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537篇
基础科学   9篇
  342篇
综合类   430篇
农作物   93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新发现的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WBMs的小孢子败育过程。观察到Mo17cms-WBMs的小孢子在单核花粉中期以前发育正常,部分小孢子从单核花粉晚期质核出现异常,多数小孢子可正常发育到二核花粉期,随后开始崩溃,形成空瘪皱缩的花粉粒。雄性不育材料WBMs胞质的小孢子败育过程与S组唐徐胞质不育材料类似,败育发生晚,绒毡层等体细胞活动正常,属典型的配子体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02.
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玉米花粉诱导小麦单倍体研究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13 1%~14 8%单倍体幼胚,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上进行胚抢救,单倍体幼胚成苗率达到96%以上。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双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外界因素及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防腐剂、金属离子和5种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处理3种花色苷提取物,采用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其处理前后的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随光照和加热时间延长而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照射3种光照条件下黑米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最差;在相同温度下黑大豆花色苷提取物的稳定性最好,黑米和黑玉米花色苷提取物的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对3种花色苷提取物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不明显,5种金属离子(K+、Ca2+、Mg2+、Zn2+、Cu2+)和5种不同杀菌工艺(巴氏灭菌、煮沸灭菌、高温短时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微波灭菌)对其总抗氧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结论】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花色苷提取物抗氧化稳定性受光照、温度、食品原料、金属离子和杀菌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干旱条件下玉米叶面积变化及地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干旱地区自然降水条件下,对4个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进行不同干旱处理,测定其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拔节到灌浆初期是干旱影响玉米叶片生长及叶片功能发挥的重要时期;干旱影响玉米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使玉米最大干物质积累时期推迟到开花期至乳熟期;苞叶和茎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率较高,茎鞘中积累的干物质对玉米籽粒的贡献率最高。干旱条件下,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至乳熟期具有较大的叶面积、较强的光合能力和较长的光合功能期,对乳熟期获取较大的生物产量和提高籽粒产量都有很大的作用,玉米的耐旱性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在实验研究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总结目前玉米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的成功经验出发,论证了玉米高产育种中几个问题的辩证关系。结合株型育种提出了群体的“库”“源”概念及作用类型,以区别于单株的“库”源”分析法;探讨了今后应加强的工作和不同育种方案中的主攻方向。其中包括:1.国外种质在本省推广的玉米杂交种中占57.6%,在高产育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应采用直接利用与基础研究结合开发的方法;2.在良种与优化栽培的关系上主张库和源的关系与经济系数和生物产量关系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6.
重金属低积累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当地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品种:正红311(1)、成单30(2)、川单428(3)、隆单8(4)和川单418(5),种植于四川射洪县玉米示范区的7个试点,通过AMMI模型研究品种和环境交互效应对玉米籽粒积累重金属能力的影响,旨在获得对重金属吸收具有低积累性和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Cu的品种效应(SS,平方和)占总效应的77.6%,玉米籽粒低积累Cu的性状有很高的重现性;而As、Hg、Pb、Zn、Cr5种重金属元素品种与环境交互效应同品种、环境效应比较占主导作用,分别为63.4%、74.3%、50.3%、69.2%和57.5%。通过双标图分析,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富集重金属能力的大小和稳定顺序。AMMI模型为研究品种×地点交互效应对作物积累重金属能力的影响和评价品种稳定性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对于低重金属积累品种的准确筛选和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渗透胁迫下玉米幼叶细胞Ca~(2+)分布及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细胞化学方法,探讨了渗透胁迫条件下玉米幼叶胞内Ca2+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Ca2+与渗透胁迫诱导胞内信息转导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初期,胞质Ca2+浓度升高,液泡失水,叶绿体、细胞核Ca2+浓度升高,起到了调节胞内Ca2+浓度的作用;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细胞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叶绿体及细胞核中Ca2+浓度呈继续上升趋势,二者超微结构受到破坏的程度愈发严重,直至解体。说明:Ca2+介导了渗透胁迫诱导的细胞生理过程,Ca2+对细胞核骨架的可塑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The maize population Csyn 4 was improved for three cycles with three recurrent selection methods MS1, MS1-HS, and MHSRRS in northern China. A total of 40 NC Ⅱ testcrosses were made by four testers with Csyn 4 and 10 improved populations, which were evaluated in four environments in the cropping season of 2005.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progress (P〈 0.05) in yield and other chief agronomic traits in the improved populations and testcrosse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three recurrent selection methods were effective for increasing grain yield of testcrosses and improvement of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in maize population. The average grain yield increase of population Csyn 4 in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was 266.7 kg ha^-1 (5.3%), 288.0 kg ha^-1 (5.7%), and 231.3 kg ha^-1 (4.6%) per cycle, while the grain yield of S 1 progeny of population for Csyn 4 was increased by 420.0 kg ha^-1 (10.9%), 376.0 kg ha^-1 (9.8%), and 414.7 kg ha^-1 (10.8%) per cycle in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respectively. Linear responses (b) in the MS1, MS1-HS, and MHSRRS recurrent selections were the same as the realized responses of the selection (G) for grain yield increase of Csyn 4 and S1 progeny of the populations. The grain yield of testcrosses increased by 3.3-5.2% on average per cycle. The value of heterosis did not display any differences amongst the different cycles of selections. The GCA for yield component traits of population Csyn 4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means of three selection methods, whereas the GCA for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days to silking, and days to polle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recurrent selections. GCA for the number of tassel branches were decreased in the selections, while GCA for the number of plant leaves were increased,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09.
玉米光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综述了光胁迫与玉米的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光合特性、光合关键酶及产量之间的关系,概括总结了玉米光胁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本领域研究的意义及前景。  相似文献   
110.
田间条件下控制玉米开花前后根系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原位条件下,利用根系形态差异显著的自交系掖478和武312为亲本构建的BC4F3群体,采用改进的PLABQTL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抽雄期(开花前10 d)和灌浆初期(开花后15 d)玉米根系性状的变化和地上部生物量进行QTL定位。并分析其遗传机制。结果表明,花前花后对根干重、总根长、侧根长、轴根长、轴根数等根系性状共检测出27个QTL,单个QTL贡献率为52%157%,其中在染色体臂602和1004区域同时检测到控制着地上部生物量、总根长、侧根长和轴根数等性状的QTLs,两个不同生育时期检测到的共同QTL共有8个。玉米花前花后控制根系生长的QTL因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存在着特异性,而且对地上部生物量形成有重要贡献,这为了解田间条件下根系的生长发育和进一步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