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28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679篇
林业   1963篇
农学   1627篇
基础科学   1041篇
  2415篇
综合类   8631篇
农作物   1368篇
水产渔业   541篇
畜牧兽医   1783篇
园艺   698篇
植物保护   978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21篇
  2022年   827篇
  2021年   850篇
  2020年   790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945篇
  2016年   1136篇
  2015年   952篇
  2014年   1249篇
  2013年   1076篇
  2012年   1586篇
  2011年   1516篇
  2010年   1214篇
  2009年   1168篇
  2008年   914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590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八蕊单室茱萸为云南省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访问调查,确定八蕊单室茱萸可能分布的区域,开展种群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八蕊单室茱萸目前仅在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有10个天然种群,其种群规模已低于最小可存活种群,属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濒危物种,亟需开展保护工作。生境破坏和生境片段化是导致八蕊单室茱单室茱萸濒危的人为因素。提出收集种质资源、营建和管护近地保护种群、建立迁地和回归种群等保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2.
琯溪蜜柚园土壤酸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研究蜜柚园土壤的酸化特征,从而为蜜柚园土壤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福建省平和县319个蜜柚园的土壤样品和25个蜜柚园土壤剖面表土层(0~20 cm)、亚表土层(20~40 cm)和底土层(40~60 cm)的土壤样品,分析了蜜柚园土壤pH值的分布特征、影响蜜柚园土壤酸化的因素和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间的关系。【结果】平和县319个蜜柚园土壤pH值的变幅为3.26~6.22,其平均值为4.34,有89.97%的果园其土壤pH值低于柑橘生长适宜pH值的下限(pH为5.0),其中pH<4.5的强酸性果园占67.71%。25个蜜柚园剖面土壤pH平均值不同土层的高低顺序是表土层>亚表土层>底土层,与表土层土壤的pH值相比,亚表土层和底土层pH<4.5的土壤占比分别提高了50.00%和35.71%。土壤的酸化提高了土壤交换性氢、交换性铝的含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盐基饱和度及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酸化会减弱土壤的保肥能力,导致土壤钙、镁元素的缺乏。蜜柚园土壤的酸化程度随蜜柚树种植年限、土壤碱解氮含量及氮肥施用量、土壤有效硫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平和县蜜柚园土壤酸化现象严重,且园土亚表土层和底土层的酸化问题较表土层更为突出,氮肥和硫肥的过量施用是引起土壤酸化的原因。鉴于蜜柚园土壤的酸化特性,文中提出了降低果园氮素和硫素的投入、结合果园深翻改土施用碱性土壤改良剂、增施有机肥等防治蜜柚园土壤酸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3.
为了研究磷酸铵镁堆肥产品的氮磷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肥效,分别采用土柱淋溶方法及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铵镁堆肥(MAPC)产品的氮磷养分释放特性及对油菜的肥效,并与普通化肥(CCH)、普通堆肥(CCO)、磷酸铵镁肥(MAP)3种肥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整个淋溶过程中,CCH和MAPC处理淋溶液的总氮及总磷浓度均较其他处理高;MAP肥具有缓释性,且堆肥对其养分释放具有促进作用;CCO处理的养分释放最慢。在最后一次淋洗(即第5次)后,总氮及总磷养分浓度排序均为:CCHMAPCMAPCCO。盆栽试验18 d后油菜快速生长,且与对照(不施肥)处理相比,MAP和MAPC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及生物量。在45 d盆栽试验结束时,CCH、CCO、MAP和MAPC处理的生物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4.8、4.8、20.5倍和16.0倍。MAP处理能显著提高油菜的养分含量,TN和TP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24 g·kg~(-1)和1.54 g·kg~(-1)。研究表明,4种肥料均可改善油菜的生长发育情况,且MAP和MAPC的肥效优于CCH和CCO,在堆肥中利用鸟粪石结晶原理可固定部分氮磷元素,提高堆肥产品肥效。  相似文献   
124.
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案件进行信息特征分析,可以把握案件的发生规律,提供决策者参考,以便有针对性预防和打击犯罪,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本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犯罪案件的文本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建立了word2vec模型。从犯罪因素的角度统计分析了本类案件的信息特征,包括侵害人的特征、作案行为特征、侵害的动物或动物制品、侵害的时间和案件发生的地点等。在梳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关联算法构建了关联规则。根据特征分析和关联规则,提出了开展季节性防控、对特定群体和场所进行有针对性预防、对上游下游犯罪进行联动打击、与网管等多部门合作,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打击和防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明确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农地边际化现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单位成本纯收益指标”、“农地利用集约度指标”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三大主要指标,对广东省2000—2015年农地边际化特征进行提取。选择影响农地边际化特征的19个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农地边际化现象的核心影响因素进行挖掘。结果表明:2000—2015年广东省共发生3次比较明显的农地边际化现象,分别在2001—2002年、2005—2006年、2010—2013年,且第3次边际化持续时间最长,情况最严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指标和农户家庭资源要素结构变化指标对农地边际化的影响程度较大,其中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粮食总播种面积对农地边际化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q值分别为0.8067、0.8055、0.7916。任何两因子相互交互作用都能增强对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6.
