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6篇
  免费   1877篇
  国内免费   4258篇
林业   2721篇
农学   4143篇
基础科学   596篇
  4668篇
综合类   17798篇
农作物   2792篇
水产渔业   2720篇
畜牧兽医   5145篇
园艺   1864篇
植物保护   225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414篇
  2022年   821篇
  2021年   1040篇
  2020年   1110篇
  2019年   1313篇
  2018年   935篇
  2017年   1585篇
  2016年   2022篇
  2015年   1730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2033篇
  2012年   2994篇
  2011年   2914篇
  2010年   2303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2397篇
  2007年   2875篇
  2006年   2588篇
  2005年   1960篇
  2004年   1632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913篇
  2001年   807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634篇
  1998年   510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364篇
  1993年   385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77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163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混交林的多样性及其光肩星天牛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DTV技术和理论 ,采用丰富度指数DMa、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 及随林分中抗虫或感虫木比率由高到低变化时林分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分析人工混交林的多样性测度阈值与光肩星天牛危害率的关系。研究表明 ,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具有明显的抵抗蛀干害虫为害的能力 ,但混交林的抗虫力与所选配树种的抗性、抗性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率有关。当给定混交林分的树种数后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率PZ 与林分的多样性指数累加值DV 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 ;该模型中的系数a是林分本身的多样性测度值的起始位置 ,随树种数的增多a值具有稳定的增长规律 ;系数rm 的新意是混交林分对光肩星天牛扩大危害的阻力、即潜在的抗虫能力 ,rm 随林分中树种数的增多具有显著增大的趋势。林分的最大多样性测度值KDMa 、Kh、KJsw 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 4~7个树种组成的系列混交林内 ,林分的多样性测度阈值DTV随树种数的增加而增高 ,但被害率极值Lvp反而降低。上述规律的意义还在于 ,随混交林中树种数的增加 ,设计或改造现有感虫林时选择树种的余地也增大。  相似文献   
992.
以枯斑三生烟为材料,用细胞化学沉淀法测定了TMV侵染对烟草叶片细胞中Ca^2+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Ca^2+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枯斑三生烟健叶中的Ca^2+主要分布于细胞间隙和液泡,接种TMV后,细胞间隙中的Ca^2+逐渐向细胞内转移,在接种后48h,Ca^2+主要分布于过敏性坏死细胞和近坏死区细胞,远坏死区细胞间隙缺Ca^2+;以后由于枯斑停止发展,在接种后96h远坏死区细胞逐渐恢复钙稳态。  相似文献   
993.
超临界CO2萃取(SCDE)法是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综合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迷迭香抗氧化剂和精油超临界CO2萃取的优选条件为:萃取时间 4 h,夹带剂 95% 乙醇与迷迭香叶子的质量比为2∶5,萃取罐和分离器I的温度分别为50和 70 ℃,分离器II的温度为 40 ℃,萃取压力 20 MPa,分离压力为4~5 MPa.迷迭香精油的平均得率为 1.80%,迷迭香精油主要含有1,8 - 桉叶素、樟脑、α - 松油醇、龙脑、马鞭草烯酮、 4 - 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芳樟醇等成分.迷迭香抗氧化剂的平均得率为 11.93%,主要含有鼠尾草酸、鼠尾草酚和迷迭香酸等活性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 23.61%、 7.33% 和 5.13%.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我国木材化学成分分析国家标准,对湖南40种主要树种木材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结合各树种木材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对其在工业方面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所测得的数据,可供各地开发利用各种木材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数据库技术在园林植保中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数据库技术在植保领域中的应用和当前的开发现状。介绍了上海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信息查询系统(VPPDIS)的开发情况及其主要功能,并对数据库技术在园林植保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6.
Nitrification is 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from a reduced to a more oxidized state. Denitrification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the microbial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nitrite and further gaseous forms of nitric oxide, nitrous oxide and molecular nitrogen. They are functionally interconnected processes in the soil nitrogen cycle that are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long-term nitrogen losses in ecosystems through nitrate leaching and gaseous N losse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chan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ecosystem restoration and how they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controlling factors, gross nitrification rates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 (BaPS) technique in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 of different restoration stag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restoration stage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ss nitrification rates or denitrification rates (One-way ANOVA (analysis of variance),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Q 10) for gross nitrification rate among all the forest sites (One-way ANOVA, p < 0.05). Gross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content (p < 0.05), but not with soil pH,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or C/N ratios. Denitrification rates in all the forest soils were low and not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water content, soil pH, organic matter, or total nitrogen. Nevertheless, we found that C/N ratios obviously affected denitrification rates (p < 0.05). Results from this research suggest that gross nitrification is more responsible for the nitrogen loss from soils compared with denitrification.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06, 30(1): 90–96 [译自: 植物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乌韭地上部分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检测不同产地乌韭中两种黄酮苷的含量,对乌韭资源进行评价.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GeminiC18色谱柱,乙腈/1%磷酸溶液(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40nm.荭草苷在0.025~0.148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2.18%;牡荆素在0.035~0.207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77%,RSD 2.37%.云南丘北所产乌韭的荭草苷和牡荆素质量分数都是最高,分别达到0.116 6%和0.145 7%,移栽到南京地区1年后荭草苷含量下降,牡荆素含量增高.以荭草苷和牡荆素含量为指标,云南丘北所产乌韭是较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998.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1)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幅度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下,牡丹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发生了可逆失活,PSⅡ功能下调,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明显发生,遮荫可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以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相似文献   
999.
试验表明 ,38个 4年生欧美杨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年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差异均呈极显著水平。用座标综合法评价了各无性系的优劣 ,从中初选出 6个优良无性系 ,其胸径和全高分别比对照高 2 1%和 2 0 %。  相似文献   
1000.
橄榄多酚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对橄榄中的多酚物质进行提取研究,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以1g橄榄果肉粉为原料,60%~70%丙酮水溶液是提取橄榄多酚的最适溶剂,最佳提取时间1h,温度20~30℃,固液比1∶20(g∶mL);超声波提取的最适功率为80W,最佳提取时间25min;微波提取的最适功率为280W,提取时间5s。3种提取方法的多酚提取得率分别为17.1%、19.3%和20.3%,与溶剂浸提法相比,超声波法和微波法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提取效果明显优于前者,并且三者提取物的UV和HPLC检测图谱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