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8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1583篇
林业   2345篇
农学   1056篇
基础科学   832篇
  3127篇
综合类   7546篇
农作物   666篇
水产渔业   1049篇
畜牧兽医   920篇
园艺   324篇
植物保护   1063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412篇
  2017年   646篇
  2016年   821篇
  2015年   723篇
  2014年   892篇
  2013年   987篇
  2012年   1252篇
  2011年   1376篇
  2010年   1107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999篇
  2007年   1048篇
  2006年   807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地作为人文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重要纽带,土地利用变化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研究土地利用的结构优化,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采用空间叠加和综合指数的方法,以生态因素作为土地利用空间分配的限制因子,模拟预测了基于生态可持续背景因素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未来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土地利用数量分配和空间格局两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耕地主要分布在传统农区华中区和华东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和东北区,草地则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考虑生态可持续因素,并以生态可持续为限制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配时,更加有利于土地利用各个类型的因地制宜和适宜性选择,生态功能区更加突出,分配格局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2.
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0):61-66
为了研究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上的研究较多,其中污染的源因子及迁移因子空间分布研究进展颇多,而在综合风险评价上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对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研究污染负荷分级区划与管理控制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3.
The European mole (Talpa europaea L.) inhabits an underground tunnel system whereby the density, extent and condition of the subsurface tunnels are indicative of its activity. Currently, no survey method was able to reveal the spatial extent and condition of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Frequency-doma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was evaluated on its potential to image these shallow tunnel systems. This technique allows for a non-invasive,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the subsurfa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GPR system for delineating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epth slices allowed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tunnel system. Automatic feature recognition on these GPR images was proven valuable for the dete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le tunnels. The GPR survey proved successful in mapping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which facilitat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can be linked to the occurrence of earthworms, as the principle food source of the moles, which regulate important ecosystem processes within the soil. This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s habitat.  相似文献   
94.
以杉木老龄林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对数级数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建立3 600 m2的大样地分析杉木老龄林群落的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样方的平均物种数和个体数分别为6.86种和35.75株,各样方的物种数及个体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杉木老龄林群落中生境空间对物种个体的承载能力,还未限制其物种数量。个体数-种序(p>0.05)和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则能够较好拟合个体数-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但频度-种序(p<0.05)的分布曲线则不适合用该模型来解释。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的变异系数、二者间的相关性及物种数的方差逐步下降,个体数的方差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5.
我国奶牛养殖加工利益联结不紧,从根本上制约着奶业健康发展。为充分借鉴国际大型奶业企业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经验,该研究基于世界奶业20强企业之一——古吉拉特邦合作社牛奶销售联盟有限公司(Gujarat Cooperative Milk Marketing Federation Ltd.,GCMMF)及其下属合作社官方网站资料信息,分析其在产品研发、产品营销、品牌策略等方面的利益创造机制及利用Amul合作模式构建利益分配机制方面的成果,提出我国应借鉴其发展经验,立足国内市场稳定奶业发展,强化中小奶农在行业的地位,发展干乳制品产业以完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96.
为厘清汉江水体鱼类集约养殖与生态负荷量的关系,测定安康库区滤食性鱼类天然鱼产力,测算Ⅱ类水质限定条件下的安康库区生态负荷量,并与以水体磷含量为标准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设定网箱深度3 m,单位水体生态负荷量为193.44 g/m3,总产量控制为10.47×104 t。库区网养单产为100 kg/m3时,网箱养殖面积控制为1.93‰,网箱生态养殖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呈反比。  相似文献   
97.
