-DEM气固耦合技术,得出不同风速、不同方向下全膜双垄沟种床覆土与气流场间的互作机制,综合空气流场、太阳辐射能、耕地利用率对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的影响,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优化,最后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种床覆土表面流场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横腰带覆土表面空气最大流速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大垄面覆土空气流速与标准空气流速差值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种床覆土过程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种床及土壤颗粒对气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气流对颗粒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由此可知T3模型种床及覆土表面气流速度最大,所受气流影响最大,膜面覆土移动距离最大,易形成扬尘,同时大垄面覆膜交接点极易渗入气流,引起大风揭膜现象,影响作物生长,危及经济效益。优化后的种床构建方法应遵循种床覆土位移最小、太阳辐射能最大、构建效率最快、南坡(向阳坡)耕地优先、南北走向耕地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模型依次是T1、T2、T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空气流速为2.77m/s、风向北风时,平均种床合格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2、T1、T3,覆膜效率、耕地利用率、采光面积占有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1、T3、T2,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6.
植物蛋白纤维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极高的纵横比可作为良好的疏水性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载体。为了提高玉米醇溶蛋白在酸热诱导下的纤维化程度,该研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辅助完成玉米醇溶蛋白自组装纤维化,探究诱导过程中各因素对玉米醇溶蛋白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优纤维化工艺。硫黄素T(ThT)荧光强度结果显示,采用等离子体辅助酸热诱导可以有效提高玉米醇溶蛋白的纤维化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了制备纤维化玉米醇溶蛋白的优化工艺为等离子体处理功率64 W,处理时间61 s,加热时间为10 h,加热温度70 ℃,蛋白质量浓度30 mg/mL。在此条件下纤维化玉米醇溶蛋白ThT荧光强度可达2 272±23,显著高于未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纤维化玉米醇溶蛋白(1 239±19)(P<0.05)。对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酰胺I 区结果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使玉米醇溶白中β-折叠结构增加,α-螺旋结构减少。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玉米醇溶蛋白经过纤维化后颗粒粒径明显下降,其纤维结构是由球状蛋白颗粒沿水平方向线性聚集而成,采用等离子体辅助可诱导形成更多的玉米醇溶蛋白纤维体结构。研究结果为疏水性植物蛋白实现高效自组装纤维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选育高油高产强优势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杂交油菜,为生产提供优良油菜品种及创新强优品种的推广模式,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和定向选择,以化学杀雄不育系“H04A”为母本,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种质资源“DC2R”为父本,育成了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强优势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1618。该品种在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468.75 kg/hm2,比对照秦优7 号增产8.5%,含油量 46.76%;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54.05 kg/hm2,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10.67%,含油量49.68%;在大田生产中表现出发育快长势强、耐迟播、耐密植、抗病性好、株高适中(160 cm)、抗倒性强、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特点。秦优1618适宜在黄淮和长江下游区冬播种植。  相似文献   
998.
为开发一种低盐健康新型的使用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加工技术,本研究以罗非鱼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氯化钠分别与氯化钾、苹果酸钠、白砂糖不同添加量组合对腌制罗非鱼片的感官品质、含盐量、水分含量、蛋白水解指数和质构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咸味剂的最佳配比参数。结果显示,氯化钾、苹果酸钠、氯化钠添加量对罗非鱼片品质影响显著,白砂糖添加量对罗非鱼片品质影响不显著;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得到复合咸味剂腌制罗非鱼片的最佳工艺条件:氯化钾添加量为2.6%、苹果酸钠添加量为1.3%、氯化钠添加量为9.1%、白砂糖添加量为0.5%。优化后产品的感官评分为89,含盐量为2.81%,表明实验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实际值。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产品的钠含量降低了22.92%,从而为罗非鱼的加工提供了一种低盐低钠快速腌制的加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999.
This study aimed to microencapsulate silver carp oil by spray drying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wall materials (gum Arabic, modified starch Hi-cap, maltodextrin, and inulin)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se combinations on the physiochemical and oxidative stability of the microcapsules. Feed emulsion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prior to spray drying. Modified starch-based microcapsules had higher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91.22-92.78%) and yield (87.41-92.15%), excellent solubility (91.85-93.67%), good particle size (301.20-407.73 d.nm), color, and powder morphology. The presence of inulin reduced agglomeration in powders. All the powders exhibited good protection against lipid oxidation during 2 months of storage, whereas the modified starch and inulin combination provided the bes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000.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of oocyte in vitro maturation are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i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rates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Apostichopus japonicus gonads were dissected, and the oocytes and gonadal fluid extracted from the gonads were dried in darkness to induce oocyte maturation. The changes in the germinal vesicle breakdown percentage (GVBDP),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glutathione (GSH),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 adenylyl cyclase (AC), protein kinase C (PKC), oestradiol (E2), and metabolites in gonadal fluid–oocyte complexes (GFOC) were detected during desiccation. The GVBDP peaked at 85% after 2 hr of desiccation. The SOD activity and GSH concentration in GFOC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desiccation, reaching their maximum values at 0.5 and 2 hr of desiccation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MP, AC, PKC, and E2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desiccation treatment (p < 0.05) and reached relatively stable levels after 1 hr of desiccation. After 2 hr of desiccation, among the 68 metabolites detected in the GFOC, the concentrations of 52 metabolites increased and those of 16 metabolites decreased.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d simple technique for in vitro induction of A. japonicus oocyte maturation under desiccation stress, but also improves our understanding of gamete biology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