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15篇
  71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51.
李新华 《干旱区研究》2012,29(3):534-540
借助前人研究成果和环境监测资料,分析新疆南部(以下简称南疆)地区近年来存在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南疆环境变化的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南疆呈现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和风沙天气减弱的趋势;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人口持续增加、过度的水土开发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环境的压力。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会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即改善局部地带的小气候,减少干旱、土地荒漠化和风沙灾害,提高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等。无论是自然因素的变化,还是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南疆生态系统的发展都存在着利与弊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张成军  杨文海  范小明  马国涛  余文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701-17704,17774
选取实况天气场数据、物理量诊断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等,采用统计分析、诊断分析和天气学分析方法,分析2012年6月26~ 29日连阴强降雨天气的形成机制,建立预报概念模型,并分析预报误差原因.结果表明,连阴强降雨过程是环流形势稳定少变、参与系统较多、锋前锋区和锋后均有降水发生的结果;强降雨时虽无不稳定和低空急流,但垂直上升层厚、水汽条件好;欧洲模式的形势和系统相对较好,其他模式的降水预报有优有劣;预报员过度依赖降水预报及对产品性能了解不够是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3.
宁夏南部山区水库坝前淤泥面加坝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坝坝前淤泥面加坝方法已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水库除险加固的主要技术措施.以雅石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针对采用坝前淤泥面加坝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黄土丘陵山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4.
南方纸质水果套袋技术参数探讨及套袋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南方气候高温高湿风大,对水果套袋用纸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南方水果套袋用纸纸浆成分、厚度、色度、透气度、撕裂度、湿强度及疏水性等主要技术参数分析,提出了适用于南方气候条件下梨、枇杷、荔枝、芒果、葡萄、柚子、橙子等水果套袋产品的技术指标,以及鉴别套袋质量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155.
西安市南北大街是西安城区南北方向中轴线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商业繁华地段,担负着繁忙的交通压力和城市景观功能,随着西安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化城市步伐的不断加快,南北大街单调的景观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亟待进行整体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156.
湖水退缩后青海湖南岸的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湖水退缩后青海湖南岸的植被演替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演替初期,由于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含水量变化极大,组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所以建议在演替初期,应以保护为主,避免过度放牧,从而使群落向一定的顶极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157.
西安南郊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外CO2监测仪对西安南郊不同深度条件下的土壤CO2浓度进行了多次昼夜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在一昼夜内土壤CO2浓度具有从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规律,这种变化特点与昼夜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土壤CO2浓度从总体来看具有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秋季低的特点;浅层土壤CO2浓度昼夜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深层土壤CO2浓度变化幅度;在厚层黄土的150cm深度范围内,土壤CO2浓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50~600cm深度范围内CO2浓度基本恒定,显示出与薄层土CO2浓度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8.
南疆膜下滴灌棉花耗水规律以及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2004年在南疆尉犁县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规律以及灌溉制度的研究,通过设置三个灌水处理:345 mm、420 mm、505 mm,并连续监测每次灌前棉花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变化,得出以下结论:在花期(7月4日)滴灌定额45 mm,灌水只能影响到土壤0~40 cm,灌后第一天,土壤水分损失可达到20 mm;灌后四天,0~40 cm含水量已降至60%以下,棉花已受到水分胁迫。在南疆,在充分满足棉花对水分需求的条件下,膜下滴灌棉花耗水量为625 mm,505 mm的灌溉量可满足棉花对水分的需求。根据实验的灌水安排以及棉花各生育阶段的耗水率,南疆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溉制度为:蕾期每次灌水定额35 mm,每5天灌一次;花铃期每次灌水定额为50 mm,7天灌一次,盛铃期后,灌水定额逐渐降低至35 mm。  相似文献   
159.
针对晋南半干旱农区夏休闲麦田传统耕作体系过度而频繁的耕作所引起的土壤易蒸发失墒、水蚀严重、土壤结构破坏、能耗增加等不利于旱作农业生产的问题,连续3年在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等地开展了夏休闲麦田保墒节本增效耕作技术的试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善可行的简化耕作体系。其技术要点:小麦机械收获后,全部麦茬麦草不出地,摊匀后用旋耕耙作业一次,将高茬麦草覆盖于地表,休闲期不深翻、不耙耱,在小麦播种前不再进行旋耕或深翻整地,直接用硬茬播种机一次施肥和播种,不破坏覆盖在地表的麦草层,每隔三年深松一次。3年系统试验结果,显示出该技术体系适合我国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易旱气候特征、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并采用休闲越夏的一年一熟地区,可以取代以翻耕、耙耱为主的传统耕作方法,从而实现节约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推动这一地区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0.
中华鼯鼠在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1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文中对中华鼯鼠的体形特征、生态习性、繁殖特点与分布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