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20篇
  50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56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幼胚和花药培养诱导荔枝胚性愈伤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荔枝主栽品种元红的幼胚为外植体,优化了离体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EC)的培养基.对EC的诱导,较高质量浓度的蔗糖(50gL-1)和2,4-D(2~4mgL-1)优于较低质量浓度的蔗糖(30gL-1)和2,4-D(0.5~1.0mgL-1).BA和活性炭(AC)对EC的诱导有抑制作用.适当的硫代硫酸银(STS)(29.4μmolL-1)可以抵消BA的抑制作用.在MS附加质量浓度为50gL-1的蔗糖和2mgL-1的2,4-D培养基上,下番枝、乌叶、元红和陈紫幼胚诱导EC的频率分别为22%、14.5%、17.2%和16.8%.在上述培养基中,元红花药产生EC的频率为0.1%~0.6%,而加入STS(29.4μmolL-1)可提高至1.2%~5.6%.对影响EC的诱导因素和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32.
本文报导的荔枝蝽的一种新天敌——索线虫(Mermis sp.)为国内外首次发现。该索线虫寄率某些年份可高达60—70%,在我省荔枝。龙眼产区分布普遍。属于腹腔寄生。索线虫幼虫侵入昆虫寄主(荔枝蝽)后,以宿主的组织作为食物,可引起宿主大量死亡。在摸清索线虫的生活习性之后,可望利用它来杀灭荔枝蝽。  相似文献   
433.
分别根据荔枝和龙眼的物候期,于采果后沿树冠滴水线开沟浇施250倍的绿洲植物花果营养液,并在花果期喷施3次500倍的绿洲植物花果营养液,可使植株生长健壮,叶片增厚,叶色浓绿、光泽度提高;并能不同程度提高龙眼和荔枝的座果数、单果重和单株产量.株产提高幅度因品种而异,本地种龙眼提高61%,赤壳龙眼提高46%;兰竹荔枝提高90%以上,而乌叶荔枝仅提高10%右左.绿洲植物营养液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使果粒均匀发育,大小一致.龙眼果实品质测定的结果表明,Vc含量提高43%,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4.
针对当前荔枝保鲜熏硫或浸硫处理而引起硫含量超标,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可贮藏60d,其效果最好,好果率为90.1%,褐变指数仅为1.40,PPO酶活性为2.01,其SO2残留尚未超标。  相似文献   
435.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和虫蛹分级预报法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应用系统调查的方法观察荔枝蒂蛀虫在田间实际发生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预测的发生期与实际的发生期结果相一致,2种测报方法均能准确预测荔枝蒂蛀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6.
沼液对荔枝果园土壤肥效及果实 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荔枝果园沼液灌溉与常规化肥不同配比的施肥处理进行试验,研究沼液灌溉对荔枝果园土壤肥 效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灌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pH 值0.37~0.77和有机质含量0.30~2.88 g/kg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不同程度的增加,提高土壤肥力,施用了沼 肥的处理其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明显增加可滴定酸显著降低荔枝果实品质得到显著改善,沼液与 化肥的合理混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提高荔枝产量的增加及果实品质的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37.
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汁体系较不稳定,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成分非常容易出现分层沉淀,影响荔枝汁的感观品质.对热加工后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法优化了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稳定体系.结果表明,荔枝汁中果肉沉淀物的水分、总可溶性糖、粗蛋白、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灰分和总酚的含量分别为83.43%、10.69%、3.9%、1.89%、1.23%、0.46% (W/W)、2 108.37 mg/kg.添加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能对荔枝汁中的果肉沉淀物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优化后的最佳稳定体系为:pH值5.44、果肉沉淀物含量16.39%(W/W),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六偏磷酸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35%和0.05%(W/W).  相似文献   
438.
为了解全国荔枝存在的病原真菌种类,对来自全国6省18个市地的108个荔枝品种的162份病害样本进行分离鉴定,得到255个病原真菌菌株,涉及21个种,其中13种已有记录在荔枝上发生,8种未有在荔枝上报道出现.炭疽菌和镰刀菌所占比例最多、分布范围最广、涉及荔枝品种最多,在荔枝叶片、果实和茎干上几乎都能分离到,霜疫霉菌(Peronphythora litchi)只在果实上分离到.叶部是病原真菌存在的最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39.
磷、钾和钙元素对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通过采用0.2%的KH2PO4(PK)、CaCl(Ca)溶液和KH2PO4与CaCl2混合液(PK+Ca)及清水(对照)对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Sanyuehong)树冠进行叶面喷布,探讨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的初步机理和上述3种矿质营养元素对其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果皮的糖含量变化动态曲线呈“W”形,果皮的酸和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果皮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动态曲线呈“之”字形,果皮的花色素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动态变化和各时期的高低没有影响,而显著影响花色素苷、叶绿素、可溶性糖和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由花色素苷含量上升,而光合色素含量下降引起;PK、Ca和PK+Ca处理促进果皮着色。  相似文献   
440.
模拟酸雨对荔枝园土壤氮素迁移和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荔枝果园土壤全N、碱解N、硝态N、铵态N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淋出液的全N、硝态N、铵态N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淋溶处理与其它处理间的淋出液含量差异显著,而pH≥4.5酸雨淋溶处理与对照(pH6.5)间的差异大部分不显著;各处理的土壤较淋溶前其全N、NOjN(pH2.5酸雨处理例外)、NH1+-N的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引进土壤的实际酸化速率H+产生值衡量供试土壤的酸化,只有pH2.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的酸化,而pH≥3.5的模拟酸雨处理对土壤的酸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土壤酸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