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林业   15篇
农学   517篇
基础科学   73篇
  221篇
综合类   1338篇
农作物   25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兰州百合鳞茎快繁体系,并测定丛芽与鳞茎的淀粉含量,为系统研究兰州百合鳞茎离体再生过程中淀粉的代谢奠定基础.[方法]以兰州百合鳞片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剂组合、激素与蔗糖用量对鳞茎诱导培养过程的影响.[结果]随着75%乙醇(10~30 s)与0.1%升汞消毒时间(7~10min)的延长,外植体鳞片污染数不断下降,但诱导芽数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75%乙醇消毒30 s+0.1%升汞消毒10 min组合的消毒效果最好,外植体污染率和芽诱导率分别为12.33%和91.00%.使用1000倍多菌灵处理10 min后,再使用75%乙醇30 s +0.1%升汞7~13 min组合进行消毒,可明显降低鳞片污染率3.00%~5.00%(绝对值).在MS+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培养基中添加6-BA 0.5~1.0 mg/L,可显著提高平均芽诱导数;在MS+5.0 g/L琼脂培养基中添加30.0~60.0 g/L蔗糖,对外植体芽诱导无明显影响;培养基MS+1.0 mg/L 6-BA+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是外植体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MS+0.50 mg/L 6-BA+0.03 mg/L NAA+30.0 g/L蔗糖+5.0 g/L琼脂为适宜增殖培养基,芽增殖系数达最高,为3.67.在MS培养基中添加60.0~90.0 g/L蔗糖可明显促进鳞茎的形成,以添加90.0 g/L蔗糖处理的鳞茎重量最高(99.30mg).小鳞茎的淀粉质量分数比丛芽增加62.34%.[结论]以鳞片为外植体建立的兰州百合鳞茎再生繁殖体系具有可行性;在丛芽至小鳞茎形成阶段淀粉含量明显升高,小鳞茎的形成与淀粉含量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相似文献   
43.
通过近两年在江西省北部的瑞昌市武蛟乡、湖口县武山镇和九江县永安乡试验基地开展棉花与早熟西瓜套作高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丘陵旱地栽2行棉花1行西瓜,棉花的株距45cm,双行间距60cm,密度12345株/hm2,西瓜的株距46cm,密度6000株/hm2,其配置模式效益最佳。其籽棉产量4147.9kg/hm2,西瓜产量为26250kg/hm2,两者产值达113592.5元,h0。  相似文献   
44.
[目的]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历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中通过国审的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探索棉花品种类型和特征的演化趋势。[方法]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对品种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指数构建。采用GGE双标图分析1981~2012年期间长江流域53个国审棉花品种主要目标性状的相关性。根据区域试验历年采用的对照品种,将区域试验数据分为5个时期,分析各时期内审定品种类型的比例和总体评价指数的变化动态。[结果]棉花育种目标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必要采用评价指数方法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品种类型的变化动态研究表明,Ⅱ型品种开始于泗棉3号时期,其后呈下降趋势;Ⅲ型品种在各个时期均有一定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Ⅳ型品种为1993年前审定品种的主要类型,在泗棉3号时期以后占比例较小,且呈下降趋势。评价指数的动态变化表明,2003年前品种都在目前合格线以下;2004~2008年期间审定品种总体评分较高;2009年后审定品种的总体评分仅略高于合格线。[结论]长江流域的棉花育种和品种审定中应更注重对马克隆值的改良和评价,以引导棉花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5.
钱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67-5469,5480
综述了国内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生长发育、行为习性、种群消长、天敌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其成因机制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6.
任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93-5694
结合常德市的棉花收获情况,设计了一种小型的棉花收获机械。对该机械的机箱、吸棉管,抽风机采摘头4部分设计过程进行了翔实描述。按该方案研制出的样机采棉效果好,因此该机械具有携带和操作方便、收获速度快等优点,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7.
张国强  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97-11598
大力发展棉麦套作棉花种植机械是保证我国粮食和棉花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该文介绍了我国棉麦套作种植情况,分析了棉花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并从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大力发展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和实施产-学-研-推运行模式3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棉麦套作机械化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种子包衣是一种重要的技术项目,也是棉花种植技术中的一项常规技术。本文通过不同BASF药剂量及锦华种衣剂对棉种进行处理试验,通过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得出棉种用BASF药剂拌种比锦华种衣剂及对照组棉花抗病性强,且BASF药剂拌种时与种子比为0.06:100时,棉花产量最高,为BASF药剂的示范、推广及栽培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通过基质诱导呼吸法和CO2释放量法研究了棉花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不同年份和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年试验结果0~20 cm土层除2012年8月和9月份外其它时期和20~40 cm土层除2013年8月份外其余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均是秸秆还田显著高于秸秆未还田,而40~60 cm土层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土壤微生物活性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2013年4月和9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3年5月和8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年份和不同土层,除20~40 cm的2012年9月份和2013年6月份以及40~60 cm土层的2012年6月份、2013年5月份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它时期秸秆还田均显著高于未还田处理。  相似文献   
50.
垄作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裂区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平作为对照研究垄作、种植密度与棉花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平作相比垄作改变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比平作平均增产12.35%;垄作与密度之间存在优良的互作效应,较好地改善了棉花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