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4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1397篇
林业   1079篇
农学   1207篇
基础科学   659篇
  1135篇
综合类   4798篇
农作物   1512篇
水产渔业   299篇
畜牧兽医   1498篇
园艺   465篇
植物保护   441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62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812篇
  2011年   810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694篇
  2008年   581篇
  2007年   702篇
  2006年   586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03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Brown spot needle blight (BSNB), a disease of pine trees caused by the fungus Lecanosticta acicola, has been known in Slovenia since 2008 and in Croatia since 1975. Recent outbreaks in Slovenia prompted this study to compare L. acicola populations in these two neighbouring European countries. Sixty-nine isolates collected from three pine species (Pinus mugo, P. halepensis and P. nigr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genetic structure, and reproductive strategy of the pathogen. EF1-α sequences showed that Slovenian and Croatian isolates share a common ancestry with individuals from central and northern Europ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four distinct population clusters of L. acicola in these two countries, generally correspon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host. An unequal ratio of mating types and a low overall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population indicated a strong influence of asexual reproduction. Although some of the oldest recorded European occurrences of BSNB are from Croatia, this study provided no evidence that the population studied in Croatia was the source of the sampled outbreaks in Slovenia. Recent outbreaks of L. acicola in Slovenia are most likely due to introductions from other, yet to be identified, sources.  相似文献   
102.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三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植物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选取华南典型花岗岩侵蚀区荒草地、桉树林、湿地松林和木荷林4种植被类型径流小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不同坡位、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碳特性和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评价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分布特性以及团聚体稳定性差异,明确花岗岩侵蚀退化区较为理想的生态恢复措施,旨在为合理利用土壤、重建坡面植被和改善土壤结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全氮(TN)和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而林地小区土壤碳氮比(C/N)则相反,荒草地碳氮元素的坡面变异系数(CV)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地,其中桉树林地TOC、TN、DOC和C/N的坡面分布的变异系数较荒草地分别降低40%,56.18%,68.5%和25.81%;湿地松林地TOC、TN、DOC和C/N的坡面分布的变异系数较荒草地分别降低62.73%,33.71%,46.46%,58.06%;木荷林地TOC、TN、DOC和C/N的坡面分布的变异系数较荒草地分别降低41.82%,38.2%,51.18%,48.39%,表明林地较荒草地更有利于土壤碳氮在坡面的均质化和有机质的积累。荒草地和木荷林地0.25 mm粒径以上的团聚体在上、中坡位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而林下植被生物量较高的木荷林地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其中木荷小区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较荒草地、桉树和湿地松分别高20.10%,19.58%,23.20%;几何平均直径(GMD)较荒草地、桉树和湿地松分别高20.00%,19.54%,22.23%,表明在花岗岩侵蚀区林地空间结构较好的林草模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土壤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4.
‘燕青’黄瓜是以雌性系86G为母本,自交系Z-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强雌型。瓜圆筒形,长20 cm,平均单瓜质量186 g,瓜色白绿色,脆嫩微甜。早熟性突出,耐阴,耐寒,丰产性强,平均总产量达70.74 t • hm-2。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春保护地、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5.
基于FCN的无人机玉米遥感图像垄中心线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农业机器人在玉米田行间行走的全局路径规划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Fully ConvolutionalNetworks,FCN)的无人机玉米遥感图像垄中心线提取方法。基于无人机获取的高精度可见光遥感图像,设计了针对农田垄中心线提取的数据集标注方法,采用滑动窗口法进行图像分块,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网络FCN对垄中心线附近7~17像素宽度范围的垄线区域进行提取,模型在测试田块上精确率达66.1%~83.4%,召回率达51.1%~73.9%,调和平均值为57.6%~78.4%;对拼接后的图像使用影像分割投影法提取中心线,探究了垄线区域宽度对垄中心线提取精度的影响,训练采用9像素的垄区域宽度,可得到垄中心线在77 mm左右偏差范围准确率为91.2%,在31.5 mm左右偏差范围内为61.5%。结果表明,基于FCN对无人机玉米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可得到整片田地的垄中心线栅格地图,方便农业机器人进行全局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06.
周永兴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1):164-167,17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分析尚存在着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地类、规划、各类矿业权的交叉冲突以及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等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评估目标、技术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3条控制线重叠的协调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07.
‘力丰’黄瓜是以耐热自交系‘冠农–863’为母本,抗病自交系‘揭阳乌皮青–3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杂交一代华南型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性及丰产性好。瓜圆筒形,瓜长25 cm,单瓜质量400 g左右,品质良,风味佳,耐贮运。耐热,抗枯萎病,一般产量60.0 t·hm~(-2),适合华南地区春秋季及东南亚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以Ogura晚抽薹不结球白菜薹ms等为材料,通过观察和比较熊蜂对不同白菜品种访花次数和访花滞留时间的差异,选择出能吸引熊蜂访花且访花滞留时间长的Ogura薹ms植株。对选择出植株的蜜腺大小和开花结实特性进行了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薹ms株蜜腺发达,开花结实正常,为选育优良晚抽薹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簇毛麦6V#2S和6V#4S染色体臂分别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 V,在与小麦的杂种后代中,抗病基因与外源染色体臂共分离。开发鉴定2条外源染色体臂间多态性的序列,尤其是遗传信息相对缺乏的6V#4S染色体臂的序列,对于其在遗传与育种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携带6V#4S·6DL染色体的小麦易位系Pm97033及感病小麦亲本宛7107接种白粉菌的叶片转录组数据为资源,通过差异基因筛选、共线性分析、簇毛麦基因组扩增及测序验证的方法,鉴定出来自6V#4S的表达序列P21461和P33259,其中基于P21461序列设计的引物P461-5在簇毛麦6V#2S和6V#4S染色体臂的扩增产物具有30 bp的In Del和4 nt的多态性。用该引物转化的标记P461-5a可以鉴定抗白粉病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所含的外源染色体,显示其在簇毛麦抗源鉴别和小麦抗病育种辅助选择中潜在的应用价值。根据P33259开发的标记P259-1可以对含有6V#4S染色体臂的材料进行特异扩增,但对6V#2S·6AL易位染色体没有扩增产物,因此P259-1可作为6V#4S·6DL易位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q RT-PCR分析结果显示,P21461的表达不受白粉菌诱导,而P33259在接菌后12 h和24 h的转录水平比接菌前提高约2倍,推测其可能参与Pm97033与白粉菌的早期互作。  相似文献   
110.
籼型耐高温三系不育系巨风2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质常规材料9526为母本,宜陵1B为父本杂交,优选后代与宜陵1A回交而育成的早熟中籼型三系不育系巨风2A,具有耐高温、高异交率、高配合力,所配杂交稻熟色好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2014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现场鉴定,2015年通过了湖北省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