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5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以探讨大麦单倍体细胞水平的耐冷、耐NaCl性与植株水平抗病、耐盐性的相关性为目的,用赤霉病抗性、耐盐性不同的大麦为供试材料,比较了它们的离体培养花药及小孢子对低温、NaCl预处理的培养反应。结果表明:感病材料低温(5℃)预处理17d的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未经低温预处理的低,抗病材料则有一定的升幅。用NaCl溶液直接处理游离小孢子,所有供试材料的小孢子存活率随处理浓度升高不断下降,耐盐材料的存活率下降幅度比盐敏材料的小,且抗病材料的降幅比感病材料的小。说明:供体植株水平的抗病、耐盐性在花药、小孢子水平上也能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22.
冬花椰菜的小孢子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在四个冬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ssp.botrytis)基因型中获得小孢子胚胎.培养基中加入硝酸银能明显促进胚胎发生.在含125mg/1硝酸银的培养基上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加入0.5g/1活性碳,能提高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另外在培养基中用琼脂糖代替琼脂,也能提高胚产量.  相似文献   
123.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高温起始培养、培养基等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内的个体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适宜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晚期;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起始培养高温热击促进胚状体诱导。成熟胚状体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中,直接再生出植株或经次生胚继代培养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24.
白桦雄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1996年以30-35年生白桦的雄性序为材料,分期取样固定,利用OLYMPUS显著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6月底7初出现小孢子母细胞。接着进入和娄裂过程。7月底8月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随之减数第二次分裂开始。8月中旬分裂完毕。产生小孢子。  相似文献   
125.
甘蓝小孢子培养中花蕾长度与细胞单核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甘蓝杂种一代品种抽薹植株初花期的花蕾为供体材料,通过镜检观察得出,在甘蓝植株1次分枝花序上花蕾肉眼可见间隔为5d时,花粉小孢子形状呈现在不明显的三裂形与正圆形间,细胞发育正处在单核靠边时期;花蕾生长的长度为4.50~5.49mm,花粉细胞发育所处的单核靠边期的小孢子平均所占比例为76%。采用NLN-14培养基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可见所选花蕾的小孢子多数发育处在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离体培养容易诱导出胚状体。  相似文献   
126.
为了寻找小麦单核中晚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原因,探讨小麦花药发育的蛋白质代谢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陕农138小麦小孢子单核中晚期和双核期的全蛋白分析表明,在等电点4~7之间可识别约450个以上清晰的蛋白质点,检测到差异点26个,对其中14个质量较好、重复性较高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分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搜索,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另3个蛋白质点未得到有意义的鉴定,11个蛋白质点分别被鉴定为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1个蛋白点)、叶绿素抗体结合蛋白(1个蛋白点)、pentatricopeptide重复蛋白PPR566-6 (1个蛋白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个蛋白点)、泛素(1个蛋白点)、S-腺苷-L-半胱氨酸水解酶(2个蛋白点)、放氧增强蛋白(2个蛋白点)和假定蛋白(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质点的功能涉及到糖代谢、蛋白质降解、细胞防卫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27.
Huiyou50S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半不育株选育而成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长光周期下不育而在低温、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本文通过半薄树脂切片、扫描电镜、花粉压片染色、花药整体透明方法对Huiyou50S及其近等基因系Huiyou50F的花药发育过程及花粉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 Huiyou50S的花药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均正常,在单核期出现明显异常,虽然能形成花粉壁,但小孢子细胞质收缩、解体,最终只剩余空瘪的花粉壳; Huiyou50S的花药绒毡层在单核后期提前降解,绒毡层解体速度快于可育株Huiyou50F。Huiyou50S的小孢子的完全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时期,绒毡层发育与小孢子异常有某种关联,该结论为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划分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8.
以10个小白菜F1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小孢子胚发生及其成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获得的双单倍体以及用其配制的杂交组合的园艺学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品种间小孢子出胚率差异较大;NLN-13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发生,胚诱导率达100%;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6-BA和NAA可以提高小孢子出胚率;小孢子胚成苗培养基的适宜琼脂浓度为1.0%,小孢子胚成活率可达85.88%;MS+3%蔗糖+0.8%琼脂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继代和壮苗的适宜培养基,MS+3%蔗糖+0.8%琼脂+NAA0.1mg.L-1是小孢子再生植株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双单倍体及其与自交系配成的杂交组合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29.
为了研究转反义乙烯基因番茄的F2代特性,以TF1、TF2、TF3、NR四个不同基因型为材料,非转化番茄为对照,测定了生长指标(茎间长、茎粗、分枝数)和花粉粒的生活力。结果显示:四种转基因植株的花粉生活力、茎间长、茎粗、分枝数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花粉生活力TF3基因型的最高,TF1基因型的最低;NR的分枝数最高,而TF3的最低;TF1的茎粗最高,NR的最低;TF1的节间最长,TF2的最低。通过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计算,综合分析出TF1番茄生长最旺,最健壮(植株的各项指标都较高,茎最粗、节间最长、分枝数多等),为1级,其次是NR、TF3、TF2,CK最弱。转基因番茄的长势强于对照。所以,反义乙烯基因的插入,可以增强番茄植株的生长势。  相似文献   
130.
用小孢子培养创建大白菜双单倍体永久作图群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抗TuMv的高代自交系91-112和高感TuMV的小孢子双单倍体系T12-19杂交的F1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多次继代培养使小孢子再生苗安全越夏,再经移栽驯化后进行低温处理,定植到日光温室。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小孢子培养生产双单倍体的成功率和结实水平,得到一个具有146个白菜双单倍体系的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