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8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4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09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2.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
利用PCR方法,对2008年取自3个斑节对虾主产地(中国、泰国、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主要病毒病筛查。在所检测的210例野生亲虾样本中,均发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或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阳性样本,其中泰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WSSV携带率最高,达到89.8%,而中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IHHNV携带率最高,为8.8%。12例样本同时检测出WSSV和IHHNV(阳性率为5.7%)。该结果揭示3种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普遍携带WSSV和IHHNV,其中WSSV仍然是感染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调查结果增进了对斑节对虾主产区野生亲虾健康状况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WSSV感染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94.
河口区中国对虾池水化学状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对虾养殖池水的化学状况。1990年6—10月和1991年7—8月内所观测的虾池水化学成分平均值分别为:总含盐量9.5g/l,碱度1.79m mol/l,pH8.98,阴阳离子含量最高者分别为Cl~-(5.5g/l)与Na~++K~+(3.1g/l),为典型河口水质特点,但仍属海水水质体系,即系氯化水,钠组,Ⅲ型(Cl_Ⅲ~(Na))。有效氮含量丰富,总量平均为1.65mg/l,其中总氨氮占56%,硝酸氮占39%,亚硝酸氮占5%,可溶性有效磷含量较低,仅为0.012,N/P=304(原子比)化学耗氧量(COD_(Mn))17.4mg/l,可溶性有机物与悬浮颗粒有机物含量近为相等。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区虾池每59小时排换水量约40%,3—4cm虾苗放养密度为18.0±3.0万尾/公顷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5.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EC50值为2.78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及96h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mmol/L,SC值为3.10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h、48h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mmol/L时,pH对幼虾的24h、48h、72h及96h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mmol/L、盐度3.29‰、pH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96.
饵料和盐度对中国对虾幼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在不同盐度下摄食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与配合饲料的摄食量,生长和能量收支,在盐度5-35,水温25℃,中国对虾的摄食率在盐度13时达到最大,摄食能为2244kJ/(g.d),而最适生长盐度为20,此时的增重率最大,分别为4.6%(干重)和12.5%(湿重),能量利用效率最高(27%),盐度13-35时对中国对虾蜕壳周期的影响不显著,变幅为4.7-4.9d,盐度5时中国对虾的蜕壳周期为6.2d,显著大于其它各盐度条件下的蜕壳周期,盐度影响中国对虾生长的机制主要取决于摄食量和物质及能量转换效率的变化,而蜕壳周期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在盐度31时,摄食添蚕的中国对虾其生长显著大于摄食配合饲料的,摄食沙蚕的增重率为5.88%(湿重),11.95%(干重),能量利用效率为摄食能的23.24%,摄食配合饲料的增重率为3.48%(湿重),7.47%(干重),能量利用效率为摄食能的17.55%,不同饵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影响的能量学机制是由能量同化率和转化效率决定的。  相似文献   
97.
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患暴发性流行病病虾肝胰腺及中肠超薄切片中看到有包膜的杆状病毒颗粒,长250 ̄270nm、宽70nm左右。将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注射健康虾,可引起发病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虾相仿。因此,杆状病毒是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同时在活检时发现病虾肝胰腺及心脏压片中有较多细菌,将未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注射健康虾,比注射除菌病虾组织浆悬液的虾死亡早而迅速,所以受病毒感染后再继发细菌感染将加快病情恶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98.
淡化方式与盐度对凡纳对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的淡化方式与盐度影响凡纳对虾幼虾成活率与生长。以虹吸法边进边出的渐变方式进行淡化,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5.0%。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淡化方式为每6小时淡化一次,平均每小时降盐速度0.76,成活率达83.3%;体长为0.59-2.22cm、体重为8.12~30.12mg的幼虾具有相同的耐受降盐能力;幼虾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7.5~24.6,合适盐度范围为4.9~36.3,可适盐度范围为0.59~36.3。幼虾也可在淡水中生长(S:0.59,0.62),饲养2ld,平均体长增长率与体重增长率分别为67.5%~73.0%与599.5%~615.6%,成活率达88.4%~90.0%。  相似文献   
99.
1、中国对虾生活在盐度为4.5—35.5‰海水(渗透浓度为114—1178mOsm/kg)中,其血淋巴渗透浓度变化范围为587—797mOsm/kg。当海水渗透浓度为602mOsm/kg时,其血淋巴与海水等渗;当海水渗透浓度低于602mOsm/kg时,中国对虾表现为强高渗调节,高于602mOsm/kg时为中等低渗调节。2、中国对虾血淋巴中Na^ 离子在低盐度时为高离子调节,高盐度时为低离子调节。在试验盐度范围内,K^ 和Ca^2 均为高离子调节,Mg^2 为低离子调节。3、中国对虾对盐度突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盐度15‰海水转移到盐度7‰和28‰海水中,转移后分别在6和24小时中国对虾血淋巴渗透浓度基本能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100.
研究了培养介质的Na 、K 和Mg2 浓度、Na ∶K 比、pH值、培养温度以及培养时间和底物ATP -Na2量对斑节对虾鳃Na /K ATPase活性的影响。培养介质中Na 浓度为 5 0~ 10 0mM、K 浓度为 2 5~ 30mM、Mg2 浓度为 8~ 2 0mM、Na ∶K 比在 10∶1~ 2∶1、pH 7.0~ 7.5时 ,Na /K ATPase活性较高 ,Na /K ATPase活性随着培养温度升高而增大。Na /K ATPase反应时释放出的无机磷 (Pi)累积量与培养时间呈直线性增加。底物ATP Na2 浓度达到 1.0 4mM时 ,Na /K ATPase活性达到最高 ,随着ATP Na2 量的增多 ,Na /K ATPase活性并未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