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蠋蝽对荔枝蝽一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在荔枝蝽若虫期对其具有良好防效的天敌昆虫,本试验探究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条件下评价了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能力,结合果园的观察总结了蠋蝽捕食行为特点。结果表明:蠋蝽4龄若虫、5龄若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模型,对荔枝蝽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066、8.210、8.354和5.903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956、1.327、1.100和1.244,处理时间分别为0.10、0.162、0.132和0.149 d。不同龄期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室内外观察发现,蠋蝽捕食荔枝蝽若虫时的行为和捕食草地夜蛾等其他猎物时相似,经历搜索、跟随、攻击、取食、转移等行为反应。捕食功能试验证实蠋蝽对荔枝蝽1龄若虫具有较高的控害潜能,是实现荔枝蝽绿色防控的一种良好备选天敌产品。  相似文献   
22.
7种杀虫剂防治荔枝蝽象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找出对荔枝蝽象(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高效、持效、安全的杀虫剂,通过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7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和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杀虫效果最好、药效最稳定,室内施药后72 h时30%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8.35%,田间施药后1、3和7天此2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虫口减退率和田间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其次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和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也表现出对荔枝蝽象良好的防治效果,室内施药后72 h时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6.65%、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5.00%、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对荔枝蝽象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35%;田间施药后3、7天此3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象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3.
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广斧螳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若虫对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若虫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功能反应方法研究了广斧螳若虫对荔枝蝽若虫的捕食能力变化、捕食功能反应、捕食行为及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广斧螳7龄若虫对荔枝蝽1龄若虫、广斧螳8龄若虫对荔枝蝽1~4龄若虫、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1~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Ⅱ型方程。广斧螳9、10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攻击系数最高,分别为1.3617和1.2422;广斧螳8、10龄若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高,均为122.0头。捕食同一龄期荔枝蝽若虫时,广斧螳若虫的搜寻效应会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下降,9龄若虫对荔枝蝽5龄若虫的搜寻效应随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广斧螳可能具有作为有效天敌应用于荔枝蝽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24.
本文研究了荔枝蝽象(Tessarotoma papillosa Drury)在不同季节期间脂肪体酯酶活力及其超微结构的特点,并探讨了敌百虫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性 磷酸酯酶在新羽化成虫中活力较高,为1.83微克分子/分钟,到越冬期最低,仅0.30微克分子/分钟,在生殖期活力为0.67微克分子/分钟。用敌百虫处理后对酶活力有诱导作用。2.酸性 磷酸酯酶的变化与碱性磷酸酯酶不同,从新羽化成虫经越冬到生殖期,酶活力从高逐渐降低,分别为5.7微克分子/分钟,5.47微克分子/分钟和4.8微克分子/分钟。敌百虫处理后其酶活力有所降低。3.羧酸酯酶的活力变化与碱性磷酸酯酶相似,新羽化成虫为1.48毫克分子/分钟,越冬虫为0.42毫克分子/分钟,生殖期为0.72毫克分子/分钟。敌百虫对此酶也有诱导作用。4.新羽化成虫的脂肪体亚细胞结构以液泡为主,越冬期以脂肪、精原颗粒为多,到生殖期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大量出现。未观察到敌百虫处理后的生理病变。本文还讨论了有关自然抗药性机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5.
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是为害荔枝、龙眼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吸食荔枝嫩梢、花穗和果实,还传播龙眼鬼帚病,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和果品品质.本文从种植抗性品种、预测预报、人工防治、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目前防治荔枝蝽的主要方法,介绍了蝽类和荔枝蝽信息素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并对荔枝蝽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展望,探讨其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6.
通过研究荔枝蝽臭液对常见蚜虫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荔枝蝽臭液对豇豆蚜Cowpea Aphid(Aphis craccivora Koch)、甘蔗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等4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蚜虫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27.
通过研究荔枝蝽臭液对常见蚜虫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荔枝蝽臭液对豇豆蚜Cowpea Aphid(Aphis craccivora Koch)、甘蔗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等4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蚜虫具有良好的触杀和熏蒸效果。  相似文献   
28.
绿僵菌农药助剂的筛选及混配防治荔枝蝽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化学杀虫剂与绿僵菌菌株MA4、JF-813的相容性以及菌药混用的增效作用。[方法]以荔枝蝽蟓为供试昆虫,绿僵菌MA4、JF-813为供试菌株,研究5种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菌药混用防治荔枝蝽蟓的效果。[结果]供试的5种化学药剂对MA4、JF-813菌株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乳油氰戊菊酯与MA4、JF-813菌株的相容性最好,低剂量20%乳油氰戊菊酯对菌落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其他4种化学药剂。低剂量的农药与绿僵菌混合使用对绿僵菌的致病力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绿僵菌JF-813和次亚致死剂量的2.5%溴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绿僵菌MA4和4.5%高效氯氰菊酯混用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为绿僵菌混合制剂的生产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9.
绿僵菌对荔枝椿象的室内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室内用喷雾法测定了4株绿僵菌对荔枝椿象3~4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绿僵菌致病力强弱与菌株种类和接种剂量有密切关系.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致病力的强弱顺序为J813MA4J86CMA3.在接种菌株J813孢子浓度为1×108个/mL的情况下,对荔枝椿象若虫的LT50为7.63 d.J813菌株对荔枝椿象若虫具有很强的二次侵染能力.  相似文献   
30.
荔枝蝽白僵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林间采集的自然感染白僵菌的荔枝蝽僵虫,分离纯化菌株,进行不同菌株生长性状培养比较,以及在室内和果园中对荔枝蝽毒力生物测定,从中筛选出生长性状优良,对荔枝蝽毒力最强的菌株Bh1,应用该优良菌株的菌剂与农药混用防治,能有效地控制荔枝枝蝽的严重危害,适宜菌厂大规模生产和在闽中、南地区大面积防治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