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林业   83篇
农学   242篇
基础科学   11篇
  149篇
综合类   1279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385篇
畜牧兽医   1130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激动素(KT)对菊花花瓣生理活动的影响,为延缓菊花花瓣(舌状花)衰老、提高观赏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秋菊“圣光华宝”品种从定头到花蕾出现期,以10、20、40 mg/L的KT溶液进行全株喷雾处理,测定菊花花瓣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相对电导率(REC)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0和20 mg/L KT处理提高了菊花花期花瓣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力,降低了C2产生速率、MDA含量和花瓣浸出液REC.其中,20 mg/L KT处理花瓣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力在开花第21d比对照(喷蒸馏水)分别增加37.1%和31.5%,O2产生速率、MDA含量在开花第6d比对照分别降低32.4%和38.5%,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开花第21 d比对照增加25.3%,花瓣浸出液REC在开花第16d比对照降低33.1%,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适宜的KT处理对延缓菊花“圣光华宝”品种花瓣细胞衰老起积极作用,且以20 mg/L KT的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2.
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咸水灌溉对芦苇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适宜其生长的咸水范围,为滨海咸水区芦苇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芦苇幼苗为研究对象,设定2~14g/L之间7个咸水矿化度水平,以淡水灌溉为对照,研究芦苇在不同矿化度咸水作用下的形态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确定适宜芦苇生长的咸水矿化度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矿化度的升高,芦苇的株高、茎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芦苇的分蘖数受盐分的影响较小,大于8g/L的咸水处理,芦苇株高显著低于对照。随着咸水矿化度的升高,芦苇叶片质膜透性、Pro含量、MDA含量与抗氧化系统酶(SOD、POD、CAT)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6g/L咸水灌溉时,这些生理指标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异。因此认为,芦苇耐盐性较强,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基本不影响芦苇幼苗的生长,芦苇可以在地下水矿化度低于6g/L的区域种植,或适宜矿化度低于6g/L的灌溉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脂肪源对施氏鲟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饲料蛋白质水平和能量水平均能满足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油脂(添加水平均为6%)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投喂施氏鲟幼鱼7周,分析脂肪源对幼鱼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GPT)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猪油组、葵花籽油组和氧化鱼油组幼鱼的TG和TC都高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而其HDL-C、TC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混合油组。表明猪油、葵花籽油和氧化鱼油都不利于鲟鱼的脂肪代谢;而鱼油能够调节和平衡鱼体内的脂肪代谢,降低体脂和肝脂的含量,有利于施氏鲟的健康生长。这与不同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究急性高温胁迫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优鲈3号”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将25℃(对照组)下暂养的大口黑鲈“优鲈3号”直接放入31、34、37℃水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应激后鱼体的存活率及肝脏生化指标。结果表明:37℃组成活率低于31℃、34℃组,仅为50%。31℃和34℃组T-SOD、GSH-PX、CAT、LZM、AKP和ACP活力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37℃组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ACP活力在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培育大口黑鲈“优鲈3号”鱼苗时温度应该保持在34℃以下。  相似文献   
106.
延迟投饵对杂交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杂交鲟(Huso huso ×Acipenser baeri )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 8个处理组,每组100尾(各设2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6 d(对照组)、8 d、10 d、12 d、14 d、16 d和18 d开始投喂冰冻卤虫和碎水蚯蚓(以质量比1:1混合),5 d后只投喂碎水蚯蚓。第8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17 ℃,实验周期30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8日龄进入混合营养期;10日龄左右是仔鱼开始加速生长的关键时期;12日龄仔鱼进入外源性营养期。随起始投饵时间的延迟,仔鱼的全长、湿重、干重和粗蛋白含量下降,鱼体水分含量则随之升高。但对照组、8日龄及10日龄起始投喂组之间的鱼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14日龄及其以后各起始投喂组仔鱼的生长和鱼体生化成分则与上述各组存在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含有元素磷的水体中鱼类的血清胆碱酯酶和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元素磷对上述两类酶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抑制率为40%~70%时,即可导致鱼类亚急性中毒死亡。结果表明:元素磷不但是一种剧毒物质,能引起鱼类的急性中毒,而且是一种稳定的可积累的毒物,它能破坏鱼类的肝细胞,抑制正常代谢,造成神经毒性,以致引起鱼类的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08.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高露姣 《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下降幅度最大,提示史氏鲟幼鱼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而饥饿过程中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有所上升.恢复投食后,饥饿幼鱼的摄食强度增大,生长加快,其中7d、14d饥饿组幼鱼的RNA/DNA比值达到或接近正常投喂组水平,但21d饥饿组的比值仍明显低于正常投喂组(P<0.05).恢复投食30d后,7d和14d饥饿组幼鱼体重接近对照组(P>0.05),21d饥饿组的终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P<0.05),这表明史氏鲟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不同而异.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正常投喂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9.
为研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20~35 kg淮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48头遗传背景相似、初始体重约20 kg的淮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淮猪,公母各半。3个试验组等能量水平下(12.78 MJ/kg)分别饲喂低(14.53%)、中(15.55%)、高(16.62%)3种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饲粮。猪体重达35 kg左右结束试验。饲养试验共49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42 d。结果显示,日采食量,中等蛋白质组分别比低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高8.55%和5.77%;日增重,低蛋白质组和中等蛋白质组相同,均比高蛋白质组高9.09%;料重比,低蛋白质组分别比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低4.19%和8.63%。血清尿素氮含量,低蛋白质组分别比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低16.25%(P〈0.05)和11.96%(P〉0.05),说明低蛋白质组猪对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高于中等蛋白质组和高蛋白质组;中等蛋白质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略低于其它试验组,而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略高于其它试验组;低、中、高蛋白质组血清中白蛋白含量依次递减。本试验结果表明,20~35 kg淮猪饲粮蛋白质适宜水平为14.53%。  相似文献   
110.
文章分析了3种方式(剪毛、直接拔毛和药物拔毛)对皖系长毛兔采毛前、采毛后0、4、8、24、48 h血清蛋白及含氮代谢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发现:3种采毛方式均显著上调血清总蛋白和肌酐水平,而血清白蛋白仅受药物拔毛影响而显著上调;药物拔毛显著上调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同时直接胆红素还受其他两种采毛方式影响而显著下调;两种拔毛方式(直接拔毛和药物拔毛)显著上调血清尿素和尿酸水平,但剪毛对这两个指标没有影响.长毛兔在采毛后48 h内,多数血清指标可恢复到采毛前水平,或呈恢复趋势;该研究筛选获得采毛应激指标血清总蛋白和肌酐,拔毛应激指标尿素和尿酸,同时发现肌酐、白蛋白和胆红素受地塞米松的显著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初步揭示不同采毛方式应激生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