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5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林业   407篇
农学   334篇
基础科学   42篇
  267篇
综合类   1853篇
农作物   248篇
水产渔业   167篇
畜牧兽医   452篇
园艺   498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白玉龙 《草业科学》1997,14(3):28-31
测试了12种牧草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各自的无氮浸出物含量。牧草细胞壁损失含量与NEF含量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款项人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16.66+0.79x(P<0.05),NDFK法NFE含量与NDF间呈非常显著相关(r=-0.9019P<0.01),其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56.25-0.72x(P<0.05)。NDF法NFE含量较CF法NFE对照达显著水平(t=6.709>t0.  相似文献   
102.
赤霉素或环剥处理分别对暗柳橙的花芽分化起阻遏或促进怍用。赤霉素处理使芽内总游离氨基酸,特别是碱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环剥处理则使上述氨基酸含量增多。赤霉素处理,绝大多数种类氨基酸减少,尤其是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环剥处理,相当种类的氨基酸增多,尤其是苏氨酸、组氨酸、谷氨酸等。氨基酸变化可能与芽内合成特异蛋白质有关,与基因的表达与阻遏有关。但也可能是营养芽或生殖芽两者本身在代谢上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花芽分化的实质原因提供了生物化学对比性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干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潜在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使之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热点、最前沿的课题之一。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成体干细胞除了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外还具有分化方向的可塑性。作者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了成体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4.
CaM在梨花芽分化过程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抒昂  罗充 《园艺学报》1998,25(3):220-223
以梨为试材,对成花过程中的短枝芽和叶所含钙调素(CaM)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短枝芽的CaM含量在整个成花前后都明显高于新梢芽的含量,特别是在成花的发端期突然成倍增加,形成高峰;(2)短果枝叶的CaM与新梢叶有着相近的变化趋势,但在成花前后,短果枝叶的CaM含量明显高于新梢叶;(3)CaAc处理可以使短枝芽所含CaM的峰值提前出现,TFP处理可明显降低CaM含量和延迟其峰值到来。还就CaM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及与Ca2+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半滑舌鳎的性腺分化和温度对性别决定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ünther)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理想的增养殖对象,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比雄性快2~3倍。由于温度可影响多种鱼类的性腺分化,因而探索温度对该鱼的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的影响,获得性逆转雄性亲本,用于培育全雌后代,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24℃饲养条件下,孵化后30 d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其中具有裂隙的性腺原基未来发育为卵巢,而不具裂隙的原基未来发育为精巢。在孵化后25~100 d对半滑舌鳎进行不同温度(16℃、20℃、24℃、28℃、32℃)处理,在9月龄时利用石蜡组织切片鉴定表型性别,观察温度对性腺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8℃和32℃高温能显著提高群体中的雄性比例,使其分别达到69.2%和66.7%;而低温16℃和20℃对性腺分化影响不大,群体中雄性比例分别为56.5%和57.1%;24℃处理群体中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半滑舌鳎雌性特异的遗传性别鉴定技术也检测到高温和低温处理组出现了由基因型雌性向表型雄性逆转的雄性个体。这些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分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6.
桃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桃栽培品种曙光、金童5号和甜桃王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组合、基因型和试管苗继代次数等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暗培养的培养基为LP+1.5mg·L-1TDZ+0.15mg·L-1NAA;光培养基为LP+0.5mg·L-1TDZ+0.3mg·L-1KT+0.3mg·L-1NAA和LP+0.6mg·L-1TDZ+0.3mg·L-1KT+0.4mg·L-12,4-D;金童5号和曙光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再生率分别为21.8%和14.5%;曙光和金童5号试管苗继代第1~11次叶片的再生能力与继代前3次愈伤组织相比形成率较高;曙光再生苗在培养基1/2MS+0.5mg·L-1NAA上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条数为7.9。  相似文献   
107.