以安徽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应用4种低影响开发(LID)方案(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和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罐组合)构建雨洪管理模型(SWMM),模拟不同雨水重现期下各种LID方案的水文和水质性能,并评价了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植草沟的径流削减效率最好,可延迟流量峰现时间,且能有效地削减污染负荷;除雨水罐外,另外3种LID实践方案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从成本效益上分析,下沉式绿地和组合LID实践方案的污染物控制效果较好,但其单位削减率成本高,植草沟对污染物控制效果不理想,但其具有最低的单位削减率;若想取得较好的污染物控制效果,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可以采用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下沉式绿地或组合LID实践方案不仅能有效削减峰值流量,缓解城市排水管网负荷,且对污染物的削减效果较好.可为中国校园中LID实践的应用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7.
定西于家山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洞穴与滑坡、沟蚀等侵蚀过程联系紧密并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但目前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与侵蚀临界暂未明晰。利用无人机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影像与数字表面模型,基于影像标识了黄土洞穴并统计了其土地利用类型与洞穴直径,利用标识点在数字表面模型上提取了黄土洞穴的坡度、坡向、曲率和汇水面积等地形数据并分析了黄土洞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直径大多4 m。黄土洞穴在耕地上发育较少,多发育于牧草地区域流水汇聚的凹形坡,且在阴坡更为发育。同时,黄土洞穴坡度正切值范围集中于0.4~1.0,汇水面积一般不超过3 000 m~2。依托统计的坡度正切值与汇水面积数据绘制了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图并对比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侵蚀临界。黄土洞穴的侵蚀临界边界分别为SA~(0.150)=0.368与SA~(0.135)=7.580,分布较广且覆盖了浅沟与切沟的侵蚀临界。浅沟、切沟的演化与黄土洞穴的发育有关,黄土洞穴通过连通与坍塌促进了浅沟、切沟的发育、转换与扩展,并因此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研究量化了黄土洞穴发育的分布特征,建立了黄土洞穴与浅沟、切沟的联系并深化了对黄土洞穴侵蚀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8.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9.
为探究炭肥比和膨润土粘结剂对生物炭基肥理化及缓释特性的影响,以生物炭为基底,分别制备了炭肥比1:4,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0%、15%、10%、5%和粘结剂质量分数10%,炭肥比为1:6、1:5、1:4、1:3的柱状尿素和氯化钾生物炭基肥颗粒,分析了生物炭基肥颗粒的理化及缓释特性。结果表明,在炭肥比为1:4条件下,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越高,生物炭基肥微观结构越紧密,力学和缓释特性越好,质量分数为20%时,氯化钾和尿素生物炭基肥平均抗压强度分别为286.78和281.27 N,前3天养分淋出率分别为45.53%和36.87%。在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条件下,炭肥比越高,生物炭基肥缓释性能越好,炭肥比为1:3时,氯化钾和尿素生物炭基肥前3天养分淋出率分别为42.06%和40.32%。同时,氯化钾生物炭基肥表面孔隙先增后减,炭肥比为1:6和1:3的平均抗压强度分别为271.25和282.42 N。尿素生物炭基肥内部结构中孔隙变多,炭肥比为1:6时,平均抗压强度为最大值267.84 N。综合考虑,满足中等肥料浓度要求时,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20%、炭肥比为1:4或膨润土粘结剂质量分数为10%、炭肥比为1:3的生物炭基肥成型配方较优。  相似文献   
130.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时代的变革,社会的变迁,文化的洗礼,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丰富和完善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传统体育事业。满族传统体育游戏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嘎拉哈”游戏又是满族传统游戏中的最具有满族特色的游戏之一。嘎拉哈是我国北方满族人发明的,并一直保留至今的民族传统游戏,历经几千年的流传,一直没有改变,始终是民族大家庭传统游戏中的一份子,它是吉祥、如意、喜庆、平安的象征,充分证明了它所包含的文化特性是满族人民所代表的,因此,保护“嘎拉哈”游戏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支撑现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