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8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林业   416篇
农学   541篇
基础科学   167篇
  595篇
综合类   3479篇
农作物   2117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56篇
园艺   390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10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466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07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地对普洱生茶品质与化学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来自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三大产区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对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表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的化学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对来自西双版纳自治州(包括勐腊县、勐海县、景洪市)、普洱市、临沧市3个地级行政区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也可以对来自普洱茶产区的东南、西南、西北3个区域的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鉴定了普洱生茶中79种主要成分,并对其在12个茶山(自然村)的普洱生茶中的含量分布,以及与不同产地普洱生茶滋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表明,基于UHPLC-Q-TOF/MS的茶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轮廓可以作为普洱生茶产地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相似文献   
13.
茶氨酸合成酶基因的SNP挖掘和遗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氨酸合成酶(Theanine synthetase,TS)基因是茶树茶氨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以氨基酸含量差异明显的亲本及其杂交所得F_1子代为研究材料,克隆TS基因的c DNA序列,挖掘其SNPs位点,并成功将杂合SNP位点定位在遗传连锁群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序列比对在亲本间检测到3个SNPs,验证得到1个杂合的位点SNP735。将此位点成功转化为dCAPS标记,该标记在子代中的基因型分离比为1∶1,利用该群体已构建的茶树遗传图谱进行遗传定位,将dCAPS标记定位在连锁群LG03上,相邻标记为TM299和TM517。联合此标记及其相邻标记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和茶氨酸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种大量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物质,因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癌、抗衰老等 性能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物质之间大多具有协同作用,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其抗氧化能力往往强于单一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将目 光聚焦到多酚类物质与小分子物质化合所具有的协同抗氧化能力的研究上并做出多项试验。本文论 述了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及协同抗氧化机理,并以茶多酚与维生素C、维生素E 化合为例对协 同抗氧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茶树上喷洒 ̄(134)Cs后,老叶上的沉积量和新叶上的吸收量均按指数回归形式下降,下降的速率以老叶上最快,春茶叶和夏茶叶上次之,秋茶叶上最慢;灌溉和土壤中拌入 ̄(134)Cs后,茶叶对 ̄(134)Cs的吸收分两个阶段进行,前期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后期则减少。吸收量有个最大值;茶叶中 ̄(134)Cs的含量在喷洒情况下比灌溉和拌土的高。  相似文献   
16.
选用14日龄健康的海佩科内用仔鸡48羽,随机分成试验(24羽)和对照(24羽)两组.试验组在饲粮中添加0.25%的茶多酚(TP),研究TP对鸡免疫功能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TP对自然感染法氏囊病鸡,有明显提高(p<0.05)鸡血液中红细胞C_(3b)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及保护鸡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同时也发现TP对公母鸡法氏囊的重量有不同影响.本试验表明,TP具有提高家禽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鹿茸茶是以鲜鹿茸、红参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枸杞等滋补药材,科学组方,经分级提取、分离、浓缩、纯化、调配、制粒而成的保健茶。最佳工艺为:鹿茸提取温度为53±2℃,颗粒冷冻干燥,乳糖∶甘露醇=4∶1的混合辅料为颗粒赋形剂,主料和辅料比为1∶1。  相似文献   
18.
对6种青饲牧草用7种除草剂进行除草试验。证明播后苗前墨西哥类玉米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0.90kg(ai)/hm^2;M-81E饲用高粱与串叶松香草适宜用60%丁草胺乳油0.90kg(ai)/hm^2;苏丹草适宜用60%丁草胺乳油0.90kg9ai)/hm^2与25%绿麦隆可湿性粉剂0.94kg(ai)/hm^2,紫苏用12%恶草灵乳油0.27kg(ai)/hm^2与84%chinch乳油1.89  相似文献   
19.
1江西茶叶生产的现状 江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始于汉,盛于唐.宋代,江西茶叶产量居全国之首(全国岁茶课为1153万kg,江西342.5万kg).明清时期,涌现了庐山云雾、遂川狗牯脑、修水双井绿、婺源绿茶、浮梁红茶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名茶.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江西的茶园面积和产量分别从1949年的4800hm^2、2145t增加到1998年的5.47万hm^2、2.1万t.产茶区域遍及全省的每个县市,茶叶已成为茶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县、乡财政的支柱.   ……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专门设计的生物材料试验机测定了茶树新梢的折断力、断裂挠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初步探明了新梢节位(嫩度)、截面积、品种和空气温、湿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折断式采摘机构能有效地实现选择性采茶,可克服切割式采茶机“一刀切”的弊端。此外,作者根据大量的测试数据,提出了折断式采摘器的基本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