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2363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22篇
  182篇
综合类   976篇
农作物   77篇
水产渔业   49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10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了找到提取竹叶中叶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竹叶叶绿素的稳定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浸提溶剂种类原料颗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的合适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工艺优化. 结果表明,用无水乙醇提取竹叶叶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原料颗粒度10~20目、料液比1∶5、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7 h,竹叶叶绿素对紫外光、常见氧化剂(如H2O2)、Fe3 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在温度70℃以下以及近中性或偏碱性介质环境中性质基本稳定,遇Cu2 、Zn2 离子分别生成蓝绿色絮状沉淀和灰绿色颗粒状沉淀.  相似文献   
102.
1993~1996年在云南省双江、西盟、新平、峨山等10个县设点,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随机区组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黄竹、野龙竹、云南龙竹等材笋两用丛生竹种的丰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从壮苗培育、适地适竹、细致整地、合理密植、栽植技术、科学管理(林农间作,土壤施肥,伐桩施肥,叶面施肥,留笋养竹,修枝封顶)、合理采伐和适时复壮更新等方面,探索出能为生产应用的一套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此套技术措施,在云南省实现了丛生竹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定植,3~4年成林成材,每年每hm2产风干竹材22.5t以上,产鲜笋7.5t以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3.
微波辐射处理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研究了以竹节及其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和水蒸气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探讨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及水蒸气流量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水蒸气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700W、活化时间7min、水蒸气流量3.1mL/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1012.2mg/g、亚甲基蓝脱色率165mL/g、得率52.3%。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45左右,得率为传统方法的2倍左右。氯化锌法的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活化时间5min、氯化锌质量分数40%。用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l088.4mg/g、亚甲基蓝脱色率220mL/g、得率39.2%。该工艺所需活化时间为传统方法的l/36,产品活性炭亚甲基蓝脱色率为国家一级标准的1.83倍(GB/T 12496.10-1999)。  相似文献   
104.
日本竹产业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竹产业经历了由兴起到兴旺,再转向不振的过程,从中也反映出了竹产业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简单地例举了竹产业的部分数据变化,陈述了其中一些原因,这对于我国发展竹产业或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对毛竹笋、材加工剩余物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营养价值进行研究表明,竹笋加工剩余物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用作饲料,竹材加工剩余物因蛋白质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直接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不及作物秸秆。由于竹材加工剩余物中含有3/4的碳水化合物,故具有作为反刍动物饲料的潜在价值。对竹材加工剩余物进行氨化处理,可明显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使质地变得松软,而竹材加工过程中的高温蒸煮、切削加工和烘干处理等,可破坏其细胞壁,使碎料膨松柔软,降低了粗纤维含量,作为食物纤维素定量的NDF、ADF和木质素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浙江东阳竹编艺人卢光华在竹编工艺的创作中的艰苦历程,以及他的创新之路和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7.
竹类解剖特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竹类资源天然分布及其利用状况,从竹类的秆部,叶片、花、果实、地下茎和根的组织结构入手,综述了竹类解剖特性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竹类解剖学和其它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气象因素对毛竹秆形生长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我国毛竹中心产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毛竹的秆形生长同气象因素关系密切 ,在毛竹生长期内不同的具体生理过程 ,各种气象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 ,其中的某一或几个因子为主导性或限制性因子并同时综合作用于毛竹的生长发育。但是出笋成竹期和孕笋期的气候因子对毛竹的秆形生长量起决定作用 ,而其中降水因素的作用大于温度因素。此外 ,无论从不同产区 ,还是同一产区内不同地点的毛竹秆形生长变异同气象因子之间相关分析 ,均可知生长地有利的基本温、湿条件(常年的温、湿度条件 )是毛竹生长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9.
论述了适宜雷竹栽培的大棚设计与建立、竹笋生长发育与大棚环境条件的关系、单层薄膜大棚酿热增温栽培方法和有关问题的探讨等,并将初步试验结果与竹农生产经验予以总结,有关棚内落叶、提高地温和留笋养竹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失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The attractive green color of 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culms fades without chemical treatment. 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CCA) has been used to protect the green color of bamboo, but CCA is harmful to factory workers and the environment. To overcome the toxicity of arsenic in CCA, two chromium-based formula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chromated copper phosphate (CCP) and chromated phosphate (CP),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rotection of the green color of moso bamboo.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bamboo treated with CP had a greener color than those treated with CCA or CCP. The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time, and CrO3/H3PO4 ratio in CP solution greatly affected the color of moso bamboo culms. The attractive green color, which resembles the color of fresh-cut moso bamboo, was obtained by treating bamboo with 2% CP solution at 60°C for 3h, using a 11 CrO3/H3PO4 ratio in aqueous solution. In addition, the CP-treated moso bamboo exhibited excellent green color fastness in both accelerated ultraviolet lightfastness testing and outdoor weathering expo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