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林业   237篇
农学   351篇
基础科学   243篇
  377篇
综合类   2402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33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验证不同剂量二氯喹啉酸致烟草畸形生长与诱导植物体内保护酶系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间的关系,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添加二氯喹啉酸,模拟田间二氯喹啉酸在土壤中的不同残留量,造成烟草不同程度的畸形生长,在不同时间内,测定烟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烟叶中POD酶的活性明显高于未用药的对照烟叶,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POD酶的活性有上升趋势,当处理28天后,各处理的二氯喹啉酸浓度为1.04×10-3、2.08×10-3、4.17×10-3、8.33×10-3和1.67×10-2mg/kg,对照和各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力分别为17.47、29.61、23.73、30.33、41.00、57.73OD·g-1·min-1,烟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69.47%、35.80%、73.61%、134.69%和230.45%。POD同工酶的检测表明,处理过的烟叶酶带增多、颜色加重、酶活增强。  相似文献   
62.
 采用抗原直接包被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采自云南、福建、湖南烟区烟草花叶病样品进行了病毒种类检测,利用三抗体夹心ELISA对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亚组类型进行了鉴定。在云南采集的520个花叶病样品中,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C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总检出率分别为71.74%、55.01%和6.35%;在福建采集的150个花叶病样品中,TMV、CMV和PVY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4%、24.66%和8.00%;在湖南采集的74个花叶病样品中,TMV、CMV和PVY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8.11%、51.35%和2.70%。部分样品为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云南、福建和湖南采集的64个CMV阳性样品中,属亚组Ⅰ的样品为57个,占89.1%;属亚组Ⅱ的样品为10个,占15.6%;其中3个样品为亚组Ⅰ和亚组Ⅱ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63.
嘧肽霉素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为测试体系,用3H-尿苷和3H-亮氨酸2种同位素示踪的方法研究了4%嘧肽霉素水剂抗TMV的作用机理。通过3H-尿苷示踪实验发现:无论是叶盘法还是整株法测定,嘧肽霉素均能抑制病毒对3H-尿苷的利用,抑制率分别为72.43%和68.95%;而对寄主植物RNA合成,2种方法的抑制率分别为8.09%和11.02%。通过3H-亮氨酸示踪结果可以看出:嘧肽霉素较强地抑制了病毒对3H-亮氨酸的吸收,但能促进寄主对3H-亮氨酸的吸收。3H-尿苷和3H-亮氨酸分别是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前体物,因此,嘧肽霉素通过抑制病毒R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来扰乱病毒的增殖,从而减弱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Oligochitosan was applied by spraying it on tobacco leaves for inhibition of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The maximum inhibition of TMV by oligochitosan was observed when inoculation occurred at 24 h after spraying 50 μg ml−1 oligochitosan. The production of H2O2 and NO in epidermal tobacco cells induced by oligochitosan was investigated by epidermal strip bioassay and LSCM, using cell permeable fluorophore diaminofluorescein diacetate (DAF-2D) and 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H2DCF-DA), respectively. Epidermal tobacco cells treated with oligochitosan resulted in a strong increase of intracellular NO and H2O2. Oligochitosan and NO donor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 induced the defense reaction against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 and increase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 activity. Co-treatment of the tobacco cells with oligochitosan and NO scavenger CPTIO blocked the inducing resista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fense response induced by oligochitosan was connected with NO pathway.  相似文献   
65.
烟草环斑病毒DB-RT-Realtime 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6.
河南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河南18地市农村统计资料进行聚类、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河南农产品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认为畜牧业、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7.
为解决农用运输车长时间制动造成的热衰退问题,参考THB40液力缓速器,基于相似理论设计了一款液力缓速器。计算确定了其设计制动力矩值和定转子叶轮参数,运用Pro/E构建了其三维结构,并在CFX14.5平台上以SST-kω湍流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制动力矩符合设计要求,流场的特征与THB40流场特征高度一致,为设计适合农用车用液力缓速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8.
辣椒上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源自南美洲,属于茄科辣椒属(Capsicum L.),为重要经济作物。病毒病是影响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侵染辣椒的病毒有40余种[1],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 TMGMV)是近年来在辣椒上发生和危害报道较多的病毒之一。TMGMV是McKinney[2]于1935年在烟草属植物(Nicotiana gluanca)上首次发现的,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成员。除辣椒外,番茄[3]、凤仙花、蓝眼菊和矮牵牛也是TMGMV的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   
69.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栽培过程中存在连作障碍。烟田连作导致病害增加,影响烟叶和轮间作作物的品质,进一步影响农田产出,另一方面,连作障碍导致烤烟种植土地匮乏。生产实践发现通过与其他作物轮间作可以改善烤烟连作障碍。本文从作物-土壤-微生物组成的根际微生态系统的视角,综述了烤烟与不同作物轮间作的现状以及轮间作后的土壤生物学性状变化,分析了不同轮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别是烤烟产量和烟叶内在品质的变化,对于烤烟与作物的轮间作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烤烟轮间作种植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疫区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耕牛血清循环抗原消长规律,本试验将血吸虫病非疫区的水、黄牛各10头,转运至安徽省血吸虫病疫区,接受为期8周的自然感染。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牛血清循环抗原。结果,水、黄牛血清循环抗原滴度均于自然感染第4周后明显上升,水、黄牛自然感染第8周的血清循环抗原最高滴度分为1∶10240和1∶5120,最低滴度则分别为1∶1280和1∶640,水牛循环抗原滴度高于黄牛。虫荷数与血清循环抗原滴度未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