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林业   455篇
农学   289篇
基础科学   244篇
  437篇
综合类   1836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239篇
畜牧兽医   442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桂林地区近5a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模型中的预报对象为气象条件综合等级,分长期和短期预报,将各预报对象和预报因子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和1~7d逐日影响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进行中国未来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逐日资料,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和湿润指数,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5个气候区,从农业角度分析了中国2011-2050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2011-2050年,除零星地区外,全国各地区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未来40 a中国气候总体上呈暖干趋势;2011-2050年,干旱、极干旱地区缩小趋势以及半干旱地区的扩大趋势都很明显。新疆西北部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地区的西北部湿润趋势显著增加,而黄土高原地区的东南部、青藏地区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993.
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初始酵解条件对氮素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应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四因素(1/2实施)方案,研究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堆制初始条件对氮素损失率的影响,以期为有效控制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氮素损失率的影响大小顺序是: pH值>接种量>秸糟比>含水量; 当pH值、接种量的编码值为-1.68,含水量、秸糟比的编码值为1.68时,氮素损失率最小,为8.4164%。四个因子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且作用方向是正向的,其中pH值与含水量、接种量与秸糟比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在本试验条件下,控制氮素损失率的最优方案是: pH值6.3980~6.4186、接种量0.3991%~0.4031%、含水量64.7014%~64.8285%、秸糟比40.9326%~41.0956%。  相似文献   
994.
水分状况与供氮水平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通气培养试验,研究比较了两种水稻土在不同水分和供氮水平下的矿质氮(TMN)和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及淹水培养均显著提高青紫泥的NH4+-N含量;除加氮处理淹水培养第7 d外,潮土NH4+-N含量并未因加氮处理或淹水培养而明显升高。无论加氮与否,控水处理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NO3--N含量,其中潮土始见于培养第7 d,青紫泥则始于培养后21 d;加氮处理可显著提高淹水培养潮土NO3--N含量,却未能提高淹水培养青紫泥NO3--N含量。两种土壤的SON含量从开始培养即逐步升高,至培养21~35 d达高峰期,随后急剧下降并回落至基础土样的水平;SON含量高峰期,潮土SON/TSN最高达80%以上,青紫泥也达60%。综上所述,潮土不仅在控水条件下具有很强硝化作用,在淹水条件下的硝化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氮肥在潮土中以硝态氮的形式流失的风险比青紫泥更值得关注;在SON含量高峰期,两种土壤的可溶性有机氮的流失风险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5.
依据济源市气象站和市农技中心的资料,结合茶树的生态学特性,探讨了济源市环境条件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济源市茶园栽培管理措施及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针对目前土壤可溶性氮的提取方法在提取剂种类、水土比及土样保存状态(新鲜和风干)等方面的不同,分析普通山地红壤可溶性氮不同条件下的提取效率,以期为土壤可溶性氮提取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常绿阔叶林植被下普通山地红壤,分别以其新鲜土和风干土为试验材料,探讨2mol/LKCl和0.5mol/LK2SO42种提取剂在水土比4:1、6:1和10:1下提取土壤可溶性氮的差异,研究该类型土壤可溶性氮不同提取条件下的提取效率。[结果]KCl比K2SO4更适合用于提取土壤NH4+-N,KCl提取的NH4+-N不仅量大且稳定性好,K2SO4则需在较大水土比下才能充分提取土壤NH4+-N;2种提取剂在NO3--N提取上的差异性很小,但低水土比下KCl提取NO3--N的稳定性高于K2SO4;两者提取的NO2--N性能非常接近;在土壤SON的提取中,2种提取剂的差异较小,KCl提取的SON量少于K2SO4,但稳定性高于K2SO4,二者的SON提取量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K2SO4提取MBN时可以不考虑水土比的影响,但使用KCl则必须慎重选择水土比。提取新鲜样时KCl和K2SO4之间的差异大于提取风干样时的差异,所以在对新鲜样中可溶性氮提取时应更注重提取剂的选择。[结论]该试验结果为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的提取效率,增加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7.
贵州气候条件下马铃薯的光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马铃薯栽培生理参数,以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对在高产长势下的品种、叶位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马铃薯品种光合特征变化相似,上部新叶片的光合速率最高,下部叶片较低,水平放置叶片净光合速率高于自然状态叶片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出现"午休"现象;马铃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叶片胞间CO2浓度变化呈"W"型;呼吸速率费乌瑞它高于会-2,净光合速率会-2的高于费乌瑞它,胞间CO2浓度日均值会-2的高于费乌瑞它。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测定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雌雄性比、产卵量,组建了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实验种群生命表.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为19.5;而卵至蛹前期在(23.5±0.5)℃恒温,蛹后期至成虫期分别在日平均温度18、23、27℃的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25.4、62.4和44.0,以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条件下种群趋势指数最高,为恒温条件下饲养的3.2倍.茶毛虫室内饲养的最适条件为卵~蛹前期在(23.5±0.5)℃恒温条件下饲养,成虫羽化后在日平均温度23℃的自然变温下饲养.  相似文献   
999.
光照、温度、降水是影响葡萄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气象因素。金溪县合市镇葡萄是1999年从浙江省金华市引进的,根据气候相似原理,通过对比浙江金华市、江西金溪县葡萄生长发育期气候差异,趋利避害,选择优良葡萄品种,根据近5年影响金溪县葡萄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分析如何减缓和预防气候对葡萄生长的不利影响,以期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黄甫  黄利芬  张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34-16835
[目的]为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提供工艺参数和科学依据。[方法]用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探讨不同条件对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影响。用端基分析法测定壳寡糖的分子量,研究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过程中壳聚糖分子量的变化。[结果]菠萝蛋白酶降解壳聚糖的最适pH为7.1,最适温度为53℃,最适酶浓度为0.30 g/L。在最适条件下,降解反应进行6 h以上,可以得到平均聚合度为8,平均分子量为1 306的壳寡糖。[结论]菠萝蛋白酶能有效降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