用黔糖4号作供试材料,选择蔗茎嫩梢部茎腋芽作接种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外值体消毒采用75%酒精浸泡8~10s后用0.1%HgCl2消毒15min复合消毒,多次清洗再接种;腋芽诱导培养基采用(液态)1/2MS 0.25mg/L(6-BA);丛芽诱导增殖培养基采用(固态)MS 2.5mg/L(L-BA) 0.2mg/L(KT),每隔15~20d转基继代一次,繁殖倍数可达30倍以上;生根培养基采用(固态)1/2MS 3.0mg/L(NAA) 0.1mg/L(IBA),添加2.5mg/L的MET,使丛苗根粗苗壮;炼苗后移至“沙土沙”的苗床假植,再单株假植至20cm左右高的苗时进行大田定植;摸索总结了一套黔糖4号腋芽离体快繁种苗技术,并详细介绍了操作要领,提出了有关环节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随机样本分别进行14个结构基因座和7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检测,比较由两种遗传标记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根据两种类型的基因频率资料,计算3个群体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加以比较。结果表明:由微卫星等位基因频率获得的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有效等位基因数显著大于结构基因座获得的,但在三群体中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由结构基因座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 0268~0 2487,微卫星标记资料计算的3个群体间标准遗传距离为:0 2321~1 2313,绵山羊间显著大于绵羊群体之间。提示:结构基因座和微卫星标记一致揭示3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同羊>湖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微卫星标记较结构基因座标记更能表达近缘种间进化趋异水平,可将FCB11、MAF33、AE101、FCB128及FCB304位点作为研究绵山羊近缘种间遗传分化的标志性位点。  相似文献   
109.
旨在克隆山羊SRSF10基因序列,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过表达和干扰手段阐明SRSF10对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本研究以简州大耳羊(Capra hircus)为试验对象,利用RT-PCR技术克隆山羊SRSF10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研究其在成脂诱导分化不同阶段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转染pcDNA3.1-SRSF10过表达载体和SRSF10-siRNA至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通过油红O和Bodipy染色法从形态学上明确其对脂滴积聚的影响; 通过q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获得山羊SRSF10基因序列为1 026 bp,其中CDS区552 bp,共编码183个氨基酸; SRSF10在诱导分化96 h的肌内脂肪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过表达和干扰山羊SRSF10分别促进和抑制了肌内脂肪细胞中的脂滴积聚; 过表达后基因SREBP1、PPARγC/EBPα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上调(P < 0.01),干扰后分化标志基因SREBP1、PPARγC/EBPα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 < 0.01)。结果表明,山羊SRSF10是肌内脂肪细胞分化的正调控作用因子,并且这种调控作用可能主要通过调节SREBP1、PPARγC/EBPα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0.
旨在对西门塔尔牛胰腺间充质干细胞(pancrea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s)进行原代培养并研究其体外分化潜能,为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学方面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本研究从3月龄的西门塔尔牛胚胎中无菌分离胰腺组织,分别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PMSCs,进行原代培养;绘制第3代、第9代、第15代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群体倍增时间及克隆形成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34和CD45),RT-PCR检测干细胞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73、CD90、CD106、CD166、CD34和CD45);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其基因稳定性,通过向成脂、成骨、成软骨和成肝样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成功分离出PMSCs,细胞贴壁后形态均为长梭形,漩涡状生长,生长趋势呈典型的S形;第9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显著低于第15代而高于第3代(P<0.01);第9代PMSCs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第3代而显著高于第15代(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RT-PCR结果显示PMSCs特异性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6和CD166,未表达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5,与国际细胞治疗学会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指定的MSCs表面标记物相对应;核型分析表明,PMSCs为正常二倍体(2n=60,XY),染色体基因组未发生变异;特异性染色和RT-PCR结果表明,从西门塔尔牛体内获得的P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样细胞。本试验证实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西门塔尔牛P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PMSCs具有活性好、增殖速度快的特点,与MSCs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项分化的潜能。可为组织工程学提供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