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2篇
  26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262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L-内碱是内碱乙酰转移酶(CAT)的辅酶,它作为栽体,具有将长链脂肪酸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的作用。因而降低了体内脂肪含量,减少了蛋白质向能量的转化。本文对L-内碱的生理功能和在畜牧业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2.
本试验研究了在育肥猪日粮中添加 n-甲基 -d,L-天门冬氨酸 ( n-Methyl-d,L-Aspartate,NMA)对相关生长激素的反应及脂肪代谢变化的影响。将 48头生长育肥猪 (平均初始重 5 6± 0 .3 7kg)随机分到 6个圈里 ,每圈 1 4头 ( 7头阉割母猪 ,7头阉割公猪 ) ,3个圈饲喂对照组日粮(谷物 -豆粕型日粮 ) ,其它 3个圈饲喂对照组日粮加5 0 mg/ kg的 NMA。在试验期内所有的猪都自由采食和饮水 ,试验 44d后 ,从每个处理各取出体重相似的 4头阉割母猪 ,4头阉割公猪 (对照组平均体重为 86.94± 0 .71kg,,添加 NMA试验处理组平均体重 90 .5 5± 1 .5 1 kg)屠宰 ,取肝脏 ,背最长肌 ,皮下脂肪 (第 1 0根肋骨处 ) ,结果表明 ,添加 NMA可以使盲肠中 IGF-I,胰岛素 ,T3 ,T4的水平分别增加 5 0 .68% ( P<0 .0 5 ) ,3 8.3 6% ( P<0 .0 5 ) ,1 2 3 .3 3 % ( P<0 .0 1 ) ,60 .5 8% ( P<0 .0 3 ) ,肝脏和肌肉中IGF-I的水平分别增加 1 7.83 % ( P<0 .0 3 )和 2 6.0 0 % ( P<0 .0 3 ) ,皮下脂肪分析表明 ,补充 5 0 mg/ kg的 NMA可以使苹果酸脱氢酶 ( MDH)的总活性降低 2 0 .5 4% ( P<0 .0 5 )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 G-6-DPH)的总活性降低1 6.97% ( P<0 .0 5 ) ,使 MDH,G-6-DPH各自活性降低3 7.46% ( P<0 .0 1 ) ,3 5 .0 6% ( P<0 .0 1 )  相似文献   
63.
在LX中利用L-保序算子ω引入了Lω一致结构、Lω拟一致结构,并给出它们的基和子基等概念,研究了这些概念的基本性质,得到了L-保序算子、Lω一致结构、Lω拟一致结构等概念的一些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64.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筛选的具有降解L-苹果酸功能的酿酒酵母FM-sc-0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和60Co-γ射线2种诱变因子的协同作用对其进行诱变育种.结果显示,紫外线诱变之后获得1株降解L-苹果酸能力较出发菌株FM-sc-08提高11.23%的突变株FM1-53;用60Co二次诱变FM1-53,筛选获得1株降解L-苹果酸能力比FM1-53提高22.23%的突变株FM2-9,该菌株比原始菌株FM-sc-08的降酸能力提高29.45%.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FM1-53和FM2-9菌株遗传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5.
通过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了L-半胱氨酸在H2SO4和HCI中对碳钢的缓蚀作用;通过量子化学研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迸一步探讨了L-半胱氨酸的缓蚀机理.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L-半胱氨酸对碳钢有较好的缓蚀性能;量化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L-半胱氨酸S原子极易接受金属提供的电子而与金属形成反馈配位键,是可能的亲电反应活性部位;在0.5mol/L硫酸和1.0mol/L盐酸中的结合能分别为-539.9 kJ/mol和-1437.3kJ/mol,表明L-半胱氨酸可强烈地吸附在碳钢表面.  相似文献   
66.
贺希娜  刘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32-33,41
采用活性炭对L-色氨酸发酵液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温度、pH值对脱色率和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脱色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的脱色工艺:活性炭用量0.5%,pH2.0,室温,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67.
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和L-肉碱对寒冷刺激所引起的肉羊机体抗氧化的作用。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3水平谷氨酰胺[A1(0%)、A2(0.6%)、A3(1.2%)]与3水平L-肉碱[B1(0mg/kg)、B2(75mg/kg)、B3(150mg/kg)]。将9只肉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试验组羊由饲养环境温度10℃暴露于0℃环境温度下,各试验组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谷氨酰胺和L-肉碱。预试期7 d,试验期2 d(间隔10 d)后,测定各组肉羊血清中SOD、MDA、T-AOC活性。结果表明:谷氨酰胺和L-肉碱在低温下复合使用能提高机体血清SOD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经比较分析,低温环境下肉羊日粮谷氨酰胺和L-肉碱的添加量分别为1.2%、150 mg/kg时可以提高血清SOD水平;低温环境下肉羊日粮谷氨酰胺和L-肉碱的添加量分别为0.6%、150 mg/kg时可以提高血清T-AOC水平,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添加谷氨酰胺和L-肉碱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冷应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8.
本试验旨在研究抗氧化基因谷氧还蛋白1(GRX1)、硫氧还蛋白1(TRX1)在云南乌金猪脑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胸腺、胰腺、生殖腺、肝脏、皮肤、十二指肠、空肠、回肠11种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探讨L-组氨酸对乌金猪氧化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乌金猪组织中GRX1、TRX1基因表达;以过氧化氢(H2O2)为氧化应激源建立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探讨L-组氨酸对GRX1、TRX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GRX1、TRX1基因在乌金猪被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皮肤、空肠,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较低;2)乌金猪组织中TRX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G RX1基因表达量;3)细胞培养结果表明,受到H2O2刺激时,氧化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产生过表达,L-组氨酸对氧化应激细胞或非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其适宜浓度约为280μg/mL。乌金猪GRX1、TRX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组织特异性,H2O2可诱导氧化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产生过表达,添加适宜浓度的L-组氨酸可以调节氧化应激细胞或非应激细胞中GRX1、TRX1基因表达。结果提示,通过营养途径可诱导乌金猪体内G RX1、TRX1基因的表达,这是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9.
L-半胱氨酸对水稻根系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硒是人和动物体内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许多地方性疾病如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均与环境中硒水平低有关[1]。硒对人和动物健康从有益到有害的范围很窄[2-4],摄入过量硒会引起人畜中毒[5-6]。由于人体内的硒主要通过植物性食物获得[7-8],因此探讨根外环境中影响植物吸收硒的因素,进一步通过施肥措施调节植物对硒的吸收以及调控植物性产品可食部分硒含量,确保食用安全和人体健康是非常必要的。在土壤中,硒主要以元素硒(Se0)、硒化物(Se2-)、亚硒酸盐(SeO32-)、硒酸盐(SeO42-)和有机态硒[(CH3)Se]五种形态存在。其中可以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硒主要有硒酸盐和亚硒酸盐[8]。研究表  相似文献   
70.
16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分别饲喂添加0、30、50和100m gk/gL-肉碱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以研究L-肉碱对肉鸡脂质代谢的影响。经7周试验,结果表明:L-肉碱显著影响了肉鸡血清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和肉鸡腹脂率(P<0.05或0.01),但对肉鸡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指标的变化,似100mg k/g L-肉碱对肉鸡的脂肪和胆固醇代谢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