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林业   290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528篇
  497篇
综合类   1471篇
农作物   163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318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甘肃秦王川地区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及相关性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根据甘肃秦王川地区的土壤质地分布特征 ,在现场 5个点进行了积水入渗试验 ,同时采用γ透射法及张力计测定了各点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非饱和导水率。在分析研究了各水分运动参数与表征土壤物理属性的(Kd/γd)和 (Kp/γd)有极显蓍相关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各类土壤质地的水分运动参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99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针对高光谱遥感中数据冗余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利用回归分析问题中参数筛选方法,对表征冬小麦叶片全氮的光谱参数进行了筛选,并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比,线性回归方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P):在冬小麦叶片氮含量为34.0g kg-1~62.5g kg-1预测范围内,逐步回归模型为14.4g kg-1,后向选择为11.8g kg-1,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为3.40g kg-1。说明神经网络方法所筛选到的光谱参数更能反映小麦叶片全氮含量,且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993.
鸡粪堆肥腐熟度参数及波谱的形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从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设计了以鸡粪、玉米秸秆为原料和填充料的高温堆肥体系,应用物理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波谱分析法和植物生长分析法研究了高温堆肥的腐熟度参数及指标。结果表明,温度是表征高温堆肥腐熟度的最直接参数。随着堆肥进程的进行,C/N、NH4+-N含量呈下降趋势,HA/FA呈上升趋势,它们能较好地反映高温堆肥腐熟程度,可以作为堆肥的腐熟指标。堆肥胡敏酸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对堆肥有机质结构变化和腐熟度判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堆肥过程中堆肥腐熟指标变化与种子发芽率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4.
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成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增塑剂(甘油)、还原剂(Na2SO)、交联剂(谷氨酰胺转胺酶)对膜的性能有较大影响,最佳处理条件为:大豆分离蛋白5.0%、甘油1.5%、Na2SO3 0.1%、TG酶0.2%,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膜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甘油含量,Na2SO3和TG酶的浓度对膜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5.
侯彦林 《土壤学报》1995,32(3):266-270
本文以吉林省安县盐渍草甸草原区域土壤为例,以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作为骨架,在土体型函数表达式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土壤数值分类模型它有效地解决了土体构型的数值化,从而建立了任何部面相互比较的定量基础准。  相似文献   
996.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winter oilseed rape was conducted near Göttingen (northern Germany) in the growing season 1998–99. Twelve varieties were compared at two nitrogen (N) application rates (0, 206 kg N ha–1) regarding shoot dry matter production, shoot N content, shoot N uptake (beginning of shooting, beginning of flowering), and seed yield. Canopy reflectance was measured one week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shooting and one week before flower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between 550 and 940 nm using a spectral reflectance sensor, type FAL II. The vegetation indices red edge inflection point (RIP),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SAVI), and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NDVI) introduced in literature as indicators of growth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reflectance values and compared with growth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ing angle (–45° to 45°)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alculated vegetation indices. Therefore, the measuring angle should be kept constant during the measurements. Nitrogen fertilization led to an increase of all vegetation indices. The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ested varieties, indicating problems regarding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N status of the crop. Consistent differences in the vegetation indices appeared between varieties with extremely different growth parameters. However, no gene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wth parameters and vegetation indices of the 12 varieties could be found. Therefore, variety‐specific calibrations are necessary. The indices RIP and SAVI resulted in similar statements and seem to be good parameters regarding N effects and variety differences, whereas NDVI could resolve variety differences in the fertilized treatments only imperfectly.  相似文献   
997.
适应二氧化碳肥效作用的农业技术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种、耕作与栽培三个方面分析了适应CO2肥效作用的农业技术潜力措施.在育种方面,采用综合运用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改善作物生理和生态性状来适应大气中CO2含量升高;在耕作制度上,采用调整作物播期、改变当前多熟制边界、调整水作和旱作作物、C3作物和C4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区域布局等措施;在栽培措施上,采用调节作物冠层温度、改善灌溉条件、保持土壤肥力和养分以及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极端天气灾害等综合措施.扬长避短,兴利除弊,采取主动适应CO2肥效作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发挥作物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998.
甘蔗茎秆在光刃刀片切割下根茬破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蔗根茬破坏情况影响到宿根质量。该文在自制的单圆盘根切器试验台上采用光刃刀片,对影响根茬破坏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根茬破坏程度可分为无破损、轻微蔗皮破损、严重蔗皮破损、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等6个等级,将轻微劈裂、劈裂和爆裂定义为严重破损。在该文的试验条件下,轻微蔗皮破损和严重蔗皮破损是不可避免的。切割速度对根茬破坏影响最大,速度越高,根茬严重破损率越低。其次是根切器与甘蔗相对位置和前进速度对严重破损率的影响。最优的参数组合是:切割速度26.39 m/s,甘蔗处于上位,前进速度0.546 m/s。在该参数下严重破损率为0,严重蔗皮破损率为55%,轻微蔗皮破损率为20%,无破损率为25%。  相似文献   
999.
坡面薄层水流的土壤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土壤分离是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之一。准确预测土壤分离对完善土壤侵蚀物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变坡水槽实验测试了土壤分离速率与坡度和流量的关系,并与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三种水动力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分离速率随着坡度和流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流量小于某一临界流量时,土壤分离将不发生;利用坡度和流量回归的线性模型能准确预测土壤分离速率;在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三个水力参数之间,水流功率是描述土壤分离速率的最好参数;比较坡度-流量模型与水流功率模型,认为坡度-流量模型更具有实用性和  相似文献   
1000.
对新疆春小麦品种新春6号在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新春6号的子粒灌浆规律均符合Logistic自然生长曲线。各方程的决定系数R2都在0.998 1以上,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耕作方式可影响子粒各阶段灌浆持续天数T、子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小麦留茬免耕处理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传统耕作;在灌浆各阶段,免耕各处理的灌浆速率均比传统耕作高,在快增期,小麦免耕留茬处理灌浆速率比传统耕作的高7.7%,小麦免耕不留茬处理比传统耕作的高7.4%。因此选择合适的耕作方式,可提高小麦各阶段灌浆速率,对增加粒重、提高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