为了查明生物活性成分在黄花草木樨根、茎、叶、子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本研究重点开展了黄花草木樨活性成分的检测及田间开发试验。分别采用凯式定氮法和高效气相色谱法测蛋白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测氨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子蒸馏仪检测脂肪酸;重量法检测皂苷与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香豆素;福林试剂比色法检测多酚;蒽铜-硫酸比色法检测多糖;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检测黄酮。按产量测算后,得出每公顷牧草生物活性成分的总产量为3016.3 kg/hm2。其中粗蛋白质、氨基酸和粗脂肪酸原料的产量分别为1400.6 kg/hm2,112.2 kg/hm2,1246.8 kg/hm2。有效成分皂苷、生物碱、多酚、香豆素的产量分别为97.0 kg/hm2、77.9 kg/hm2、41.7 kg/hm2、40.1 kg/hm2。上述成分经分离提取纯化后,可作为开发医药、食物、化工等生物技术产品的天然原料。本文为开发利用植物自然资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滇中地区昆明西山、昆明野鸭湖、嵩明大哨和楚雄紫溪山分布的蛹虫草居群,进行调查和采样,调查分析了蛹虫草的生境,比较研究了蛹虫草不同居群有性型及无性型形态差异,对蛹虫草无性型的产孢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研究发现,蛹虫草子囊壳着生方式及其大小、子囊大小、无性型,随生境不同而发生差异。在云南松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子囊壳及子囊较大,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以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产孢结构占优势;在华山松林和田埂草丛生境中的子囊壳及其子囊较小,分离得到的无性型以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产孢结构占优势。  相似文献   
99.
为了深入了解南海上层海洋热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利用1980—2015年共36年GODAS月平均海温资料,将5~366 m的垂直平均海温表征南海地区海洋上层的热含量,分析了南海海洋上层热状态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南海热含量水平分布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形势,垂直纬向平均分布表现为暖水厚度和温跃层深度东厚(深)西薄(浅),垂直经向平均表现为暖水厚度南厚北薄,温跃层深度中间浅两边深;南海地区海温变化幅度在75~200 m处最大,不同深度海温距平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区域平均热含量在秋季最高,春夏次之,冬季最低,其年际变化明显,且在1998年之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由负值转变为正值,表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热含量季节EOF主模态空间分布形势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对应的时间序列在20世纪90年代末存在年代际转折,由主要为负值转化为主要为正值,表现在空间分布上,则为南海地区热含量由西高东低型转化为东高西低型。  相似文献   
100.
田间烤烟叶片缺钾症状与钾积累及土壤供钾水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田间正常施肥烟株生长中期中、上部叶通常出现缺钾症状的现象,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在砂质壤土上进行了田间试验,定期观察无钾(即K0,仅按常规施用氮磷肥,K_2O用量为0 kg·hm~(–2))、常规施肥但中后期出现缺钾症状(即CF,按常规施用氮磷钾肥,K_2O用量为364 kg·hm~(–2)但中后期仍有缺钾症状)、常规施肥且正常生长(即CK,按常规施用氮磷钾肥,K_2O用量为364 kg·hm~(–2)但中后期无缺钾症状)3处理烟株移栽后生长情况(特别是叶片缺钾症状的出现情况),并及时采集和测定了相应烟株的干物质、钾含量及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以阐明正常施肥烤烟中、上部叶出现缺钾症状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CF和K0烟株在移栽后33 d前叶片均未出现缺钾症状;但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移栽后42 d低于99.86 mg·kg~(–1)时,K0烟株第8~第15叶陆续表现缺钾;CF烟株根区土壤速效钾含量移栽后57 d低于131.1mg·kg~(–1)时,第12~第16叶也相继缺钾,而其他叶位叶片正常。(2)从移栽至42 d,CK和K0烟株干物质和钾素累积量虽皆明显增加,但K0烟株总量偏低趋势愈发显著;至移栽后57 d期间,CK和K0烟株前述两个指标继续增加,但此期CF干物质累积有相似的增加趋势,而钾素累积与出现缺钾症状前相比(即移栽后42 d时CK)则略有减少;(3)移栽后42 d至57 d,CF烟株上、中部叶和K0烟株上部叶钾净输出明显,而茎中净输入显著,其他器官或部位总体持平或略有增加;CK烟株上部叶钾素输入、输出维持平衡,其他器官有净增加。(4)生长期间,CK烟叶钾含量皆表现出随叶位上升而呈总体下降,K0烟叶前期有相似规律,但移栽后42 d、57 d呈"上升-下降-上升",CF于移栽后57 d为"下降-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说明,K0烟株移栽后42 d中部叶开始缺钾是钾整体吸收不足所致,后期则兼有上部叶钾净输出原因;CF烟株出现中、上部叶缺钾而下部叶正常则有3个原因,一是后期体内干物质累积持续增加导致的稀释;二是此期整株钾累积不仅未增加,且有下降;三是CF烟株中、上部叶钾净输出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