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9篇
  16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晁帅  王萍  娄宇栋  竺琰  桂福坤 《水产学报》2017,41(3):392-400
以深水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游泳时主要能量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构建美国红鱼的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结合特定的潮流规律,建立养殖海区最大潮流选择的理论方法。结果显示,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中,血糖浓度会显著提高,肌糖原有少量减少,肝糖原会显著降低,鱼类游泳接近疲劳时,肝糖原浓度亦接近耗尽;美国红鱼以较高速度游泳过程中,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会有较明显的增加,表明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能量物质代谢过程。本实验提出以肝糖原浓度作为判定鱼类持续游泳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了基于肝糖原储能消耗的美国红鱼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基于美国红鱼体能分配模型,结合养殖海区潮流规律,提出了美国红鱼养殖海区最大潮流流速选择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本实验提出的鱼类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构建方法以及鱼类养殖海区潮流选择论证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深水网箱、浅海围网等海洋养殖模式的海区潮流选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美国红鱼生长(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血清总补体活性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1、25.3、51.0、102.8和203.2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美国红鱼进行为期56d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51g左右的美国红鱼2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1.5m×1.0m×1.0m)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维生素E含量增加,美国红鱼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提高,美国红鱼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102.8mg/kg;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和血清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的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维生素E的添加量达到最高值102.8和25.3mg/kg,随后变化不明显;美国红鱼血清SOD活性随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且含量在102.8mg/kg达到最高值,随后显著下降。综上所述,美国红鱼维生素E的适宜添加量为102.8mg/kg。  相似文献   
23.
滚筒式真空脉动干燥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种滚筒式真空脉动干燥机.该干燥机由干燥滚筒、旋转接头、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真空系统和传动系统组成.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可使干燥滚筒内的干燥压力在真空与常压之间有规律地变化.干燥滚筒在增加装料量的同时,还可通过旋转使物料受热均匀,提高机器的生产率.无核白鸡心葡萄的干燥试验表明,在干燥压力为7kPa,一个循环内真空干燥20min,常压干燥4min,干燥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12h,葡萄含水率可降至16.4%(湿基),糖酸比达到33.2.  相似文献   
24.
(鱼免)鱼亲鱼培育及其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苗培育成的1龄(鱼免)鱼,通过“春肥、夏育、秋繁、冬保”8字方针培育成亲鱼,性成熟率达到95%.经LHRH-A3 0.8~1.8μg/kg催产并放人产卵池自行产卵,获产率达到96.83%。获受精卵650万余粒,受精率达到52%。受精后21.8h孵化出鱼苗,孵化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25.
Our goal was to develop a standardized approach for sperm vitrification of marine fish that can be applied generally in aquatic specie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i) estimate acute toxicity of cryoprotectants over a range of concentrations; (ii) evaluate the properties of vitrification solutions (VS); (iii) evaluate different thawing solutions and (iv) evaluate sperm quality after thawing by examination of motility and membrane integrity. Sperm were collected from red snapper (Lutjanus campechanus), spotted seatrout (Cynoscion nebulosus) and red drum (Sciaenops ocellatus). A total of 29 combinations of cryoprotectants were evaluated for toxicity and glass formation. Samples were loaded onto 10‐μL polystyrene loops and plunged into liquid nitroge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post‐thaw motility among VS and among species when using the same VS. The sperm in VS of 15% DMSO + 15% ethylene glycol + 10% glycerol + 1% X‐1000? + 1% Z‐1000? had an average post‐thaw motility of 58% and membrane integrity of 19% for spotted seatrout, 38% and 9% for red snapper, and 30% and 19% for red drum. Adaptations by marine fish to higher osmotic pressures could explain the survival in the high cryoprotectant concentrations. Vitrification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ryo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26.
ABSTRACT

Eighteen to 29 families of red drum were generated via spontaneous spawning of multiple sets of three dams?×?two sires. In 2002, offspring from spawning events were grown in separate larval ponds to a mean TL of 30.4 mm. In 2003, offspring from spawning events were individually passive integrated transponder (PIT)-tagged and grown in “common-garden” tanks from 121.9 to 166.6 mm. Offspring in both experiments were assigned to parents based on genotypes at four microsatellite loci.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0.24?±?0.06 (larval TL) and 0.48?±?0.16 (juvenile-specific growth rate in length) and indicate a significant genetic component for both traits.  相似文献   
27.
师大亮  余继忠  郭敏明  张伟 《茶叶》2010,36(2):95-98
通过对两种主要龙井茶加工工艺,三种辉锅方式,手工辅助辉锅作对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流程以第二条加工工艺为佳,即经理条后的加工工艺优于未经理条工艺,两种工艺手工辅助辉锅方式所制干茶差异不明显;辉锅试验结果表明:八角滚筒机优于其他两种辉锅设备,也优于手工辅助辉锅;最佳辉锅参数为组合2,即投叶量3.5~4 kg,160℃25 min+200℃15 min。  相似文献   
28.
考察了不同滚筒温度、滚筒转速、料液比对滚筒干燥工艺制得的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滚筒温度由135℃增加到165℃时,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值增大显著,每个参数都增加了70%左右;当滚筒转速由2 r·min-1增加到4 r·min-1时,荞麦雪花片坚实度增加了23.6%,稠度增加了11.6%,粘聚性增加了44.7%,粘度指数增加了30.8%;当料液比从1:1增加到1:1.4时,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值都增大了20%,且滚筒温度、转速及料液比与质构特性的相关性强,相关系数R2都在0.96到1.0之间。本研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推测荞麦淀粉糊化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及荞麦雪花片内部蜂窝结构的变化是导致荞麦雪花片质构特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9.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鲜叶原料分级是其中重要工序之一。当前,茶叶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传统滚筒式鲜叶分级机进行分级,对于机采作业而然,存在着鲜叶分级等次少、分级效果差、损伤率高、不方便收集等系列问题,难以适应机采鲜叶的分级要求。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导向鲜叶分级机构。本设计增加了筛筒长度,将鲜叶筛选分为四级,增加了分选等级;同时,通过筛筒内设置的双螺旋导向叶片的阻隔作用,延长筛选时间,提升筛选质量,通过改变筛筒形状结构,选用新型复合材料和不锈钢材料,降低机械对鲜叶的损伤率;其次,采用抽屉式的收集结构,更方便筛选后鲜叶的收集。此外,采用风机进行初步分选,减少了鲜叶分级后短碎叶含量,提升了后续分选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有望整体提升鲜叶筛选的效率及分级效果,从根本上解决机采鲜叶的分级问题。  相似文献   
30.
水平转筒内大豆颗粒随机运动与混合特性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离散单元法,利用EDEM软件对水平转筒内大豆颗粒运动的随机性与混合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转筒转速与装载量对颗粒随机运动及混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筒转速的提高有利于改善颗粒的随机运动过程,而且颗粒的混合效果增强,混合速度加快.装载量的影响相反,随着装载量的增大,颗粒在转筒径向方向的随机运动虽有增大,但堆积现象比较明显,沿转筒轴向方向的随机运动明显降低,颗粒的混合速度变慢,混合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