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1篇
  33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Objective To determine if congenital stationary night blindness (CSNB) exists in the miniature horse in association with leopard complex spotting patterns (LP), and to investigate if CSNB in the miniature horse is associated with thre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in the region of TRPM1 that ar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CSNB and LP in Appaloosas. Animals studied Three groups of miniature horses were studied based on coat patterns suggestive of LP/LP (n = 3), LP/lp (n = 4), and lp/lp genotype (n = 4). Procedures Horses were categorized based on phenotype as well as pedigree analysis as LP/LP, LP/lp, and lp/lp. Neurophthalmic examination, slit‐lamp biomicroscopy, indirect ophthalmoscopy, and scotopic flash electroretinography were performed on all horses. Hair samples were processed for DNA analysis. Three SNPs identified and associated with LP and CSNB in the Appaloosa were investigated for association with LP and CSNB in these Miniature horses. Results All horses in the LP/LP group were affected by CSNB, while none in the LP/lp or lp/lp groups were affected. All three SNPs were completely associated with LP genotype (χ2 = 22, P << 0.0005) and CSNB status (χ2 = 11, P < 0.0005). Conclusions The Miniature Horse breed is affected by CSNB and it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LP as in the Appaloosa breed. The SNPs tested could be used as a DNA test for CSNB until the causative mutation is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32.
四种草地早熟禾抗盐碱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方草坪建植中常用的四个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进行了萌发期及苗期耐盐碱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混合盐碱处理对草地早熟禾的萌发和生长起到促进作用;随混合盐碱浓度的升高草地早熟禾的发芽率和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胚芽;对幼苗进行混合盐碱胁迫发现,低浓度盐碱胁迫使SOD、CAT和POD的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且在中等浓度下达到最高值,高浓度处理则开始下降;随着盐碱处理浓度的增大,MDA的含量也在缓慢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四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耐盐碱能力依次为:午夜>巴林>巴润>优异。  相似文献   
33.
针对丰富的浒苔资源还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现状,以浒苔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提取法制备浒苔膳食纤维。浒苔在55℃、pH=7.7的条件下,由不同比例的蛋白酶和纤维素酶(5:1、10:1、15:1、20:1和25:1)配制的复合酶进行酶解,提取膳食纤维,测定不同提取条件得到的浒苔膳食纤维在模拟体内的环境下(pH=2.0和pH=7.0)吸附葡萄糖、胆固醇和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随着复合酶中蛋白酶比例的升高,膳食纤维对葡萄糖和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先增强后减弱。在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比例为10:1时,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最大吸附值为20.03 mg/g;在蛋白酶∶纤维素酶比例为15:1时,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最大吸附值为21.93 mg/g。而浒苔膳食纤维吸附亚硝酸的能力则随着复合酶中蛋白酶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在蛋白酶∶纤维素酶比例为25:1时,浒苔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达到最大吸附值29.25 µmol/g。在人工肠液中(pH=7.0),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较强;在人工胃液中(pH=2.0),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能力较强;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在人工肠、胃液中无显著差异(P>0.05)。推测膳食纤维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胃部,对胆固醇的吸附主要发生在肠部,而膳食纤维对葡萄糖的吸附在胃部和肠部同时进行,是一个持续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34.
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高效溶磷细菌X5、X6、Z4和Z8,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其单独及复合的溶磷促生潜能。研究发现菌株X5、X6、Z4和Z8均可以利用玉米根系分泌物作碳源生长。菌株X6和Z4均能产生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菌株Z8可产生IAA不产生铁载体,菌株X5可产生铁载体不产生IA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单一溶磷菌及4株菌复合处理均可促进玉米生长,但复合菌群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初步鉴定X5、X6、Z4、Z8分别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不同堆沤处理香菇菌渣复合基质对鲜食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A、B、C 3种堆沤方法对香菇菌渣进行处理,测定和分析发酵过程中菌渣温度和EC值变化,将处理后的菌渣与草炭、珍珠岩、蛭石组成复合基质,并以“鼎丰98F1”鲜食黄瓜为供试品种进行育苗试验。[结果]采用B方法进行堆沤处理温度高时间短,腐熟效果较好;复合基质T5和T6的理化性质基本都在理想基质范围值内;除在出苗率方面低于对照外,处理T5(腐熟菌渣∶珍珠岩∶蛭石=1∶2∶1)在株高、根长和干鲜重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CK),处理T6(腐熟菌渣∶珍珠岩∶蛭石=2∶1∶1)在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值上均为最大,且明显优于对照(CK)。[结论]复合基质T5和T6可以作为鲜食黄瓜的无土育苗基质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6.
才女虫属复合体(Polydora Complex)是典型的底质摄食者,多数种类栖居于潮间带、海湾、河口等近岸水域。其中一些种类是贝类上常见的多毛类寄生虫,能够钻入贝类的壳内营寄生生活,阻碍宿主的生长发育,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贝类的大量死亡,是严重危害贝类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寄生虫类之一。文章从才女虫属复合体的形态分类、分子系统发育、栖居习性、生殖方式、幼体发育等5个方面综述才女虫属复合体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7.
对设施蝴蝶兰栽培中常用的单一基质(水苔、椰糠、树皮等)及复合基质的性能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设施生产中蝴蝶兰基质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我国今后蝴蝶兰栽培基质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蝴蝶兰设施栽培基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蓝峻峰  廖政达  谢济运  玉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54-15255,15257
[目的]探索复合酶辅助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为叶下珠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水为提取溶剂,以总黄酮提取得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纤维素酶浓度和果胶酶浓度等5因素4水平,用正交试验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复合酶法提取叶下珠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5(g∶ml),提取温度40℃,纤维素酶浓度1.4 g/L,果胶酶2.0 g/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589%。试验所考察的5个因素中,对提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果胶酶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纤维酶浓度。[结论]复合酶法提取省时、高效、低碳耗且提取率高,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马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243-15244,15246
[目的]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方法]用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并采用综合热分析法对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认了包合物的形成,而且说明由于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薄荷精油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正交法筛选了其最佳制备工艺:薄荷精油与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加水量为60 ml,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45 min。[结论]水饱和法制备β-环糊精与薄荷精油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40.
[目的]对蓖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制成蓖麻油缓释微胶囊。[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蓖麻油为囊心物制备微囊。借助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蓖麻油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蓖麻油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7.5%,甲醛用量为1.0 ml,pH值为3.80,材药比为6∶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蓖麻油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