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140篇
植物保护   1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01.
溴甲烷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熏蒸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溴甲烷剂量、熏蒸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熏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溴甲烷剂量是影响熏蒸效果的最主要因子;14、18 ℃和22 ℃条件下处理24 h,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的溴甲烷浓度分别为17.92、16.07、14.87 g/m3; 14、18、22 ℃条件下,松材线虫死亡率达99.9%时,溴甲烷浓度和时间乘积,即CT(99.9)分别为192.52、174.705、166.229 g•h/m3。溴甲烷可用于口岸松木片中松材线虫的除害处理。  相似文献   
702.
假单胞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感染香蕉枯萎病的果园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抑制作用很好的菌种,命名为G1。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从不同角度证实了G1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1的发酵液、无菌滤液、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平均抑菌率分别为92.5%、27.4%、73.8%、57.7%,可见抑制作用与活菌体有直接关系,其中产生挥发性物质尤其重要。液体培养的病原菌浓度为1.0×107cfu/mL经G1作用10d后,取样镜检发现G1通过抑制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以至不能产孢,从而导致菌丝消融;通过吸附在孢子的周围,融解细胞壁,造成原生质泄露致使孢子死亡。  相似文献   
703.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2007年,从采自黑龙江省各主要水稻产区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获得268个单孢菌株,采用全国统一的7个鉴别寄主共鉴定出7群31个中国小种。其中ZA、ZD、ZB为黑龙江省稻区的主要优势小种群,出现频率分别为33.58%、24.63%和18.28%。ZD1是优势小种,其出现频率为16.04%,其次是ZA49(13.43%)、ZE1(10.44%)、ZA17(8.96%)小种。不同地区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704.
采用收获前不同时期人工割蔓、不同时期不同药剂、不同剂量杀青的方法,研究对马铃薯块茎带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哪种处理收获时薯块均未发病,但收获薯块在常温下保湿培养30 d后,均有发病,同时各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药剂杀青每667 m2使用百草枯的用药量越大,杀青效果越好;人工割蔓和药剂杀青对马铃薯鲜薯产量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达12.9%~31.8%;并且薯块的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05.
云南省灯盏花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灯盏花(Erigeron breviscapus)主要栽培区发生的根腐病的危害情况及其症状,经过病原物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鉴定,证明该病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中的2种致病菌半裸镰孢(F. semitectum )和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 ) 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706.
延迟交配往往影响昆虫的繁殖和寿命。本文研究了褐飞虱短翅型雌虫延迟交配对其寿命、产卵量及累计产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寿命在不同日龄交配雌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羽化后2、4、6、81、0 d交配的雌虫,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寿命延长。4日龄后随着交配日龄的增加,雌虫产卵量逐渐降低。其中4日龄交配雌虫的产卵量最高,约337粒;10日龄产卵量最低,约168粒。不同日龄交配雌虫的累计产卵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7.
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分布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inn.)叶片上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虫瘿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叶片上的虫瘿主要分布于靠近叶柄的主脉两侧下部区域,多以1~2个虫瘿联体的形式存在;杂色刺桐叶片上刺桐姬小蜂虫瘿呈聚集分布,分布形式为负二项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大小随着虫瘿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虫瘿具有密度依赖性,聚集是昆虫本身习性和环境共同引起的。根据Iwao的方法,本文还确定了虫瘿最适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量,并列出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708.
江苏省三叶斑潜蝇发生调查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飞  曹婧曼  杜予州 《植物保护》2010,36(6):108-111
2009年对江苏省斑潜蝇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集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在江苏除徐州和淮安外的11个市均有发生,尤其在江苏的苏中和苏南地区发生更为严重。江苏三叶斑潜蝇与国内测序并登录在GenBank中的序列具有99%甚至100%的相似性;与国外三叶斑潜蝇序列也具有99%以上的相似性,但其覆盖率都未达到100%。同时,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江苏省三叶斑潜蝇在测定的800 bp范围内仅存在一个明显的变异位点。此外,在本次调查中发现,除三叶斑潜蝇外,在江苏为害蔬菜的斑潜蝇还有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  相似文献   
709.
生防菌株YB-8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生防菌株YB-8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并测定了该菌株盆栽防病效果及抑菌谱,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YB-81菌株。结果表明:YB-8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作用强,抑菌带和抑制率分别为15 mm和80.5%;盆栽防效较好,发酵产物稀释10倍的预防效果达到77.5%,治疗效果不及预防效果;YB-81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YB-8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  相似文献   
710.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9年5月对江苏省5个地区的22个县市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共采集76份含根系和根际土壤的样本,经分离与鉴定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CCN)在徐州、连云港、宿迁和盐城等地区都有分布,检出率为35%。徐州的沛县、丰县、邳州和睢宁等4个县市的小麦孢囊线虫病检出率超过90%。其中,丰县华山镇、沛县河口镇和丰县城东的田块孢囊密度较大,每100 mL土壤的平均孢囊数分别为161、159个和112个,每个孢囊的平均含卵量分别为187、190粒和174粒。这是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江苏省发生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