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61篇
基础科学   15篇
  132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3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51.
水稻簇生穗突变体的鉴定及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回交转育的簇生穗品系CL-802、自然簇生穗突变体麦疑稻、人工诱导簇生穗突变体双科早系列和中花11系列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人工诱导产生的簇生穗突变体具有粒长变短、长宽比变小的特点,而自然簇生穗突变体不存在这种现象,以簇生穗突变体麦颖稻为亲本,与正常穗型水稻品种杂交所得的F1代、F2代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F1代表现簇生但簇生程度较亲本麦颖稻轻,为中间类型;F2代产生簇生型、中间型和正常型的分离,组合分离比有些符合1:2:1,有些不符,其正常穗型的比例在30%-40%之间。麦颖稻的簇生穗性状表现为部分显性。  相似文献   
52.
用基因枪法将来自于棉花的DREB转录因子基因和诱导型启动子Rd29A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RdGH转入小麦品种鲁麦22号,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T0、T1、T2、T3代分子生物学鉴定证实:GH-DREB基因可以稳定遗传。孕穗期到开花期T3代叶片可溶性糖、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转基因后代与受体鲁麦22的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差异,而水分胁迫下,转基因后代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蒸腾速率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但是,下降与上升幅度比对照低,其中,在胁迫第3天、第6天都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说明GH-DREB基因在干旱条件下可通过减少蒸腾速率、维持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53.
对区试中多品种(系)、多年、非平衡、无重复分析值的早籼稻外观品质性状数据,用作者提出的模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参试的早籼稻品种(系)垩白率、垩白面积、透明度较“七五”参试品种有所改善。但多数品种这3项外观品质及籽粒形状仍达不到优质米标准。各外观品质性状的改良,首先应注意品种的主效。参试品种中有87.5%其垩白率>90%,选育长宽比值大的品种(细粒)有利于降低垩白率,不同熟期品种间外观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或不同剂量三颗针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养分表观代谢率和部分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择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添加5mg·kg-1阿维拉霉素,处理2,3,4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0.2%,0.35%,0.5%,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组相比,添加不同量三颗针提取物,肉仔鸡7周末体重、日增重、料重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0.35%,0.5%三颗针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肉仔鸡采食量(P<0.05),极显著降低了粗蛋白质、钙和总磷表观代谢率(P<0.01),分别显著(P<0.05)、极显著(P<0.01)降低了粗脂肪表观代谢率;除添加0.2%三颗针提取物极显著提高了淀粉酶活性外(P<0.01),其他均极显著降低了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试验说明,与添加阿维拉霉素相比,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三颗针提取物可不降低肉仔鸡生长性能,但随添加量的增加,可降低肉仔鸡的采食量,不利于肉仔鸡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5.
选用48头体重相近,体质健康的三元杂交(杜×长×大)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对照组为正常磷酸氢钙水平日粮,实验组日粮中添加5000 U/g植酸酶100 g/t替代50%磷酸氢钙。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5000 U/g的植酸酶,能够使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8.85%(P<0.05),日采食量较对照组提高3.42%,饲料转化效率提高5.08%;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4.29%(P<0.05)、18.83%(P<0.05),对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大;添加植酸酶后粪中钙的排出减少21.05%(P<0.01),粪中磷的排出减少17.91%(P<0.01);骨中的钙、磷变化不大,全血中的钙提高了9.30%,磷提高了17.91%(P<0.01);血清中钙提高12.62%,磷提高了7.08%。  相似文献   
56.
铁和维生素A对脏器锰存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504只1日龄艾维因肉仔鸡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分成0~4周龄和5~7周龄两个阶段。日粮中维生素A有3个添加水平,分别为750、1500、2700IU/kg;铁的添加水平为0、30、60μg/g。通过屠宰试验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5~7周龄日粮不同铁添加水平对肝脏、心脏锰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并且随着铁添加水平的增加,肝脏、心脏锰含量增加;肝脏5~7周龄锰含量,肾脏、心脏的锰含量均受到VA的影响,肝脏、肾脏的锰含量随VA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铁和维生素A的互作效应对骨骼锰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7.
用“绝对体积法”进行砼的配合比设计是国内外主要方法之一,而材料的视比重是计算的关键.由于重量取值及计算体积取值状态组合有三,所以视比重值有三个,这一点在我国规范及书籍中定义不清,影响砼配合比设计,而且取值不当,增加了水泥的用量.本文作者通过对骨料及砼拌和物的大量试验与分析,提出了对视比重概念的见解和砼配合比设计的合理状态,对明确计算及节省水泥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58.
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 ̄320nm)胁迫下油菜幼苗光合量子效率与羧化效率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0.15W·m-2和T2/0.45W·m-2)胁迫所导致饱和光光合速率(Ps)、饱和CO2光合速率(Pm)、表观量子效率(AQY)与羧化效率(CE)的降低,使得Ce UV-B组各项指标虽低于CK,但明显优于UV-B组。动态曲线显示,Ce减缓了UV-B胁迫期各项指标的下降趋势,加快恢复期的上升速度,且最终达到较好的恢复效果。通过对AQY、CE与Pn的相关统计学分析发现,低剂量UV-B辐射胁迫下Ce对AQY调节对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大于CE。高剂量下则是CE的变化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研究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菌质对仔猪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五味子,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菌质。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料肉比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粗灰分(Ash)消化率提高;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试验组尿素氮(BUN)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白球比(A/G)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差异不明显。试验组各检测指标变化趋势和阳性对照组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0.
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表观消化状况及同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温22℃下,显微观察了文蛤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及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表观消化状况,以灰化法测定了文蛤对四种单胞藻的同化率。结果表明,低浓度时文蛤对四种藻类的表观消化状况优于高浓度组;文蛤对海水小球藻、等鞭金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同化率随着藻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同化率变化范围分别为87.9%~67.4%、83.4%~58.7%和67.5%~37.9%。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低于5.0×103cell/mL时,文蛤不会产生假粪,该藻能够被文蛤摄食。藻浓度在1.0×103cell/mL到3.0×103cell/mL时,文蛤对该藻的同化率从81.8%降至52.3%,4.0×103cell/mL组的同化率升高至67.6%,藻浓度升高至5.0×103cell/mL时同化率又降至52.4%,塔玛亚历山大藻3.0×103cell/mL浓度组是一个分界点,同化率最低,大于这一浓度时,同化率又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